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刀剪产业历史悠久,基础厚实,素有“中国刀剪之都”的美誉。为进一步擦亮这一城市名片,自2002年起,阳江举办了一届又一届中国(阳江)国际刀剪博览会,给刀剪企业搭建了接续发展、经贸合作的平台。
今年,第23届中国(阳江)国际五金刀剪博览会将于2024年10月18日至21日在阳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阳东作为全市五金刀剪产业承载的一大主阵地,五金刀剪产业获评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到技术研发、设计创新、质量检测、贸易物流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每届刀博会,阳东区都积极组织企业和邀请外地客商前来参展,区内刀剪企业更是长期以来凭借着过硬的品质备受海内外客商青睐,不断擦亮“阳东制造”的金字招牌。
做足准备
阳东企业将携新产品亮相
被称为“中国五金刀剪行业第一展”的阳江刀博会,是中国乃至全球五金刀剪行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专业展会之一,历来都是中外客商展示产品技术、洽谈贸易合作、交流发展趋势的国际平台,也成为国际刀剪领域产业发展趋势的“风向标”。
往届刀博会现场。资料图
据悉,今年是市场化改革后的首届刀博会,将更加聚焦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导向,在采购商人数、国际化程度、展览能级上都有一定突破。阳东今年有60多家企业参展,各企业将纷纷“亮剑”,在参展期间带来各自的特色产品。
作为阳江知名刀剪企业——十八子集团(以下简称“十八子”)一直紧跟展会乘势而上,通过刀博会搭建的平台进一步了解市场环境变化趋势。
“每一届我们都有新的形象,新的产品。今年我们将带来企业与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研发的‘三好钢’系列切片刀。”阳江十八子集团品宣部部长范志强表示,“三好钢”学名是高氮系列马氏体不锈钢,因应用于刀具生产后具有初始锋利度、锋利保持度、耐腐蚀性高的特点而命名,其系列产品甫一推出便得到市场认可。
在布展方面,十八子延续去年的风格,打造岭南特色主题展区,并带来非遗、新国潮美学、竹叶刃等系列明星产品。届时还将邀请达人在现场进行“手砍椰子”演示,推高展会氛围。
十八子即将亮相刀博会的系列产品。张蔡怡 摄
另一边,王麻子近日也在积极准备刀博会展览。展区将以国潮为主题形成陈列创意,带来“子、寅、辰、申”四大系列精品厨刀,引用中华传统文化中“天干地支”概念命名,从而吸引参展者前来参观。
“王麻子利用最为先进的‘冰锻淬火锻造技术’‘独家自研DIVPOLISH开刃技术’‘VANCUUMEDTECH真空稳定技术’‘ARCHFORCE 圆背工艺技术’以实现产品标准升级、钢材升级、锋利升级、耐用升级和舒适升级,希望通过一次次展会让更多客商对中华老字号品牌王麻子有更深的了解。”王麻子总经理钟嘉良表示。
希望通过展会加深品牌印象的不止王麻子,广东朗马厨房用品有限公司打造的“朗马”品牌于2011年开始深耕中国市场,开设朗马厨具生活馆100多家,力求将现代厨房生活理念传播给更多家庭。
往届王麻子亮相刀博会的展品。资料图
“在国内乃至全球来说,阳江刀博会都是非常专业的展会,对我们刀剪企业的帮助很大。在这个展会上,我们不仅能够开拓销售渠道,还能扩大‘朗马’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广东朗马厨房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庞伟健介绍,他们基本上每年都会参加刀博会,这次将带来企业明星产品——“锋”系列砍切两用刀,这款刀的硬度达到60°±2,手柄材料使用高档木材黑檀木制作,久握不累,符合国人使用习惯。
科技赋能
加速制造向“智造”转型
作为阳江五金刀剪的重要产区,阳东区从事日用五金刀剪生产的企业达700多家,占全国同类企业的60%,拥有15家全国30强刀剪企业,加上相关联产业企业达1000多家。五金刀剪产品约三分之二出口日韩、欧美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区内拥有五金刀剪5家省级和1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8月,拓必拓入选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了阳江企业在该领域零的突破;成功创建了“中国菜刀中心”“中国陶瓷刀中心”“中国刀剪机械制造中心”等多个与五金刀剪产业相关的国字号中心,并牵头开展、主导制定及参与制定五金刀剪相关国家行业标准。
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内五金刀剪企业林立。资料图
