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变“乐龄”,潮州构建高质量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南方+

村居长者饭堂内,老年人“饭搭子”共同用餐,还能唱歌聊天、体验健康服务;特殊困难老年人家中,适老化改造完毕,如厕洗澡、室内行走更无忧;医疗机构中,新增养老护理型床位,探索医养康养结合新路;敬老月期间,关爱慰问、政策宣传、为老便民服务、养老护理技能培训等系列活动开展……在潮州,处处涌现的新实践、新尝试正稳稳托起幸福“夕阳红”。

潮州举办重阳节敬老活动,老人们快乐放飞彩纸飞机。

潮州举办重阳节敬老活动,老人们快乐放飞彩纸飞机。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潮州市60周岁及以上人口58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21.2%,已达到中度老龄化社会。从养老到“享老”、让老龄变“乐龄”,潮州市正织起一张幸福网,建立健全高质量多层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助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让老有善养的民生愿景变为老年人生活的幸福实景。

服务向优

养老机构探索医康养融合

观看非遗剪纸、潮剧表演,体验插花艺术、定点投壶游戏……今年10月11日是九月初九重阳佳节,在潮州市社会福利院内,院内40余名老人与工作人员、志愿者共同放飞彩纸飞机,许下美好心愿。随后,老人们玩游戏、品茶点,与青年、儿童互动玩乐,锻炼身体的同时收获喜悦。

在潮州市社会福利院内,百岁老人欢度重阳节。

在潮州市社会福利院内,百岁老人欢度重阳节。

“我今年101岁了,今天与志愿者、孩子们一起玩乐交流,欢度重阳节,我很高兴!”在院集中供养对象、退伍老兵林龙表示,尊老敬老的氛围让他倍感亲切和暖心。

“入住机构后,我得到了全方位的照顾,各类活动也多,过得很舒心。”85岁的黄楚华老人说。据悉,2022年潮州市社会福利院托养老人临时党支部成立,作为临时党支部的一员,她还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发挥银发作用。

潮州举办重阳节活动,老人们与儿童一起体验插花艺术。

潮州举办重阳节活动,老人们与儿童一起体验插花艺术。

近年来,潮州市持续提高养老机构供给能力,养老机构不断扩容提质。目前,全市在运营养老机构共20家(市级1家、县级2家、镇级17家)、设有养老床位936张,其中护理型床位631张,占比67.4%,各县区均至少有一家为保障失能特困人员的提供集中供养的养老机构。此外,完善养老机构布局,加快推进县级新建颐养中心建设项目,目前饶平县颐养中心项目已启动招投标工作,潮安区北部片区颐养中心项目已完成项目立项。

潮州还积极探索医养康养新路,推进机构开展医养康养结合。制定《潮州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紧密对接和资源整合,全市现有医养结合养老机构5家,设置养老床位427张。全市养老机构均与所在地医疗机构协作,签订《医疗机构服务养老机构协议书》,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康复和保健等健康养老服务。探索医疗机构设置养老床位,目前潮安区中医医院已进行养老机构备案,投入运营后潮州将新增护理型床位50张,饶平县新丰镇卫生院亦将利用闲置病区开展养老服务。

养老机构进一步扩容提质。

养老机构进一步扩容提质。

今年,为促进潮州市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行业,潮州市民政局牵头起草并推动潮州市出台《潮州市民办养老机构扶持资助办法》。文件明确,针对面向社会的护理型养老床位数量少、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向合规民办养老机构(含公建民营机构)发放新建养老床位补贴、运营补贴,给予医养结合、星级评定两项奖励。

潮州还制定《潮州市养老服务领域优先发展产业项目认定标准、扶持措施及相关监管意见》,保障合规民办养老服务项目享受用地优待,支持社会力量建设普惠型养老护理型床位,优先满足社会失能老年人照护的刚性需求,鼓励养老机构提升医养结合程度、拓展服务范围。

保障有力

真金白银关爱扶助困难老人

为扶助特殊困难老年人生活,潮州民政部门用心做好定期巡访关爱、落实特殊群体老年人补贴政策、扩大居家适老化改造规模、拓展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等工作。

“感谢政府帮我改建了厕所、安装了扶手,我现在上厕所、洗澡都可以自理。”去年,在民政部门的推动下,潮安区庵埠镇郭陇三村困难老人郭瑞海家中完成了适老化改造。考虑到其身体残疾,工作人员在他房间墙上安装了一字扶手,并为他配备了助行器、四脚拐和坐便椅,提升其居家养老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据悉,为扩大居家适老化改造规模,“十四五”期间,潮州市民政局持续按每户上限5000元的标准为符合条件对象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1627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2024年度预计改造858户。

