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甘心……”

晚安华师
+订阅

或许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

“明明努力了,却还是错过”

“付出那么多,换来的却是遗憾”

面对一次次“不甘心”

华师人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呢

几经浮沉 深陷迷茫

汲取经验 确认方向

终拨云见雾

迎接黎明曙光

“就业是一场攀登竞赛”

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专业2020届本科毕业生 吴梦腾

2023年9月,我经历了人生第一次求职面试。之前我很少经历这种大场面,虽然十分紧张,但最终还是幸运通过了某银行金融科技班的招新考核。大四伊始就如此顺利地找到出路,这让我十分欣喜。但很快银行就发来了通知,因体检不合格,我不能入职。那刻,我的心情瞬间跌落到谷底。我不太敢相信这样的结果,那些熬过的夜和背后的努力,除了我,没有人知道我付出了多少。我很用心地对待这第一次的求职,前面的考核都顺风顺水,离目标只差一步,但这步迈出,感觉像从天到地一样,希望在一瞬间破灭。

那段时间我常陷入自我怀疑,想起因为我自身的原因,错失了一个珍贵的机会。做事也变得有些小心翼翼,沉溺在这种失落中,反复去想为什么这种事情会发生在我身上。但后来我浏览了很多经验帖,也和家人朋友倾诉我的想法,在他们的开导下,我逐渐冷静了下来。面对这样的求职结果,我是不甘心的,既然为之努力了,我不想一无所获。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牢牢抓住。这次求职失败的结果已成定局,无可改变,不如赶紧复盘经验,之后还有的是机会。当我收拾心情,重新开始投递简历时,已是秋招的中期阶段。

秋招大军浩浩荡荡,身处其中,我也有些迷茫。投递了30多份简历,得到不足1/3的面试机会。我还记得当时在某企业的面试,面试官会针对简历上的每一个细节提出严苛的问题,比如利用技术实现程序的具体细节、如何评价选用模型的好坏、在实习经历里收获了什么、在团队承担了什么角色等等。也还记得某汽车公司的销售岗面试采用12个人的无领导小组方式,专业不对口的我旁观着别人侃侃而谈。我非常清楚,如果没有在小组中掌握话题主动权,就不会脱颖而出,最后也正如我所料。但也并非一无所获,至少我明白了,我不太适合那种工作,没办法做到说服对面11个人,由此我再次明确了自己的方向。

最后一站是中国移动。经过此前求职经历的AI面试、笔试、性格面试等重重考验,现在的我不会特别紧张。最终,我成功入职。回顾求职过程,如同攀登一座座山峰,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是不是谷底。不过所幸一切都来得及,错失自己心仪的岗位确实会有些不甘心,但我们不用沉溺在低谷里,确定目标,及时复盘,调整心态,毕竟重新出发,走出的一定会是上坡路。

驱散阴霾

抛却怀疑

因为热爱与信念

看到了更美的风景

心怀热爱,便可披荆斩棘

心理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2024级硕士研究生 刘思诚

我从初高中时踏入了田径的世界,并获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大一开学初我就主动联系校队的教练并加入了校田径队,以一名普通学生的身份开始接触铁饼项目。2022年广东省大运会,我首次站到了男子铁饼项目的赛场。预赛时那超越及格线的一掷,如同闪电般点燃了我的斗志。然而,正当我满怀信心迎接正式比赛的试投时,却是连续两次的出界。这让我非常意外,我慌了阵脚,面对仅剩的一次机会,我不敢再冒险,而是选择了原地试投,最终只拿到了第十三名,与决赛失之交臂。

挫败后的阴霾笼罩许久,自我怀疑的声音一直在心中回荡。我无数次问自己,训练了那么久,这样的结果我甘心吗,配得上我的努力吗?幸得队友、家人与教练的温暖陪伴,尤其是一位赛后悄然接近,轻拍我肩的陌生对手,他鼓励我的话语如同春日暖阳,融化了心中的冰霜。这段经历教会我,真正的竞技不只是身体的较量,更是心理素质的比拼。我明白,我有能力去追求更好的结果。

随后,在训练中我将失败转化为动力,专注于技术和心态的双重磨砺。汗水与努力终于开花结果,广东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的男子甲B组铁饼冠军奖牌,是对我不懈坚持的最好证明。2023年,当我想在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冲击奖牌时,我再次面对相似的逆境,但这一次,不甘心的情绪化作了一种信念,让我跨越障碍,顺利晋级决赛,实现了自我突破。

如今回首,那些坎坷已成通往山顶风光的铺垫,每一步都凝聚着勇气与坚持的力量。我愿借此经历,寄语我的同学们:挫折并不能代表全部,未来也仍然在脚下,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至于此,那就尽快调整心态,锤炼技能水平,为接下来的历练做好充分的准备。也不必惧怕那些成长路上的荆棘丛丛,因为心怀热爱,便可披荆斩棘。曾经走过的那些崎岖的路,都会在看到山上风景的那一刻化为幸福。

虽榜上无名

但脚下有路

转变心态

跳出困境

向前走,在过程中汲取经验

国际商学院财务管理(中外联合培养)专业2022级本科生 王雨晴

“愣住了,脑子里空白了大概半分钟”,这是我看到高考成绩那一刻的真实心理活动。失利的结果让我一度陷入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深深怀疑中,我曾以为的努力,是否仅仅是幻象?不甘如潮水般袭来。进入大学后,我试图以优异成绩填补内心的空缺,却也因此放下了生活中许多兴趣爱好,包括我从小一直热爱的画画。功利之心作祟,每一刻闲暇皆被视为奢侈。焦虑、自责交织,我仿佛被困在原地,始终迈不过心里那道坎。