借助刀博会的强劲东风,阳东刀剪企业努力开拓新兴市场,苦练内功研发适合海内外客户需求的刀剪产品,并不断通过科技赋能促进产品转型升级,推动企业实现新跃升。
王麻子刀剪产品以刃口锋利、经久耐用而享誉民间,近两年销量连续保持行业增长率第一、全球第一。自落户阳东后,王麻子不断对工艺技术进行革新,成功研发设计适合空心柄焊接的数控设备,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焊接效率和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我们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超过1200万元。”王麻子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认真钻研生产工序改良及流程闭环问题,想方设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精确度。
预计明年年中投产的王麻子智造基地更将全面拥抱智能化,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科技应用在新基地的生产、管理中,开设焊接、开刃、包装等多条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
正在抓紧建设的王麻子智造基地。资料图
同样拥抱智能化生产的,还有美珑美利集团新基地。新基地的一个冲压车间,已使用了先进的自动化冲压机器人设备,这里人很少,噪声很低,每秒可精准出品一把银色刀坯,一台可日产5万把,效率是传统冲压机床的10倍。
2022年8月,拓必拓入选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了阳江企业在该领域零的突破……
近年来,阳东区委、区政府积极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工业技改扶持力度。去年,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0.1%,其中五金刀剪产业技改投资占64%,今年一季度技改投资更是增长了98.1%。
笔者走访发现,近年来,阳东刀剪企业或多或少都在生产设备上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升级改造,传统刀剪产业正聚力加速向智能制造转型。
女工们在升级后的刀剪生产线上忙碌着。成伯伟 摄
在此基础上,该区刀剪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激光熔覆厨刀、国潮刀、文化刀、时尚刀等各种时尚、个性同时具备实用功能和高品质的潮品,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惊喜,更为刀剪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琳琅满目的刀剪产品。成伯伟 摄
品牌出海
“阳江刀剪”集体商标即将发布
创新升级驱动,产品迭代升级,品牌强企更成了不可或缺的一环。当前,阳东越来越多以代工为主的刀剪企业走上品牌出海之路,竞争力日益增强。
广东拓必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刀剪行业的新秀,但已成为品牌出海的代表之一。其品牌业务占总出口量的八成,主要面向欧美市场,其自主品牌TUO、KIZER系列已在北美高端厨刀和户外刀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品牌出海带来了更高的附加值:同类产品为欧美企业代工价格为二三十美元,但以拓必拓为代表的新兴品牌小刀,售价达200多美元,利润是代工的两倍。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走品牌出海路线,寻求更高的产品附加值。
近年来,阳江市将“品牌出海”列为了重要发展战略。2022年,阳江市首次发布“阳江五金刀剪”区域品牌;2023年6月,阳东区启动“阳东制造·深度融湾·品牌出海”跨境电商对接会,与SHEIN、多多跨境TEMO等跨境电商合作。
2023年6月,阳东区启动“阳东制造·深度融湾·品牌出海”跨境电商对接会。成伯伟 摄
据介绍,今年刀博会将发布“阳江刀剪”集体商标,进一步提升产业品牌的整体形象。
“王麻子将与本土企业一起做大做强,把阳江刀剪这块牌子打得更响、传得更远、影响更广。”王麻子科技(阳江)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嘉良表示,阳江刀剪产业以出口代工为主,但每个代工企业都有一个品牌梦,如今往自主品牌转型是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十八子集团董事、总经理李积回坦言,正是由于此前集团的品牌战略,加之在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把控质量下,才有了十八子如今的地位。
