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新式茶饮要多少钱?几年前这个答案可能动辄30元,但现在10元价位的选择琳琅满目。
新式茶饮苦内卷久矣,背后原因从喜茶9月一封内部信可见一斑:由于消费需求的增长与茶饮行业整体供应的增长不同步,面对有限的消费需求,行业内普遍选择了趋同的产品与品牌策略,导致陷入日益焦灼的同质化竞争。
结果是:消费者笑了,曾经不舍得点的茶饮品牌,现在即使消费降级也能轻松拿下。但企业就笑不出来了,辛辛苦苦培养市场、遍地开店几年后,它们要如何拆解这场拥挤的价格战,在这条还年轻的赛道上笑到最后?
这个问题或许能在江门的样本中找到答案。
10月17日至20日,2024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茶饮文化周在江门人才岛举行,让消费者有了新的认识:原来江门的茶饮品牌如此之多。
江门是一座“茶饮之都”,不仅因为这里走出了喜茶、烧柠、布维记等品牌,还因为这里为全国超过2000个茶饮品牌提供产品、设备、配方供应。可以说,江门是新式茶饮界的“隐形超级工厂”。
从这座因为喜茶一夜成名,又直面茶饮市场“大洗牌”的城市里,我们找到了新式茶饮的崛起之路,也看到了不同品牌寻求突围的求生之法。
一夜成名:业界传奇从这里走出
谈江门茶饮,新式茶饮“初代网红”喜茶是绕不开的话题。
2012年,一位叫聂云宸的21岁年轻人在江边里开了一家饮品店,叫“皇茶”。他选择投身茶饮行业的原因有二:一是茶饮行业在当时正经历新旧奶茶的变革,过去用奶粉、茶精调制出来的奶茶已经不能满足日渐精致、追求品质的消费者;二是,他希望能继承传统茶文化,让年轻人也爱上喝茶。
经过苦心研究,聂云宸在这家小店研发出了新品——也是日后同行争相效仿的单品——芝士奶盖奶茶。奶盖与茶的新颖搭配,给茶叶和奶茶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变革中的奶茶行业开辟出了一条康庄大道。2016年,因为“皇茶”品牌被抢先注册,聂云宸将品牌更名为“喜茶”。
喜茶在江边里的创始店。
之后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喜茶去到一线城市开拓市场,创下了“上海首店排队7小时”的“纪录”,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开创了新式茶饮的时代。
喜茶的创业传奇,对江门年轻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江边里的创业者。
江边里是江门市区13个百年华侨古村之一,侨胞敢为天下先的风气,刻在这片土地的基因里。这里聚集了江门市第九中学等几家学校,被称作“九中街”,而后吸引了一批年轻创业者在这里创业,而得名“创业街”。
喜茶走红之后,聂云宸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及江边里,让这条承载了创业者梦想的小街火了起来,也给了更多后来人成名的想象:我能成为下一个喜茶吗?
越来越多新潮连锁店、新品牌创始店在这里开张,延续着江边里大胆创新、敢为人先的创业者精神。他们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街创始店做起,靠着创新和勤劳,打拼出一番事业和天地。主打柠檬茶的烧柠,就是其中一员。
江边里茶饮品牌林立。
烧柠联合创始人吴明珠回忆,从2008年开始江边里就是潮流网红地,这里的学生形成了充满活力的消费市场,给很多创业者“试水”的机会,甚至成为评判一家奶茶店优劣的风向标。“每到放学时间,不少奶茶店门前都会排起长龙,哪家卖得最好,哪家就更有发展潜力。”
时至今日,这条短短400米的路,仍然集合着20多家茶饮店。有的品牌从这里走向珠三角、走向全国,比如烧柠、布维记、梳芙、叹茶;也有的在市场残酷的竞争中被劣汰。
江边里就像游戏里的“新手村”,茶饮店只有过了这关,才有机会闯荡更大的江湖。
黄金十年:消费升级带来井喷增长
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何况是一只做好准备的猪。
“1999年,我们家在江门开了第一家奶茶店,名字叫快爽口。”江门市潮熹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江门市商业协会茶饮专业委员会主席蒋雄辉,见证并推动了江门茶饮20多年的发展。世纪之交,珍珠奶茶连锁品牌快可立(Quickly)风靡全球,也成为江门茶饮产业的开端,出现了不少以“快”字为名的奶茶店。
为什么一座非一线城市,会有这么多创业者选择开奶茶店?
