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湛江“夜经济”!烟火港城的新“夜态”激活消费潜能

南方+

秋日,凉风习习,随着夜幕降临,路边的商贩在夜色中渐渐喧嚣起来。官渡生蚝、海鲜捞粉、酱爆墨鱼、烧烤节虾、凉拌海带……湛江各路小吃纷纷出马,烟火缭绕中香味扑鼻而来。人们或三五成群品尝美食,或在中感受海风吹拂。惬意而多彩的夜生活,在充满烟火气的港城拉开帷幕。

夜间经济是城市经济、文化、生活的交融点。在当前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湛江的夜间经济不仅为市民带来了丰富的休闲体验,也展现出这座城市充沛的活力和强大的韧性。

新“夜态”要如何激活消费潜能?“夜经济”又要如何管好、管活,带动城市发展?每一位夜色中的创业者兢兢业业、推陈出新,湛江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共同为这座烟火港城的老百姓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热火朝天拼出“致富经”

位于坡头区的湛江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简称奥体中心)夜市,是集游玩、美食等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在这里,有一家柠檬茶店生意火爆,夜夜排起长龙,更有不少赤坎、霞山等地的顾客慕名而来。

天先生是这家柠檬茶店的老板,已经入驻奥体中心夜市5年的他,对于夜市经济有着独到的理解。“夜市经济具有独特的‘传帮带’现象,味道好,价格实惠,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天先生说。如今,他的摊位平均每天的营业额达到3000元以上,还在多地开设了分店。

奥体中心夜市灯光灿烂。郭龙碧 摄

在聚集了上百家商户的夜市,并不是每家店都能门庭若市、日进斗金。记者在奥体中心夜市发现,这些摊位有的一直都排着长队,有的则一整晚都冷冷清清,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以创意激发潜能、以口碑留住顾客,或许是那些火爆摊位的致富之道。

王阿姨是在荣盛中央广场夜市开了一家“甘蔗冰”。所谓“甘蔗冰”,就是将湛江市民从小喝到大的街边饮品——鲜榨甘蔗水放入炒冰机中进行再加工。仅仅多了一个步骤,却让已经风靡数十年的街边饮品重新焕发新的魅力,引来不少回头客。

荣升中央广场夜市生意火爆。陈明维 摄

钟女士在滨湖公园旁的夜市经营着一家柠檬茶店,为了吸引顾客,她将摊位与房车结合,且用收纳箱、折叠椅、帐篷等装饰出独具“户外风”的摊位,让顾客仿佛置身于户外野营。在滨湖公园习习凉风的吹拂下,她的摊位前总是坐满了人。

这只是商户们以创意取胜的冰山一隅。在湛江各大夜市,柠檬茶、烤生蚝等湛江本土小吃玩出越来越多新花样,广西荔浦芋泥饼、汕尾糖水、印度薄饼、齐齐哈尔烤肉等外地小吃也争香斗艳,共同满足着湛江街坊的味蕾。

晚上八点,奥体中心夜市逐渐热闹起来。 吴东俊 摄

夜市经济爆火的同时,也有不同传统商家借此完成过渡和转型。

余先生与朋友合伙经营的吊烧店生意火爆,一个个作吊烧用的火炉在他的操作下火花四溅,将食材炙烤出层层香味,吸引来不少顾客。“我们最早在霞山食坊那边做生意,独到的吊烧技术一直是我们在湛江立足的资本。但前几年由于经营困难,我们逐渐将门店转成了夜市摊位,得益于摊位成本低、人流量大的优势,如今我们在湛江的各大夜市都经营了分店。”

在余先生看来,夜市摊位挣钱的上限虽然相对于实体门店要低,但却为品牌的发展与经营打开了新思路。“未来,当我们的品牌和味道更加深入人心以后,有望以全新面貌回归门店经营。”余先生说。

文明风融进“烟火气”

“夜经济”兴起,在激活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治安和市容秩序管理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呵护“夜经济”,安全是第一要义。随着夜间经济持续繁荣,湛江公安立足夜间治安特点,坚持警务前置、服务前倾,以优质警务服务护航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

湛江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动中备勤组在坡头奥体中心夜经济圈巡逻。 湛江市公安局供图

“我们这里目前登记在册的摊位有148档,日均客流量达5000人次,春节、国庆假期甚至突破3万人。”坡头公安分局海东派出所的吴警官每天都在奥体中心及其周边巡逻,对这里的情况如数家珍。

小孩开心地与正在夜市巡逻的民警打招呼。 陈明维 摄

针对奥体中心夜市人流情况,民警的巡逻任务从当天19时许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4时,他们围绕小吃街、宵夜档以及沙滩等人流密集区域开展巡逻,提醒群众注意安全事项,接受现场求助,并对可能影响夜间经济的矛盾纠纷、噪声扰民、火灾隐患、醉酒滋事等各类不稳定因素进行全面排查,发现苗头性问题提前介入、有效化解。

