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广东蟑螂冲上热搜。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信息显示,德国小蠊对两种杀虫剂已有抗性。不少网友热议,广东蟑螂是不是“进化”了?
对杀虫剂产生抗性是否意味着蟑螂越来越“强大”了?蟑螂究竟“进化”了吗?关于蟑螂,你需要知道这四个真相。
人类和蟑螂“持久战”的一个小插曲
有关蟑螂“进化”抵抗杀虫剂的话题并非第一次引发关注。
从20世纪40年代起,人类就开始利用各类化学药剂,与蟑螂开启了一场“持久战”。从最初的DDT(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氯丹,到后来的二嗪农、马拉硫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一连串的杀虫剂推陈出新,蟑螂却总能快速适应,没过几年便产生抗性。此次佛山疾控的研究成果,也只是这场“持久战”中的一个小插曲。
▲德国小蠊抗药性实验的实验方法及结果。(图片来源:佛山疾控)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楠认为,抗药性的产生是一种人工选择下的短期适应性进化。
不过,这种进化与通常生物学意义的进化不同。生物学上,进化一般以百万年尺度来考量,生物的基因已发生改变。
而蟑螂的短期适应性进化,是为了应对人类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所带来的“选择压力”。它们只能通过生理性和遗传性的改变来适应这种压力,导致对杀虫剂越来越耐受。
这也并非独属于蟑螂的能力。陈楠介绍,只要使用化学杀虫剂,绝大多数害虫都会随之产生抗性。这具有明显的人工选择和定向特征。尽管蟑螂种群的基因表达水平和体内局部氨基酸可能有所改变,但基因本身没有变化。如果蟑螂种群长期不接触化学杀虫剂,其产生的抗性也会逐渐消退,重新变得对杀虫剂敏感。
抗药性的产生,是否意味着蟑螂已经变得更“强大”、更难防治?其实也未必。
佛山疾控中心消毒和病媒生物防制科工作人员日前回应称,此次实验中采用的是单一成分的杀虫剂,而市面上常见的杀虫剂大多是复配型。而即使是实验中得到的低度抗性结果,也仅仅说明蟑螂对该杀虫剂有抵抗力,但不太强。在使用时适当加大剂量依然能够发挥作用。
广东蟑螂已“进化”,已有抗药性?疾控部门回应:不科学
“广东蟑螂”不是广东特产
广东蟑螂,会给每一个初到这里的北方人一点“震撼”。3厘米长、红褐色身体、触角长而翘起……最重要的是,会飞。
这种常被认为是“广东特产”的大型蟑螂叫做美洲大蠊。北方更常见到的,其实是体型较小的德国小蠊。
对美洲大蠊而言,只要拥有潮湿、温热的环境,并由此带来丰富的腐殖质,都能够生长到足够大的体型。广东恰恰满足了这些条件,成为美洲大蠊生长的“乐园”,给人“南方蟑螂特别大”的印象。
不过,随着快递、旅游等人类活动让蟑螂和其虫卵有了走遍全国的机会,加上北方暖气、空调、蔬果大棚等保暖越来越多,蟑螂在北方也有了过冬的机会。据观察,美洲大蠊、澳洲大蠊等“大蟑螂”已经在北京、河北、山东、河南等华北地区“安家落户”。
你喝的药可能有蟑螂的贡献
无论你如何厌恶蟑螂,都不得不承认,它也有对人类有用的一面。
蟑螂是不完全变态类型,即只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等三个阶段,而没有蛹期,是研究变态发育生物学、化学生态学、昆虫内分泌和神经生物学的理想模型。
近年来,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的李胜教授团队以果蝇和美洲大蠊为对象,研究昆虫变态发育的遗传调控与演化规律,建立了以蟑螂作为不完全变态模式昆虫的研究平台。
对广东人而言,更熟悉的蟑螂“妙用”恐怕还在药物上。
作为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中药,蟑螂对受损的肌肤以及口腔溃疡、胃溃疡等,有很好的疗效。除此之外,蟑螂的某些成分还具有抑制肿瘤、抗菌、抗氧化等作用,已经广泛用于临床药物开发。中成药“康复新液”的主要成分就是美洲大蠊干燥虫体的乙醇提取物。此外,蟑螂提取物还被用于一些美妆日化产品中。
尽管蟑螂在人类眼中是一种“害虫”,但其在自然界中扮演着分解者角色,可以消耗动物的粪便、尸体等,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也是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广东人,别再用拖鞋打蟑螂!
这两天的热议,不少广东网友说,对付蟑螂的终极武器还得是拖鞋。虽然,高举拖鞋拍到蟑螂的快感让人无法拒绝,但防治蟑螂,最好还是收起拖鞋,从源头做起。
当你在家中发现一只蟑螂,意味着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一窝蟑螂正在悄悄“望着”你。从概率上说,这并非危言耸听。
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都是用卵鞘生殖,蟑螂交配后,雌虫可产出数十个卵鞘,而一个卵鞘又能孵化出数十头蟑螂。这些卵鞘由雌虫随身携带,杀虫剂喷雾也很难渗透进卵鞘内。当你举起拖鞋、鼓起勇气,终于为拍死一只蟑螂而庆幸时,更要小心了——这些卵鞘可能已经夹带在鞋底的角落里,随着你的步伐遍布全家。不久,你就会得到一窝新生的小蟑螂。
家中常见的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通常是在我们购买或搬运物品时以卵的形式带回家中,此外也有可能通过垃圾口、下水道等途径爬入家中。因此,想要防住蟑螂,最重要的是搞好卫生,避免乱放食物;其次是把下水道等处理成U形管或是装上较密的地漏,让体型较大的大蠊无法爬进来。
如果家中已经有蟑螂了,则可以遵循少量、多点、全面的原则,使用针筒将含有杀虫剂的胶饵注射到缝隙、抽屉等地方,或直接把粉末状的饵剂撒在地面,使其更加分散,引诱蟑螂吃掉。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也有不少科研团队正在攻克药物以外的防治办法。
陈楠的团队从生殖的角度出发,破解了雌性德国小蠊如何吸引雄蟑螂来求偶。后续还将回答雄性蟑螂如何感受雌性蟑螂的气味并求偶交配。通过探究蟑螂两性通信机制,团队有望找到一条干扰德国小蠊繁殖的路径,实现科学、绿色防治蟑螂。
文字:南方+记者 陈子阳 黄锦辉
视频:陈庭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