为进一步加强品牌运营,各企业不断深化改革,转变经营理念。如王麻子就在去年花了800万元找专业公司用半年时间调研,根据调研打造产品,并聘请职业经理人操盘独立运营品牌。
和王麻子一样,为更好地进军全球市场,拓必拓也建立起了合伙人和现代职业经理人制度,还重点推行股份制激励政策,通过股份激励,留住中高端人才,吸引一些关键环节的人才加入,激发企业内部创新活力。
向品牌要利润、要市场,阳东刀剪企业坚定地认为,这些付出值得。
阳东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区还将引入产品设计和品牌营销服务机构,吸引国内外知名的产品设计和品牌设计服务机构在该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企业与设计服务机构合作,进行产品的工业设计、包装设计、品牌形象设计等,以提高产品市场吸引力。
外延+内修
迈向价值链高地
阳东刀剪产业是典型的外向型产业集群,产品远销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三年来,国际环境和市场需求发生急剧变化,如何进一步加大阳东刀剪企业闯海外拓步伐,是该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跨境电商作为当下新业态新模式的典型代表,成为实现内外贸融合的有效途径之一。2022年2月,国务院批准阳江设立中国(阳江)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阳东被纳入中国跨境电子商务(阳江)综合试验区和广东自贸区阳江联动发展区。
借助这一政策创新高地,该区从企业培育、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政策扶持,培育了一批本土跨境电商主体,跨境电商交易额也有所突破。
今年,该区依托五金刀剪等产业优势,聚力打造工贸商圈,并在该商圈内规划构建阳东跨境电商产业园。
今年上半年,阳东启动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地处西部沿海高速与广湛高速交会点的出入口旁边,规划运营面积近1万平方米,目标建成集跨境电商出口孵化、商品展示、品牌孵化、资源对接、培训、运营指导、物流服务及海外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阳东跨境电商产业园加紧建设中。许倩 摄
当前,区内金锋城投集团正着力引进一家运营跨境电商产业园的平台公司,进而招引企业进驻,特别是大部分未进军电商赛道的本土刀剪、塑料硅胶、木器制品企业,为其提供前期孵化和后期成长服务,拓宽企业销售渠道,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在产业园还计划就近打造清关中心,引入第三方专业化运营团队,与阳东跨境电商产业园两位一体,做大做强阳东跨境电商产业。
在走出去的同时,内功也要练起来。此前,不少企业反映,高端原材料因依赖进口导致成本较高。在这方面,政府搭台,推动原材料降本增效,阳东区和各企业都做了诸多努力。如:拓必拓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刀剪先进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建立研究院和博士工作站,联合研发的“国产粉末冶金大马士革马氏体不锈钢”,打破了高端粉末钢材进口垄断局面。
为满足客户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从国内普通钢到德国进口复合钢,再到联合中国科学院合作研发并已取得专利的CU30抗菌钢,王麻子不断升级刀剪所用的钢材。据悉,CU30抗菌钢已应用于王麻子“御风”产品系列,这类钢材适用于切面包、蔬果、海鲜等对卫生环境要求高的食物,抗菌率达99%。
十八子集团与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联合研发的“三好钢”也于今年8月上市。
“三好钢”刀具。受访者供图
三好钢与市面上普通钢材的成分体系有所区别,通过添加氮元素,有效替代了碳、钼和钒元素在钢铁材料中的作用,增强钢的硬度和耐腐蚀性,实现了更低成本的同时带来更优性能。
首批100吨“三好钢”已初步实现降本增效这一目标:综合性能参数可提升10%—20%,且在价格和性能上均具备足够的优势。
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随着量产增大,技术日益成熟,“三好钢”的成本还将进一步下降。并且“三好钢”不仅能应用于高端厨刀,还能应用于手术刀、军用刀。
此外,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正在攻关将“三好钢”做到更薄,降低企业磨刀成本,并在此基础上,研发更多类型的氮钢,不断向细分领域深耕,为阳东乃至阳江刀剪产业提升产品竞争力创造更大价值。
南方+记者 黄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