巡逻民警在夜经济圈开展反诈等安全防范知识宣传。 湛江市公安局供图

湛江公安对夜间巡防点,采取“武装+徒步+警车”巡逻等多种模式,构建屯警街面、动中备勤、快速反应、高效处置的“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进一步提升夜间经济见警率、精准率、管事率,构筑动态感知、快速处置、全域覆盖的防护体系,让城市“烟火气”温暖每一位群众。

据了解,湛江公安科学设置了夜间巡防点线207个,对宵夜档、大排档、夜间经济圈等重点部位的巡逻防控覆盖率达到100%,切实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扎实守护港城“烟火气”。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中,全市接报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53.68%,夜间接报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53.79%,社会治安持续向好,有力推动夜间经济繁荣发展。

湛江市公安局坡头分局海东派出所和治安大队联合巡逻,守护“烟火气”。陈明维 摄

另一边,围绕夜市的市容秩序管理问题,湛江市城综局、湛江市市场监督局等部门齐抓共管,实施规范管理。

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去年,湛江市城综局牵头组织对奥体中心夜市的流动摊档进行三项创新升级改造,实施规范管理。

改造升级首先体现在外观。升级后,该夜市摊位大小规范,排列成行,整齐有序;同时,摊位颜色也统一铺设以海蓝色为底、喷印夜市形象标识的防滑防污垫,安全又美观;夜市的经营者也统一穿着,形象品位得到提升;周边景观优化则增设了灯饰光源、氛围景观,提升顾客的消费体验。

奥体中心夜市的灯光与金沙湾交相辉映。 吴东俊 摄

管理的方式方法也在升级。湛江市城综局构建了“政府引导、部门监督、自我管理”新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坡头区城综局属地管理职能,协同其他相关部门维护夜市的经营秩序;另一方面由经营户自行推选组成的“摊位自我协调管理工作组”作为管理的有益补充,协助执法队调解经营户之间的矛盾纠纷,共同维护和谐的经营秩序。

陈先生经营着一家牛杂串店,在奥体中心夜市,他还担任着“奥体美食街摊位群”的群主。“顾客来这里消费,最看重的就是环境的安全和卫生。随着夜市的治安越来越好、管理越来越规范,顾客们更愿意在这里消费,我的生意也比以前好了很多。”陈先生说。

擦亮新“夜态”惠及民生

通过多方合力,湛江的夜市经济正走向规范化、健康化,也逐渐成为湛江市提升城市活力、促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引擎。

全先生多年来在菜市场摆摊,如今,他是赤坎区百姓村美食街夜市一家烧烤摊的老板。“夜市的创业成本低、想法多、氛围浓厚,对于我们是很友好的选择。”全先生说。

在各大湛江的夜市,许多摊贩通过售卖小吃、手工艺品和特色商品,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这些摊贩中不乏失业人员、下岗工人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夜市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低门槛、低成本的创业平台。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他们不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条件,还为家庭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信心。

以“奥体小夜市”升级改造规范管理的实践经验为示范,湛江市城综局提出指导流动摊贩管理工作时,既要解决“面子”——市容问题,也解决群众“肚子”——民生问题。

“湛江明确优先满足弱势群体从业需求;在通过多方调研和摸底统计,在全面掌握本辖区现有流动摊档的基本情况后,以妥善疏导现有流动摊档为主,因地制宜设置规范区域和安排摊位”。湛江市城综局的相关负责人说。

游客在奥体夜市旁聊天。 吴东俊 摄

通过以点带面,湛江各县(市、区)政府积极探索如何科学合理进行疏导规范流动摊贩。据统计,市区近年来先后设置了“规范管理区(街)”18个,不乏有一些打造出本辖区特色、品位的“名片”街区。如赤坎区南桥南路沿岸夜市、经开区龙潮路流动摊贩规范区、荣盛天光街等,已经成为了市民夜间休闲生活的焦点和热点。

有市民带着宠物狗来夜市闲逛。揭昕彤 摄

夜经济的繁荣不仅惠及民生,还对周边商业产生了积极的带动作用。随着夜市人流的增加,周边的餐饮、娱乐、零售等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许多商家纷纷延长营业时间,推出夜间特惠活动,吸引更多的顾客。

这种连锁反应不仅提升了整个城市的经济活力,还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税收和就业机会。未来,湛江市将继续探索夜经济发展的新路径,让这座烟火港城成为更多人心中的理想家园。

撰文:陈明维

通讯员 林国敏 郑嘉文 谢军权 陈的基

编辑 邓安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