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绘匠心!陆丰皮影艺术的现代演绎丨漫话“百千万工程”

南方+

开栏的话  

我为“百千万工程”添光彩,携手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省委机关刊《南方》杂志新媒体平台推出《漫话“百千万工程”》栏目,以漫绘报道形式展现“百千万工程”中的生动故事,及时呈现南粤各地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进展成效、思路举措,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第四十三期推出《影绘匠心!陆丰皮影艺术的现代演绎》。  

植根于深厚的文化沃土之中,陆丰皮影戏犹如一粒蕴含生命力的种子,埋在非遗艺术的土壤深处,这一古老的民间戏曲形式,融合了绘画、雕刻、制作、音乐、表演等多种技艺,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瑰宝,创新发展的背后,汇聚了一代代“皮影人”的心血。  

自2006年6月,陆丰的正字戏与皮影戏双双跻身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它们作为文化瑰宝的独特地位与不朽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陆丰皮影戏,作为中国三大影系中“潮州影”的独苗,更是首屈一指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照亮了文化艺术的天际,让人深切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跨越时空的感染力。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焕发着新时代的活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文化传承:在守正中创新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的“百千万工程”中,陆丰皮影戏作为一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推动地方文化振兴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长期以来,陆丰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简称“中心”)紧密围绕“促进民族团结”的核心议题,深入挖掘陆丰独特的城市历史与文化精髓,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多次赴新疆、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及北京、香港等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演出,充分展示陆丰市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皮影戏展陈。(摄影:刘家业)

皮影戏展陈。(摄影:刘家业)

“今年5月,中心精心打造的‘一带一路’主题精品剧目《盛世藏行》成功首演。该剧巧妙地将民族间交往、交流与交融的丰富历史故事与皮影戏这一非遗艺术形式的创新表达相结合,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交流与民族情感的共鸣。”中心工会副主席薛丹绮告诉《南方》杂志记者,今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也是汕尾市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这份重磅的荣誉,让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感到无比荣耀、更显担当。  

守正传艺术,创新出精品。  

据悉,中心十数载深耕皮影文化领域,启动了一项浩大的整理工程。此工程旨在深入挖掘并搜集珍贵的皮影戏老剧本,复排经典传统剧目,同时精心整理与修复古老皮影偶人、道具及灯光音响等舞台设备,并全面进行数字化记录,让陆丰皮影戏这一非遗瑰宝从幕后走到台前,更步入数字化时代,为其传承之路绘制详尽的“历史记忆图谱”。  

在剧目整理与重排方面,中心恢复了《哭塔》《鸡斗》《嫦娥奔月》《哪吒闹海》《猴子捞月》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并创新创作了《老鼠偷蛋》《金果园的故事》《碧海丹心》《海陆丰女子粉枪队》《烽火婵娟》等十多部新时代精品,展现了旺盛的艺术创造力。《哭塔》更是在2012年的“第21届国际木联大会暨国际木偶艺术节”上摘得“最佳传承奖”,成为汕尾非遗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首枚荣耀勋章。  

为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提升民众文化幸福感,中心近年来积极策划并执行“戏曲下乡”项目,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等地举办非遗展演和公益教学,参与“乡村文化集市”、民间文化节、理想文化街区建设等多样化活动,还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惠民展演,让文化之花在乡村广泛绽放。同时,积极走进汕尾市多所中小学校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累计举办非遗展示、惠民演出近百场,为青少年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皮影戏演出后台演员正在排练。(摄影:刘家业)

皮影戏演出后台演员正在排练。(摄影:刘家业)

非遗魅力:走进千家万户  

陆丰皮影戏的艺术瑰宝亟需融入民众日常,使之成为非遗文化普及的关键路径,让这份珍贵的遗产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深深扎根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2024年国庆期间,广东省博物馆精心策划了“粤博里的中国红”系列庆典活动,其中亮点之一的“南粤光影:陆丰皮影戏展演”,诚邀广大市民及游客共襄盛举,成为国庆假期首波博物馆探索热潮中的亮点。活动现场,陆丰市皮影剧团倾情献艺,通过《乌鸦与狐狸》的智慧较量、《龟兔赛跑》的勤勉寓言、《猪八戒背媳妇》的诙谐趣事以及《哪吒闹海》的英勇传奇,为观众编织了一场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舞台上,陆丰皮影艺人们以精湛的技艺、灵活的指法,不仅生动刻画了文武双全的角色形象,更在现场即兴配乐,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值得一提的是,剧团中不乏90后、00后的年轻力量,他们虽年纪尚轻,却已拥有超过十年的演艺经验,展现了皮影戏传承的勃勃生机。  