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成为了转折点:“要重视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事情憋在心里。”医嘱如同警钟,我开始省思,一味追求成绩的背后,是否失去了更多?于是我学着平衡学习与生活,从压抑自己一直学习,到慢慢抬头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在脚踏实地实现我所追求的目标的路途上,我也重拾了良好的心态,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

如今,提及那段高考岁月,我已然释怀。失利是被很多因素影响的,无法逆转,那就学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面对结果。如果要和当时高考失利的自己说一句话,我会对她说“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方法爬起来”。我对自己的生活现状感到比较满意,既实现了自己设定的目标,也交到了很好的朋友。

对于和曾经的我面对同样困境的人,我建议设立一些短期内的小目标。生活总有起伏,关键在于如何调整步伐。这样不仅能让自己不再沉溺于挫败的情绪之中,也能在达成每一个小目标后成就感满满。当我们迈入新的阶段后,就不会过分拘泥于过去,而可以做出新的选择,看到沿途更多更美的风光了。

不甘心归于平凡

便重燃热忱 大步向前

泥沼中趿步前进

以梦想冲破重围

我的考研,本就来源于一场不甘

职业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 李阳阳

“重新进入校园学习”这种情况,似乎和已拥有稳定职业与温馨小家的母亲不太容易联系在一起。或许外界看来,这一举动与常规的人生轨迹相悖,但对于我而言,考研重回校园之路承载着深沉的思考与期许。我的考研,本就来源于一场不甘。我深知一位好老师对学生的重要性。初中时我遇到了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正是在她的鼓励下,我才成为了一个勤奋好学的人。但是,我的兄弟姐妹就没有那么幸运,他们在读书时变得很叛逆,加剧了他们的辍学倾向。

随着我孩子的日益长大并进入幼儿园,我发现自己并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去教育她。出于对孩子的愧疚,以及渴望追随初中恩师的脚步,我决心通过学习深造,探寻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作为职场妈妈兼考生,生活的多重角色无疑让我的日常“难上加难”。工作、学习、育儿,三座大山压顶,稍有不慎便会引发连锁反应。

记忆犹新的一幕,是在夜深人静之际,书桌旁,女儿的悲泣呼唤打破了平静。学业未竟,母女间的拉锯战令人心力交瘁。在她的哭声中,自责、心酸、着急贯穿了我。在那之后,我调整了计划,重新规划好每个时间段的任务,包括陪伴孩子。无论是否完成,时间到了就切换到下一项任务,等到孩子入睡后,再在睡前补上未完成的学习内容。

新计划让我挤压掉一些睡眠时间,但也让学习、工作、家庭取得平衡。这些努力也没有辜负我,在2022年7月,我顺利拿到了华师的录取通知书。人生本不是坦途,路上总会有艰辛和遗憾,有时,“不甘心”的情绪反而是前行路上的一种激励。不甘心不仅是对遗憾的抗争,更是对未来可能性的渴望。当不甘来临时,勇敢地迈出舒适区,坚持向前奔跑,克服挫折,便可以看到前方的光亮。

万事只求“半称心”

超越挫折

我活出了自己的人生

重拾对挫折的平常心

心理学院特聘研究员 袁杰

回溯人生,顺遂非主流,挫折实寻常。自呱呱坠地,挑战便如影随形,出生的挤压,蹒跚学步的磕绊……皆是童年的试炼。随着成长,面临的挑战愈发多元,挫折频仍,此乃生活真相。“人生岂能全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是我钟爱的座右铭,它启示我以平和的心态接纳不完美。所谓“半称心”,绝非放弃雄心壮志,而是抱持长期主义精神,给自己充足机会,矢志不渝地追求目标。成败与否,皆为宝贵财富,不留遗憾。

我的自信,源于一次次挫败后的奋起。初中时,广播台的舞台曾让我仓皇失措;大学再临,虽初试啼声,却在试用期折戟沉沙。辩论场下提问,我语无伦次,颜面扫地。然而,这一切并未击垮我,直至大学毕业,在师生交流讲座上,我终于能流畅对话,自如表达。这长达七八年的征程,见证了我从畏缩到自信的成长。

面对彷徨无助的同学,我愿给予大家一些建议。首先,以一年为期,回望此刻,你会发现眼前的难关不过是成长道路上的小小坎坷。其次,焦虑之余,不妨迈出一小步,无论是论文开篇的寥寥数字,还是简历的细微调整,点滴积累,终将助你跨过低谷。再者,求助于专业心理咨询,敢于直面自己的困惑迷茫,亦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希望各位同学能以平常心面对挫折,最终超越挫折获得成长。

每一次不甘

都是人生的回甘

再出发

重拾勇气与信心

奔赴下一场旅程

小晚已开放投稿通道

期待大家的踊跃投稿

请在后台回复“投稿”获取地址

摄影 | 沈依一 马欣琪 张耀崑

陈家辉 廖晓琦 朱晓岚

执行编辑丨刘凯月 余乐儿 陈芸仪

责任编辑丨卢嘉裕 吴建国 陈婧

初审丨沈蔚瑜

复审丨林海岸

终审丨周宪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