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关键词,透视电白区委全会释放的改革新信号

南方+

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茂名市电白区第二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召开。茂名市副市长、电白区委书记高雪山代表区委常委会作报告。南方+梳理出其中10个关键词,解读全会报告释放的改革新信号。

解读:

锚定“新兴产业+高端社区+智慧服务”产城融合方向,规划城区新中心。

依托欣旺达、长盈科技等优质企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园扩容提质。

高标准建设“生态化、高端化、智能化”的虎山社区,抓紧打通水东大道、凤凰大道,谋划建设科技馆、海洋馆。

加快提升智慧城市运营能力,打造集智能枢纽、总部高地、科普基地、城市绿心、服务中心等功能为一体的产城融合实验地,加快建设产城融合发展实验区。

通讯员   供图

解读:

抓住重点建筑业央企、优质建筑业民企结对帮扶、佛茂“村企共建、村村结对”帮扶等机遇,通过创建合资公司、“微利+公益”等合作模式,推动帮扶合作出成果。

引导商会、企业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百会帮百镇”等行动。完善强镇、强村公司运营机制,强化农村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发挥村(社区)书记“领头雁”作用,通过“国企+村集体”“农村CEO+村集体”“政府+公司”等模式,激发镇村经济活力。

大力发展农文旅、光伏、风电等产业,力争三年内实现全区村集体收入100万元以上全覆盖。

用好山海、温泉等自然资源和沉香、年例等文化资源,培育郊野露营、文创产品、夜市商圈、农业观光等新业态,打造一批精品文旅项目。

全力打造沿海联链、文旅康养、百里沉香三条示范带,绘制“云上南清”“山水罗坑”等特色旅游路线。

通讯员   供图

解读:

大力推动欣捷安一期(第二阶段)实现今年正式投产;加快推动百强电子、三翼、华起油脂等项目建设,实现年底试产;大力推动高性能稀土、恒生新能源等项目落地开工。

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谋划工业机器人项目,以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转型,依托广东长盈科技智能设备与软件成果转化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助力企业在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安防监控、能耗管理等环节实现数实融合。

围绕欣旺达、马店河两条主抓产业链和其他优势产业供需配套关系,完善全区“招商一张图”“一链一图”和“招商小册子”,协同链主企业建好企业库、信息库、项目库,建设网上招商大厅,做足精准招商、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资源招商。

探索“以投代引”资本招商模式,探索完善政府投资基金管理机制,争取招引一批经济效益高、带动层面广、示范作用强的“小巨人”“独角兽”企业项目落地。

通讯员   供图

解读: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园、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佛山南海(茂名电白)产业转移合作园(电白新材料产业园)、马踏先进金属材料产业园4个产业园,围绕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建设8个创意园,打造N个乡镇加工产业园,加速推动产业转移承接、培育建强,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通讯员   供图

解读:

落实区“国资国企发展16条”措施,积极推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探索新运营模式,盘活罗坑水库、屋顶光伏等存量资产,推动国有资本向“百千万工程”“五链共建”工程等关键领域集中。

深入实施“国企资产倍增计划”,抓好国企的结构重组和布局优化,组建覆盖物业、医药、设备等领域的新集团公司。

健全区属国企与大型央企国企、优秀民企合作机制,组建一批“电字号”混合所有制企业。

通讯员   供图

解读:

健全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纾困帮扶机制,完善诉求闭环办理机制,设立暖企基金、产投基金,做好普惠性金融服务,落实消费帮扶。

健全企业服务中心运营、重点项目“七个一”“企业服务官”“帮办代办”等机制,推行“马上办”服务模式,落实“一个窗口办理”“一项目一专班”

大力实施建筑业提升行动,成立区建筑业服务中心,完善推动建筑业绿色转型升级体制机制,谋划建设绿色建筑产业园,大力控增量、优存量、提质量,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

发挥建筑业总部虹吸效应,吸引一批建筑业上下游优质企业集聚发展,打造以设计、施工、研发为核心,覆盖建造全过程产业链的建筑产业集群,擦亮“中国建筑之乡”招牌,实现由“建筑大区”向“建筑强区”的转变。

成立区沉香业服务中心,加快推进沙垌沉香综合体、岭南沉香温泉、南药墟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通讯员   供图

解读:

完善落实服务和融入茂名新城“七个一”机制,系统谋划电白城区与茂名新城交通道路快速化连接,推动配套齐全、环境优化,全力以赴做好要素保障,护航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与茂名新城同频共振、协调发展。

打通G228国道等主要干道交通堵点,推进快速化改造,推动水东大道与G228国道连接,系统构建电白东北部乡镇快速路网。

通讯员   供图

解读:

探索优化“创新飞地”共建机制,与欣旺达等企业和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积极共建高水平科创平台,在建设空间、金融支持、人才认定等方面“借梯登高”。

搭建公共创新平台,加速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承接珠三角等地区产业有序转移,鼓励企业依托合作地区的人才、信息、技术优势,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生产+服务”等形式延伸布局产业链,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通讯员   供图

解读:

抓好寨头河出海口等7个断面水质达标攻坚,加强水东湾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城郊、城中村现存空白区管网建设。

着力推进全区供排一体化,构建全域幸福河湖。

探索实施农村污水处理收费机制,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通讯员   供图

解读:

谋划成立城市更新区属国企,通过探索无物业管理小区治理、城中村小区化管理等方式,以精细化管理推进老城区改造提升。

提速推进“水东记忆”“陈村月伴湾”等项目,推动西湖周边、忠良街等旧城片区和城中村焕发新面貌。

全面推广“榕树下说事”等民主议事形式,优化升级“自然村—行政村(社区)—镇(街道)—区”四级网格化管理智慧平台。

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八项重点工作“一月一调度、每月有行动”机制,完善区级社会治理挂牌督办制度,推进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建设。

深入开展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建筑施工和自建房、城镇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行动。

完善区道安办实体化运作机制,并逐步向乡镇一级延伸,推动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

【整理/制图】南方+记者 邓建青 通讯员 陈淑娟

编辑 李阳诗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