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这场发布会,为什么说是“及时雨”?

经济粤评
+订阅

“财政部下了一场及时雨,对于稳股市稳经济有重要作用!”某财经博主、券商前首席经济学家激动地说。

10月12日上午,财政部“一正三副”部长高规格出席发布会,介绍一揽子增量政策中的财政政策情况,并回答媒体所关心的问题。

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和支持收购存量房……

稳经济、稳楼市、防风险、惠民生,在重磅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密集推出之后,一揽子财政政策正在快速跟上。

(一)

财政政策如何逆周期发力?

稳经济,财政政策被寄予厚望。

当前,面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要对冲私营部门(居民和企业)支出意愿不足,政府必须果断出手,财政政策必须唱主角。

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财政部将在近期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目前已有四方面的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进入决策程序。

财政部提出的四方面举措相互之间存在紧密的协同性。”广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副院长钱金保认为,一方面是财政支持与金融体系稳定的协同。通过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银行资本,同时加大地方债务风险化解支持,能够从金融体系和地方财政两个方面共同作用,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另一方面则是房地产市场稳定与民生保障的协同。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对地方政府收入和整体经济都有重要意义,通过税收政策和专项资金的支持,在短期内可以助力楼市止跌回稳,稳定市场预期。同时,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能够促进消费需求。这二者能够形成正向反馈。

钱金保关注到一项数据——2024年新增专项债限额达到3.9万亿元,创下历次规模之最。他认为,这与“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的提法相呼应,表明中央政府具备较强的财政动员能力。

“由于我国的政府债务水平相对可控,尤其是中央政府的债务率较低,中央财政有余力通过举债支持地方政府的经济建设。”钱金保表示,专项债资金在后三个月安排使用2.3万亿元,这些资金在年内快速投入,可能带来较为明显的短期拉动效果。

钱金保建议,当前需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扩大专项债的使用范围,快速有效地将这些资金投向具有高乘数效应的项目。

(二)

地方债风险如何化解?

当前,地方经济发展直面挑战,稳经济需要扩大政府支出,但同时又面临财政压力和化解地方债的任务,如何破解?这需要中央政府及时出手。

发布会透露,近年来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正在路上——为了缓解地方政府的化债压力,除每年继续在新增专项债限额中专门安排一定规模的债券用于支持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外,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

对此,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增加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对财政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其一,债务置换实现了部分隐性债务显性化,债务更加公开透明。其二,以利率更低、周期更长的政府债券置换举债成本高、周期短的隐性债务,以时间换空间,因此债务置换的过程也是降低风险的过程,体现了化债的本质是化解风险。其三,债务置换减轻了地方政府化债的压力,地方政府能腾出更多的财力和精力用于发展经济和提供公共服务。其四,债务置换有利于地方政府更好落实减税降费,部分地区‘乱罚款乱收费’等现象将明显缓解乃至杜绝,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罗志恒说。

钱金保表示,通过加大对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能够帮助地方政府有效降低债务风险,避免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也为未来的财政改革打下基础。“该举措可能会通过债务转换等形式来进行,将减轻地方政府的短期负担,同时确保中长期财政可持续性。在制度性改革出台之前先解决燃眉之急有其必要。”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龙朝晖也认为,帮助地方政府解决债务问题,使其能够轻装上阵,更好地投入发展和民生项目。

对于支持地方化债的力度,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预计:“目前存量隐性债务规模在15万亿—25万亿元之间,因此新增一次性债务规模在5万亿元左右。”

(三)

房地产如何止跌回稳?

近期,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密集出台,有效改善社会预期,大大提振市场信心,这从股市和楼市表现就可以看出来。为了继续改善社会预期,呵护市场信心,财政政策的一系列大招正在路上。

围绕备受关注的房地产话题,发布会上提出了多项举措。比如,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支持收购存量房用于保障性住房供给。

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将专项债用于盘活土地或收储,这是重大的政策变化。“过去土地储备主要靠地方国企卖地或土地抵押来融资实现。现在,可以发行专项债,极大地突破了当前卖地难、国企城投债务重对于土地盘活和储备的制约。

他认为,有了专项债的支持,国企或政府平台收储、盘活土地力度加大,有利于保障房建设、纾困房企资金链,有望达到稳楼市与稳经济的双重作用。

会上透露,财政部正抓紧研究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政策。

对此,李宇嘉认为,调整增值税是为换房需求、改善型需求降低成本,交易税费有望极大下降。

“税收政策将会是后续的重点,未来可能还将降低或减免二手房交易契税、增值税、个税等。”李宇嘉说,在刚需和改善占主导的情况下,市场对价格和交易成本比较敏感,二手房交易税费下降或减免,上述税种最大税负节约可占到房价的5%—8%。

伍超明认为,这次政策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和支持收购存量房,这是稳楼市的一个标志性举措。直接从支持供给端发力给予资金支持,如果政策执行有效,房地产价格有望企稳,进而扭转房地产预期和实现楼市止跌回稳的目标。

(四)

民生保障如何加力加码?

要拉动居民消费,关键是要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要提高对重点群体的保障力度,让他们敢于消费、放心消费。针对学生群体,也将加大奖优助困力度。民生政策的力度、温度,不仅会提升重点群体的获得感,也将提振消费需求。加大对人的投资,正当其时。

基层“三保”是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财政的基本职能。发布会提到,当前基层“三保”总体平稳、局部偏紧,接下来还将多举措增加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龙朝晖表示,在现实阶段的压力下,增加重点群体的收入,是既保民生,又能真正刺激消费的有效举措。另外,中央也需要通过一揽子增量政策扩大内需和稳定经济,重点解决居民的就业问题,提高工资收入水平,进一步拉动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罗志恒认为,财政政策的重点正从投资为主转向投资和消费并重,提高对消费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发挥作用,包括增加转移支付等,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提高民生支出比重提高居民消费意愿。

他表示,政府投资仍有必要,而基建、民生领域亟需补短板。比如,“看得见的”基建多、“看不见的”基建少,地下管廊、海绵城市建设与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相比还非常不足,一线城市交通拥堵以及停车场不足,新能源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仍显不足;民生领域的医疗、教育、养老、托幼等投资不足。他建议:“要加大力度应对老龄化时代和少子化时代,推动财政支出从以物为主转向以人力资本投资和公共消费为主。

采写:南方+记者 黄叙浩 黄应来 周美霖

统筹:黄应来

出品:南方经济智库

编辑 钟烜新 彭正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