“村子比以前更美了,硬化路平坦开阔,绿树枝繁叶茂,晚饭后还可以到广场上散步。”居住在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的李姨说。
近年来,公馆镇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工作部署要求,以党建引领推进乡村发展、和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各项工作,让农村更富裕、农民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镇村更和谐。
突出党建引领,筑牢和美建设之基
公馆镇党委、政府要求村(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党群齐动”的理念,“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带头,从自己做起,通过亮党员身份,带头参与和美乡村建设。同时,聚乡贤力量,以“乡情乡愁、亲情友情”为纽带,引导有能力的乡贤回归。深入开展“我为家乡种棵树”活动,全镇上下掀起乡村绿化热潮,目前已种植约6000株苗木。汇聚“贤”力、激“贤”智,发挥乡贤资源优势,强化乡贤对家乡和美建设的积极作用。
走进黄坭塘村,村民门前屋后“四小园”映入眼帘,园内瓜果飘香,树木茁壮成长。黄坭塘党支部为打造“绿美”“和美”乡村,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新活力,解决脏乱差问题,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村中建立党建文化广场,广场内设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型的宣传栏和运动场。
每当夜幕降临,村民和学生们在运动场锻炼身体,或在文化广场翩翩起舞。
抓生态优环境,促宜居宜业乡村
公馆镇打好生态建设“组合拳”。建立“党员巡护、村民自护、网格管护、村委维护”的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落实“积分制”管理,以及“党员示范户”“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评比等举措,引领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村庄环境自我管护常态化、长效化。
“现在有了这些分类投放点,大家都更自觉地进行垃圾分类了,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了。”村民李大爷说。公馆镇按照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密闭运输、分类处置等流程规范,实现分类收集处置全覆盖。圩镇范围内按照示范小区要求,每300-500户设置一个以上定时投放点。
曾经垃圾乱扔的现象一去不复返,环境极大改善。公馆镇持续开展圩镇“六乱”整治,提高污水接户率,建立健全圩镇生活污水处理长效机制,提高全镇公共厕所覆盖率。同时,已改造的厕所进行“回头看”,完善改厕台账,绘制改厕分布图,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厕所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改一座、用一座。
以“小美”汇聚公馆“大美”。在村(社区)按照“门前美、庭院美、室内美、人文美、整体美”的“五美”要求,开展净化、绿化、美化大比拼,各村(社区)打造“美丽庭院”户,将“小美”连成“大美”。
勾勒和美建设,描绘高颜值图景
走进十万七村,一幅生态宜居和美乡村的画卷缓缓展开。整洁的柏油马路、标准的生活和文艺设施、宽广的文化广场,处处草木葱茏,房屋错落有致地排列在绿色之间。
不远处,一汪碧绿如镜的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这正是公馆镇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面貌的缩影,是游客和村民流连忘返的观光休憩地,也是留得住乡愁的宜居地。公馆镇坚持示范引领、以典型带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建设“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美丽乡村。
共筑振兴梦想,绘就镇村融合“美画卷”
公馆镇委镇政府扎实做好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古街,将公馆文化站打造成具有粤剧、木偶戏等岭南文化艺术风格的“美丽圩镇客厅”,将牛车街、打铁街、正街南侧一带打造成具有百年公馆历史韵味的“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以点带面推动形成连片风貌提升带,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在圩镇南侧河清寺边建设“绿美生态小公园”,在白沙河东侧建设“美丽河道”,打造公馆府前路“美丽乡镇入口通道”、公馆正街“示范主街”,完成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受到不少公馆居民称赞。
公馆社区党支部以“和美”“绿美”为目标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发动村民居民在“四旁”“五边”植树增绿,在房前屋后边角地、闲置地建设生态“四小园”,打造“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宜居乡村。
在坡塘村,村道实现硬底化,房前屋后整洁干净,村民的小楼错落有致,微风拂过,树枝随风摇曳,和谐安宁的气息扑面而来。
公馆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公馆党委、政府将继续压实工作责任,凝聚各种力量,强化宣传推广,守牢美丽底线,把建设美丽公馆转化为全镇人民的自觉行动,推动美丽公馆的目标逐步变为现实,让公馆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撰文:朱慧溪 颜志雄 通讯员 曾小清 谭志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