多位奶茶品牌创始人不约而同提到一个原因:江门是侨乡,侨胞把舶来品咖啡、奶茶等带回江门,本地人对外来事物也更开放、包容,愿意尝试。从那时起,江门茶饮就站在了消费潮流的最前线。
“一杯奶茶要7元,放在那个时候是挺奢侈的消费。”蒋雄辉还记得,当时快爽口主打台式奶茶,很快就在新会步行街走红。在那个奶茶消费市场刚刚起步的阶段,快爽口扩张速度是惊人的,短短2年内,就在珠三角开了60家直营门店,在江门茶饮品牌中风头一时无两。
2001年前后,快爽口开始转型幕后,做起了供应链。一方面,来自全国各地的加盟商把快爽口开到了更远的地方;另一方面,一些新品牌也在快爽口的帮助下,入局这个新赛道。
同一时期,奶茶市场逐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在品牌竞争之下,奶茶价格被“打”到了1元区间。一块钱硬币买一杯珍珠奶茶,是“90后”甜蜜的童年记忆。
之后的10年,江门也冒出了一些连锁茶饮品牌。比如冧茶e族,努力在品质上下功夫,把单品价格拉到3—5元。又如布维记,在台式奶茶的基础上加入了港式奶茶的元素,客单价去到23元,单店每个月卖出茶饮超过2万杯,月销售额能达到三四十万元。
汇悦城商圈的茶饮一条街。
但行业真正意义上的改变,还是要等到2012年,那杯江边里的芝士奶盖奶茶横空出世。
喜茶的爆火让同行意识到:茶饮市场已经被培养起来,加上消费升级,大众可以接受30元一杯的茶饮。发展的黄金时间来了。
布维记是过去十年江门本土成长较快的茶饮品牌之一。总经理陈凌滔说,2014年购物中心汇悦城开业,让更多江门人知道了布维记。到2022年,品牌对外加盟拓展,至今已在广州、佛山、中山、阳江等地开了80多家分店,到今年底这个数字会达到120家左右,包括厦门和江西等外省加盟店。
同样以汇悦城店为品牌发展里程碑的还有烧柠。“我们完全没想到会这么受欢迎。”吴明珠说,2019年烧柠在汇悦城负一层开业,推出9.9元1000毫升柠檬茶,主打“错位”。一是在同行都做奶盖的时候,去做柠檬茶;二是试水大桶装水果茶,引发新的打卡热潮;三是在一众30多元的茶饮店中,闯出了一条9.9元价格带。
烧柠主打性价比高的大桶装柠檬茶。受访者供图
目前,烧柠已经在全国各地开出了170家门店,江门占了50多家。近至广州、深圳、中山,远至云南、四川、云南、内蒙古,都有他们的加盟商。
上一个十年,江门茶饮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形成了更加完整的产业链。
在上游,潮熹、界拓、瀚晨、南洋糖业、恒睿、香记等供应链合作互补,为茶饮品牌提供茶叶、奶制品、水果、包装等原材料。在中游,布维记、梳芙SOFU、烧柠、TEA TODAY、Double Cup等新式茶饮品牌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下游,SOFU GO等线上线下两种渠道抵达消费者,电商和运营企业不断壮大。
数据显示,江门茶饮品牌已拓展至全国一线城市以及下沉市场,门店数量超过1000家;同时对全国2000多个茶饮品牌进行产品、设备、配方等供应链服务,输出茶饮专业从业人员约5万人。
一批江门年轻人成为茶饮专业从业人员。
然而真正的考验,似乎才刚刚开始。这两年,各大新式茶饮品牌卷规模、卷价格、卷联名,行业似乎到了一个发展瓶颈,陷入存量竞争的残酷博弈。
分蛋糕的人多了,怎么办?
