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音”,每周末晚10点与您准时相约。
这些天热播剧《山花烂漫时》火了。
这部只有23集的电视剧,又一次将张桂梅拉回到我们的视野之中,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张桂梅最真实的样子。
有人说,从没想到华坪女校背后是这样一个故事。
让我们看到了那些渗透在细微之处的温情,和那份藏在小身躯里的大能量。
01
电视剧的开篇是一次家访,14岁的女孩谷雨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思考着未来该何去何从。
谷雨的家里,是整天酗酒的爸爸,把自己喝醉了就瘫在猪圈里。
为了能有钱继续喝酒,谷雨的爸爸联系媒人早早给14岁的谷雨找好了婆家,好拿她换3万块彩礼钱。
幸亏张桂梅闻讯赶到,这才阻止了这场荒唐的亲事。
像这样家境窘迫的学生还有蔡桂芝,曾经在班里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后来她父亲被骗走工程款,母亲又一身病需要人照顾,她只能辍学回家。
还有宁华,出生不久就死了父母。
她与爷爷相依为命,为了几块钱药费,准备去打工赚钱。
在美好的年纪,她们本该“向上攀登”,却失去了读书的机会。
就像剧中刘副书记说的:
大城市的家长们,想着法儿不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谁能想到,大山里的女娃们,连起跑线在哪儿都够不着。
张桂梅不愿孩子们过上这样的生活,为了“拯救”这些孩子,她做起了领路人。
她决心在这山里创办一所学校,联通起大山与外界,给这群女孩一个走出大山的机会。
02
办一所学校,涉及的事情千头万绪,但张桂梅没想到,招生竟也成了难题。
开学前,张桂梅带着老师们走遍每一个山村,敲遍了每一户人家的大门,给每一个适龄女孩做了登记。
这一路,她们不断跟当地村民宣传学校有多好,能给孩子们教知识,是免费的,食宿书本都免费。
可越是这样,越有人觉得她们是人贩子。更有不少人觉得,张桂梅带走一个女孩,就意味着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少了一个给家里挣钱的人,张桂梅只能一一做工作。
要有出息,学出名堂,改变人生,成为所有人心里的一股劲。
张桂梅告诉孩子们:“学习靠拼,吃饭靠抢,这就是女高节奏。”
华坪女高的孩子们比谁都辛苦。
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洗漱、吃饭精确到分钟,一般的高中晚自习大都上到9点钟,但这里的孩子经常要学习到凌晨12点。
第一届考生出成绩的那天,所有的老师都没睡,张桂梅也没睡,但她不敢问。
过了一会儿听见校园里传来的声音不对劲,她出去看,发现老师“疯”了,哭完了笑,笑完了哭。
她这才知道,孩子们全部考上了。
03
《山花烂漫时》的主角是张桂梅,但这却不是张老师一个人的故事。
梦想的重量,不只有张桂梅一个人扛。
华坪女校开学第一天,因为暴雨孩子们无法按时报到,教育局长立刻冲进了县长办公室,着急地大吼:“娃儿现在来不了,开不了学,娃儿的努力,我们的努力全都打水漂了!”
县长立马就急了,四处打电话找人,借车子。
“我不管你用啥子办法,你用马,用牛,用驴,用骡子,哪怕你给我牵头羊,也要把娃儿给我接出来!”
就是这样,一车一车将第一批孩子带进了校园。
学校建设难,食堂要公用,厕所也要公用,没办法张桂梅只好四处筹钱,五万五万地筹,十万十万地求。
知道这样下去肯定不行,马副县长和教育局长就四处找领导,拉款项。
有老师,原本家境优越有更好出路,却因为“能多救一个孩子”,就一头扎进这所学校。
在这一刻,贫困是需要所有人共同面对的“敌人”。
这山花灿烂,是因许多许多的人,共同撑伞,遮风挡雨的结果。
剧中,马副县长在教育局会议上说服大家的时候,用了一个词形容张老师的事业——愚公移山。
只有张老师这种愚公,才能触碰那些固有的思想,一点点、一步步搬走千百年来压迫在这些贫穷女孩身上的座座愚昧之山。
而这,也感染了更多人。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个视频,是华坪女高毕业的女孩们录制的。
她们当中有人做了医生,有人做了交通警察,有人在法院工作,有人做了实习律师,有人去读研究生,还有人循着张桂梅的道路,回来大山母校继续教孩子们。
有女孩对张桂梅说:“你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整个人生。”
看着孩子们从大江南北写来的信,我想你就明白了。
我们需要张桂梅,不仅因为她让一大批女孩走出大山,更是因为她让更多没有女高的大山女孩看到了希望。
当张桂梅的乐观坚韧、温柔朴素感染了我们,这份责任感,也在感恩中传承,成为孩子们人生路上前进的力量。
无论未来如何,她们的前程或许都正如剧名所示——山花烂漫时。
历经风霜的山间野花,一样能绽放出灿烂未来。
我们期待,我们祝愿。
今天的“+音”到此结束,感谢聆听。
来源 | 十点读书、24楼影院
主播 | 张轶凡
录制 | 丁薇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