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班主任徐某某疑似情绪崩溃,在班级群里大发脾气的相关聊天记录在社交平台传播后,迅速引起舆论关注。该中学也给出公开回应:目前已经暂停了徐某某的教育教学工作,后续将根据调查情况进一步处理。
图源:校方通报
聊天记录显示,徐老师先是在上午表示,她理解家长对学生的关心,但是她没有办法处理班级上每一个问题,希望大家谅解。到了中午,她疑似情绪崩溃,发布多条情绪化言论,让所有群成员离她远点。面对有家长质疑其言语欠妥,她回应“想告就去告”“我已经爆炸了”……事件发生后,网友们并没有一边倒地对徐老师加以指责,更多的是表示理解和同情。
事实上,任何人都会有情绪,教师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难免会有情绪崩溃的时候。网友们理解同情徐老师,更多的是相信她的言论并非个人品行问题,也不是存心要与家长互怼,而是事出有因。相关部门目前已介入调查,关键要查明事情的前因后果。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只是一味处罚,未免就太不讲情理,也会寒了不少老师的心。
相比纠结于班级群里的只言片语,老师们的心理状态或许才是眼下更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普遍较大,不仅要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还要忙于填表格、评比、检查等非教学事务,让不少教师身心疲惫。此外,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不断上升,对老师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有的家长一旦遇到问题就对老师无理指责,进一步加剧了其心理负担。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高达17.8%。对此,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多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做好减负工作,及时疏导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让他们能“轻装上阵”,安安心心教书育人。
家校共育的核心要义,在于建立一个开放、理解、信任、包容、合作的家校关系,而不是一方沦为另一方的附庸。家长应该多换位思考,本着互相理解和尊重的原则,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还要意识到老师并不是万能的,各项诉求要合情合理,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多交流沟通,寻求最优方案,不要一味向老师施压。毕竟,老师也是需要喘息、需要放松的普通人,也需要被认可、被理解。
撰文 陈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