大浪淘沙:靠什么笑到最后
“市场优胜劣汰,从来都是卷的。”
在茶饮行业摸爬滚打25年,前后服务超过1万个茶饮商户,蒋雄辉有一套观察市场的世界观,也有一套拆解的方法论。
他判断,上一个十年,大部分从业者都能在这个赛道赚到钱。而现在的价格战,不过是市场恢复理性消费的表现,从业者的出路不外乎几个关键词:降本增效、规模化、供应链、创新。
事实证明,这几条路跟江门乃至全国头部茶饮品牌的选择,是吻合的。
要么加盟扩张,所见即所购。
布维记之前一直深耕江门本土市场,这两年随着竞争对手增多、消费频次降低等情况出现,门店销量对比高峰时期有所下降。陈凌滔说:“这也是增强内功的机会,我们正在核心产品、品牌空间、门店拓展上努力。”
布维记的门店。受访者供图
在茶饮行业,门店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跟市场占有率画等号。消费者走进一家茶饮店,有时候只是因为这家店距离最近。
陈凌滔算过,以江门的消费体量计算,布维记在本地最多开到70-80家店。他计划未来以江门为基础,辐射大湾区,聚焦在广东省内以及周边省份的门店拓展,希望像古茗、茶百道一样,让品牌走出去。
要么多推新品,通过联名或新口味。
刚刚过去的国庆,喜茶创始店再次把芝芝柑普回归,这杯江门限定的单品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打卡。这波热度,直接把门店送上了全国总销量榜首、单店单日销量榜首,最高单日销量突破了4500杯。
其实早在2016年,布维记就推出新会陈皮系列。经过几年发展,陈皮柠檬茶、陈皮轻乳茶等单品逐渐得到市场认可,无论在江门还是在外地的门店,都占到了15%以上的业绩。
现在有了茶颜悦色、霸王茶姬的成功案例,布维记在传承本土文化的路上更有信心。最近,布维记推出了更具文化特色的特饮杯,融入了新会陈皮、梁启超故居等元素,传递更多是侨乡人奋斗进取的精神,把文化输出作为品牌的卖点之一。
坚定传承本土文化的布维记,图为陈皮系列产品宣传海报。受访者供图
夏天过去,柠檬茶的销量面临挑战,加上茶救星球、邻里等品牌势头正猛,烧柠面临的挑战不小。这个秋天,烧柠推出桂花乌龙系列,还打算跟当地的茶饮品牌合作联名推出单品,做热“江门茶饮”品牌。
要么优化布局,把供应链的性价比做到极致。
“江门是做茶饮的好地方,不仅因为这里的人懂得享受生活,爱玩爱喝爱消费,还因为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创业20多年,陈凌滔越来越觉得,把总部放在江门是明智的选择。这里路网发达,产品运往珠三角很便捷,加上土地和人力成本优廉,为企业节省了不少运营成本。
潮熹是不少国内一线茶饮品牌的供应商。受访者供图
而蒋雄辉更是优中选优,最近把潮熹的生产基地搬到了更具成本优势的台山,把销售团队留在了更靠近大湾区核心城市的新会和蓬江。
还有一条路,江门的茶饮品牌很少走,出海。
蒋雄辉介绍,目前国内不少茶饮品牌都在布局海外门店,尤其是华人较多的东南亚。除了不同国家消费者口味差异的问题,这条路最大的考验在于供应链的重新连接,既要考虑原材料的运输成本,还要考虑不同市场的法律法规。
不可否认,新式茶饮正在经历一场不可避免的“大洗牌”。
根据“窄门餐眼”数据,近一年全国新开奶茶门店数超16.7万家,净增长3.5万家,意味着一年里有13万家奶茶店消失,平均每天有350多个经营者遗憾离场。而艾媒数据预测,茶饮相关产品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明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3749.3亿元,预计2028年养生茶饮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级。
大浪淘沙,险中求胜,江门茶饮要在这场混战中一决高下。
采写:南方+记者 李霭莹
摄影:南方+记者 杨兴乐(除署名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