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红色革命遗址】莫村交通联络站遗址和滨江河税站遗址

史志清远
+订阅

清远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五四运动后,清远地区的进步青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积极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在清远地区建立组织时间比较早、活动时间比较长、党员人数也比较多,在广东党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清远人民在开展革命斗争过程中,留下很多红色革命遗址,这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红色历史的见证,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为便于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系统深入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清远人民为民族解放事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谱写的光辉篇章,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我们连续推出清远红色革命遗址简介。

【清远红色革命遗址】莫村交通联络站遗址和滨江河税站遗址

解放战争时期,粤桂湘边纵队连江支队在广宁、清远、四会三县边界一带活动,建立了与秦皇联系的众多交通线站点。莫村刚好处于“广宁四雍—江屯的马慈洞、银坑坪—南冲的莫村、秀崀、二堙—秦皇的山心和广宁的乌坭—清城”这条红色秘密交通线上。该村背靠南面高山,向东通白芒,向西通银坑坪,向北通江咀村,因此游击队在村民莫斗家建立了一个联络站。同时由于村庄建在半山腰,海拔较高,地势险要,在战术上属于易守难攻的地形,非常适合游击队潜伏,因此莫村逐渐成为红色交通线上的堡垒村。莫村的村民非常热心支持游击队的工作,不到10户人家的村庄就有多人参加了游击队,其中莫挺和莫水为革命贡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二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烈士。

1948年10月下旬,为了增加部队的经济来源,在政治上扩大游击队的影响,广四清边大队派梁之瑜率一支武工队在骆坑至大姨坑滨江河段建立起滨江河税站。这一河段是滨江的咽喉,是整个滨江区与外地物资交流的唯一水上通道,又是国民党军政人员出入滨江的必经之路。滨江河税站一方面向船主和船工宣传部队的各项政策,另一方面收税。在税收方面,以船只的吨位或按货物价值的百分比征收。但对投机奸商走私禁品则进行没收或重罚。税站不仅收税,也是一支武工队,它负责珠坑、河洞一带的发动群众工作以及情报统战工作。滨江河税站在1949年扩建为护航独立中队,队伍从开始的6人发展到70多人。滨江河税站不但出色地完成了部队的物资补给、交通联络、情报通讯等各项任务,还经历了无数次战斗,特别是紧密配合连支三团主力胜利地粉碎伪保四师和伪六十三军的多次“扫荡”,在清远解放战争史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莫斗老宅——莫村交通联络站遗址位于清新区龙颈镇回新行政村莫村。原为传统的三间两廊建筑,舂墙屋,在2019年“三清三拆”行动中被“拆除”。

滨江河税站建立在滨江河骆坑至大姨坑河段的岸边,由船艇组成,是一个流动性站点。税站游击队以周围的高山峻岭及竹林、树木为掩护,乘艇于滨江河骆坑至大姨坑河段进行巡察和收税。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巡察和收税的小艇早已湮灭。

莫斗老宅——莫村交通联络站遗址

滨江河税站遗址所在的骆坑至大姨坑河段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