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揽子财政增量政策将推出!今天这场发布会,含金量如何?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10月12日上午10时,国新办发布厅座无虚席——财政部在这里介绍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引发境内外记者的广泛关注。直播回顾>>

“请大家放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的一句话,让大家先吃下“定心丸”。他表示中国财政有足够的韧劲,可以实现收支平衡,完成全年预算目标。随后,蓝佛安又送上政策“及时雨”,表示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这也将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

此外,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财政部将在近期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的增量政策举措。

这些政策含金量如何?将对当下经济形势产生什么影响?一起来看。

01:56

财政部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规模多大?力度几何?

脱包袱:

较大规模化解地方债

“市场传言将有几万亿的财政政策安排,刚才您也提到要较大规模增加债务额度支持地方化债,能否对此进行确认?”在发布会上,南方+记者将这一备受关注的问题抛给了蓝佛安。

蓝佛安回应,除每年继续在新增专项债限额中专门安排一定规模的债券用于支持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外,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相关政策待履行法定程序后再向社会作详尽说明。

至于具体资金数量安排问题,蓝佛安表示,经过法定程序后,会及时向社会公开。

01:21

支持地方化债将有几万亿元财政安排?财政部答南方+: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力度为近年最大

事实上,自从2022年下半年一些地方出现债务风险隐患以来,国家已作出部署。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截至2023年末,全国纳入政府债务信息平台的隐性债务余额比2018年摸底数减少了50%,债务风险可控。2024年以来,经履行相关程序,财政部已经安排了1.2万亿元债务限额支持地方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和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解释,财政部推动地方化债,一方面,是为了防范地方隐性债务可能引发的区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为了推动经济增长。“推动地方隐性债务化解,就是给地方政府解困、放下包袱,让其轻松上阵、更有力度推动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这笔钱也将成为一股‘润滑剂’,让经济的齿轮和经济链条更好更快速转动起来。”

而蓝佛安所提到的“法定程序”,主要是指上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要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判断,预计将在10月或11月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履行相关法序。

稳楼市:

允许专项债回购存量土地和房屋

关于楼市的政策,同样也是最近的热门话题。

在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近年来首次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上近期各地相关政策集中落地,房地产市场信心得以提振。财政政策将如何为最近火热的楼市“加一把火”呢?

“财政部与相关部门同向发力,聚焦促进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不断优化财税政策,推动房地产行业回归平稳健康发展轨道。”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会上介绍,下一步,财政部将坚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积极研究出台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政策措施。

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从而既可以调节土地市场的供需关系,减少闲置土地,增强对土地供给的调控能力,又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和债务压力。

二是支持收购存量房,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包括两项措施:用好专项债券来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各地的保障性住房,并继续用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通过两项措施,既可以消化存量商品房,促进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平衡,又可以优化保障房的供给,满足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

三是及时优化完善相关税收政策。财政部抓紧研究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政策。下一步,还将进一步研究加大支持力度,调整优化相关税收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0月7日,广州万科黄埔新城营销中心。南方+记者 郑新洽 摄

10月7日,广州万科黄埔新城营销中心。南方+记者 郑新洽 摄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分析,财政部首次明确了财政政策对“消化存量、优化增量”的支持,对消化房企库存房源落实了财政支持。这意味着,未来收购存量商品房的工作将由地方政府系统进行,同时和保障房工作挂钩。这类收购具有积极的作用,既化解了存量商品房的库存风险和压力,同时也使得地方政府保障房房源筹集工作加快推进。

“今年四季度房地产工作的重心在于促进住房交易市场的回暖,目前已经有序推进。”严跃进说,随着土地和存量项目的盘活等,供求关系会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保基层:

困难群众生活补助、提高奖助学金额度

蓝佛安在发布会上表示,受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土地出让收入下滑以及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等影响,目前局部地区“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压力增大。财政部将持续采取务实管用的措施,研究制定“三保”清单,积极构建长效机制,筑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在支持基本民生保障方面,中央财政也在持续发力。

今年以来,按照全国总体3%的比例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大幅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国庆节前已向特困人员、孤儿等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

下一步还将针对学生群体加大奖优助困力度。具体来看,今年将推出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翻倍、提高本专科生奖学金奖励标准、提高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加大国家助学贷款支持力度四项政策。其中,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从每生每年8000元提高到10000元;从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的平均资助标准从每生每年3300元提高到3700元。

刘英认为,从促进消费和投资的角度来看,民生方面还有不少空间可以挖掘。比如,面对城市设施老化,城市更新改造空间巨大,仅仅是地下综合管廊需要数万亿的投资,另外还包括但不限于老旧小区的改造等拉动上万亿投资;面对极端天气频发降水量陡增,全国各地水利设施的加强建设和布局及社区防汛措施要考虑增强。

在刘英看来,和货币政策一样,财政政策也是可以立竿见影地解决当下问题的,因为政府支出本身就是在拉动经济增长,但更深层的任务,还在于大力度进行结构性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各部门都在紧锣密鼓部署改革政策,推进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也跃然纸上,通过深化改革释放增长红利。

“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推进的工程。财政体制的改革也将会释放更大的红利。”刘英表示,财政政策在保民生方面尤其需要协调央地财权关系,更好发挥各自作用,政府与市场关系,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等,共同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采写:话题研究员 赵晓娜 泠汐 王诗堃

策划:纪蓓 魏伯航 陈明诗

编辑 古嘉莹
校对 肖海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