“近期的演出档期非常紧凑,从香港到云南,再到此次国庆的博物馆专场,我们倍感荣幸。”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总监陈培扬介绍道,为了确保演出顺利进行,团队特意提前一天抵穗,以应对可能的交通状况。“不同于以往的剧场演出,这次在博物馆的特殊环境中,我们特别增设了互动体验环节,鼓励小朋友们亲身体验皮影操作的乐趣,让这份传统文化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陆丰皮影戏,凭借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不仅在国内收获了普遍的赞誉,更跨越了国界,在匈牙利、意大利、加拿大等国际舞台璀璨夺目。成为了连接不同文化和情感的桥梁,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与深远影响。  

越来越多年轻人投入到学习皮影中。(摄影:刘家业)

越来越多年轻人投入到学习皮影中。(摄影:刘家业)

“我们在剧目创作中积极融入创新元素,旨在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团队的运营机制也日益完善,成员间分工明确,协作高效。然而,我们的步伐并未停歇,目前正积极探索线上传播渠道。”陈培扬向《南方》杂志记者透露,期望通过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将这一文化瑰宝展现在更广泛的观众面前,让更多人能够领略并珍视这一份独特的文化遗产。  

千年技艺:助力“百千万工程”  

陆丰皮影戏致力于“以文化为媒介,构筑桥梁”,主动拓展宣传平台,引领更多观众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它的传承与发展,还得到了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特色党支部(“拾承非遗”实践团队)的大力支持。  

近日,陆丰皮影戏在深大校园上演。(来源:受访者供图)

近日,陆丰皮影戏在深大校园上演。(来源:受访者供图)

据悉,该团队于2024年8月前往陆丰市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研,并结合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优势,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与文化传播注入动力。特别是针对“陆丰皮影戏”在内的12项非遗项目,团队进行了深度挖掘与广泛采访,并通过新媒体矩阵的高效传播,极大地拓宽了陆丰非遗文化的受众范围与传播路径。  

挖掘本地历史和文化,创排传得开、留得下的红色题材精品剧一直是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的优势和强项。中心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富矿”,取材于“中国第一支妇女武装‘妇女粉枪队’”的英雄壮举,以赤坑红色妇女粉枪队队长赖月婵为主人公,淬炼出精品剧目《烽火婵娟》,让身边鲜活的红色历史成为打造文艺精品的“活教材”,在舞台上赓续红色血脉、彰显红色底蕴。  

此外,陆丰皮影戏还积极响应文化数字化战略,勇于探索数字传播新领域。通过打造线上数字博物馆,实现了非遗文化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让观众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沉浸于非遗文化的魅力之中,进一步拓宽了非遗文化的传播边界与影响力。  

“我们代代传承,深耕于皮影艺术的沃土,这份传统艺术不应有断层,而应与时俱进,持续焕发其璀璨光芒。”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陆丰皮影戏的传承人蔡锦镇深情地表达道。近年来,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积极探索,通过融合信息化新技术、吸纳年轻皮影艺人、精心编排新剧目以及利用直播等现代传播手段,为这一跨越千年的非遗项目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陆丰皮影数字博物馆。(来源:官网截图)

陆丰皮影数字博物馆。(来源:官网截图)

在该中心的显眼位置,一台陆丰皮影数字博物馆展示设备赫然在目,它不仅矗立于线下空间,更在数字世界中拥有广阔天地。只需轻点微信小程序中的“陆丰皮影”,用户即可瞬间穿越到“陆丰皮影数字博物馆”,享受一场别开生面的云端文化盛宴。这里,实景VR技术让人身临其境,真人讲解娓娓道来,馆藏珍品琳琅满目,经典剧目精彩纷呈,一切尽在指尖轻触之间,展现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密度与互动体验。  

陆丰皮影戏下乡演出。(来源:受访者供图)

陆丰皮影戏下乡演出。(来源:受访者供图)

此外,中心还积极践行文化惠民政策,组织送戏下乡活动,将皮影戏的艺术魅力直接送达乡村田间,同时深入中小学,设立传承培育基地,通过“非遗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们对皮影戏浓厚的兴趣,为这项古老艺术挖掘并培养了未来的传承人。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陆丰皮影戏,这一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的非遗瑰宝,正以它独有的方式绽放光彩,不仅为广东省的“百千万工程”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成为了推动地方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丨陈冰青

【漫画手绘】些芸儿  

【实习生】朱均麟  

【栏目统筹】陈冰青  

【责编】刘树强

【频道编辑】陈地杰 李拉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树强 郭芳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周丽娜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