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

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

潮州市民政局建立独居困难老年人包联关爱机制,自2022年来为7200多名对象配设关爱小分队,落实定期巡访、关爱帮扶。今年,该局进一步深化行动,将关爱范围扩大到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细化服务内容、链接上门志愿服务,营造全社会关心、帮助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友好环境。

在落实特殊群体老年人补贴政策方面,截至7月全市已有9306名老年人纳入低保,按时落实低保金和经济困难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得到医疗救助、住房保障等社会救助优先保障。10674名残疾老年人纳入残疾人两项补贴范围,按215元/人·月标准领取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按281元/人·月标准领取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今年以来,民政部门联合财政部门发文推进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补贴发放工作,明确补贴范围、对象认定、资金来源和机构要求。自4月起,低保失能老年人自费入住养老机构可在县区民政部门申领资助。

举办养老主题公益讲座。

举办养老主题公益讲座。

为强化失能老年家庭支持服务,潮州民政部门开办市级养老护理技能培训、举办助老为老公益讲座(学堂),普及居家养老护理技能知识,提升全市养老服务从业和意向从业人员、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的知识技能水平。2021年以来,市级开办技能培训和各类宣传讲座27期,惠及约1150人次。

福祉更多

助餐服务触角延伸至村居

据统计,潮州全市百岁及以上老人共189名(男性27人、女性162人),其中饶平县101人、潮安区55人、湘桥区33人。全市最高寿的长者年龄为107岁(各县区各有一名,均为女性)。目前,潮州全市已有52262人享受高龄老年人生活津贴。

潮州市长者饭堂为老人提供助餐服务。

潮州市长者饭堂为老人提供助餐服务。

聚焦老年人多样化、多元化需求,潮州民政部门还不断拓宽为老服务“半径”,延伸为老服务“触角”,进一步增进老年人福祉。建设长者饭堂,是潮州探索多元化养老的重要实践。

去年底,饶平县海山镇浮任村的长者饭堂开张。饭堂可同时容纳100名老人就餐,并配备专业厨师及社工、义工、志愿者等服务人员10余名,可采用“就近就餐+上门送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服务,有效解决村内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等老年人群体的就餐问题。自建成以来,已免费提供助餐及送餐服务超1.3万人次。

老人在村里的长者饭堂内开心就餐。

老人在村里的长者饭堂内开心就餐。

“孩子们都早出晚归,平时中午我自己做饭就马虎应付,现在村里开了长者饭堂,我走过来不到50米,菜色也很丰富,还能和大家一起唱歌聊天,真好。”来到长者饭堂就餐,72岁的林阿姨感到十分开心。该饭堂还开设了歌唱教学小课堂,这里已经成了老年“饭搭子”休闲社交的“享老”乐园。

去年以来,潮州全市深化长者饭堂建设,通过新建设施、依托养老服务机构、与商户合作等模式,积极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全市统筹使用中央和省、市资金263万元建设长者饭堂,同时发动本地爱心餐饮连锁企业加入到长者饭堂建设,形成“潮爱出发·长者饭堂”、“潮爱出发·老年助餐”两个微慈善捐赠项目,运营全市首个慈善信托项目“潮爱出发·幸福计划”,募集建设和老人用餐补助资金50万元。如今,越来越多的长者饭堂在潮州各镇街村居落地,建成长者饭堂39家,累计为超过7万人次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务或优惠。

老人们来到长者饭堂就餐。

老人们来到长者饭堂就餐。

为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更便利,潮州积极推进镇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全市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4家、覆盖率74%;村(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917处、覆盖率90%。潮州还为户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统一投保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实现意外保险全覆盖,2023年合计参保人数达54.86万人。

潮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潮州还将继续强化居家社区服务,结合“百千万工程”和民政事业三年提升计划,健全城乡“县(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在提高机构养老服务方面,提高养老机构星级覆盖率,优化营商环境,引入专业、优质养老企业参与潮州市养老机构建设、运营。此外,增强养老服务供给,持续开展公益培训,推进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同时持续开展老年人关爱服务,支持各县区根据实际试点居家养老或农村互助项目,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品牌。

南方+记者 许钰敏

编辑 李婉芬
校对 吴荆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