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扎手指的血糖仪,只有它靠谱

暨大附一院
+订阅

不少糖尿病患者,都需要每天或每隔一两天测一次血糖; 一些初发现或病情比较严重的,一天甚至要测七八次,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睡前血糖等,手指都被扎成了“筛子”。

有网友表示,手指头密密麻麻的针孔,都 扎出心理阴影了。

市面上有不少宣称能无创测血糖的产品, 有手表款、夹手指款、贴片款,有用吗?

听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李佳萦医生——道来。

受访专家:

李佳萦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手表、手环类

准确性低,还有的是假货

这类的无创血糖仪,卖得最好。

商家介绍,它们内置某种光学传感器,能 够检测皮肤组织的体温、血液流速、血液中的特殊物质等,然后通过专门的算法公式,就可以估算出血糖水平。

戴手腕上就能随时随地测血糖,有的还能测血压、血脂,听起来功能丰富,使用方便。

很多智能手表、手环,早就能够测心率、睡眠等身体指标,测血糖应该也行吧?不少消费者抱着这样的心理下了单。

但李佳萦医生表示,这种手表、手环,会受皮肤厚度、温度、汗液等诸多外在因素影响,准确性不高。“更适合做日常健康监测,不适合做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血糖监测工具。”

有网友揭露:绑在塑料管上,竟然也“测”出血糖值为9.6毫摩尔/升,感觉自己智商受到了侮辱!其实,这种手表型的“无创血糖检测仪”, 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2001年,美国FDA 曾批准过一款类似产品上市,但没多久,它就由于误差大、价格贵等原因,被市场抛弃。

李佳萦医生还提醒,手表、手环类的无创血糖仪,是假冒伪劣商品的重灾区, 一些不法商家,会通过在品牌名中加入空格,或改变某个字符,去冒充大品牌产品,要当心被骗。

夹手指款

价格贵,且无明确证据有用

夹手指款的无创血糖仪,检测方式跟血氧仪、心电图差不多,只要用仪器上的“夹子”夹住手指几秒钟,血糖值就会出现在显示屏上。

商家介绍,该产品是通过测试与人体代谢相关的生理参数和基本生理信息,来估算血糖的对于这类产品,李佳萦医生表示:其效果需要进一步临床验证。而且不便宜, 一台往往要3000元以上,建议患者慎买。

作为医生,他也不推荐糖尿病患者用这类产品来监测血糖。

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上,记者查询了某品牌的夹手指款血糖仪的报告,其中写道: 该产品不在医疗机构中使用,不用于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估算结果不作为治疗药物调整的依据。仅适用于日常的自我血糖管理。

贴片款

有用,确实可以少扎针

这种血糖检测仪,只要将一元硬币大小的 “贴片”贴在皮肤上,并在手机上安装相应的软件,就能够实时查看血糖值。

李佳萦医生介绍,这种贴片款的血糖仪, 又叫“动态监测血糖仪”,医院也在用,基本可以取代扎手指测血糖的方式。

贴一次可以持续监测15天的血糖,确实可以起到减少扎针的作用。

不过,李佳萦医生也指出,严格来说,贴片款血糖仪不是无创,而是微创;它有针头,只不过很短,不会扎出血,故而疼痛感也很轻,几乎 可以忽略不计。

没有血,如何测血糖?它是通过测量皮肤下组织液的葡萄糖水平,来给出血糖值。

李佳萦医生提醒,伴有其他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往往体内微循环不好, 还是建议监测静脉血糖,结果更加精准。而且, 皮肤过敏人群也不能用。

使用注意三点

首选“贴”在腹部,其次是上臂部

传感器要植入皮下脂肪丰富、平坦光滑,且不易被碰撞挤压的部位,测量的结果才准确。

如果“贴”在腹部,要避开肚脐、疤痕、 妊娠纹、皮下硬结、腰带周围等部位;如果 “贴”在上臂部,最好避开肌肉,“贴”在“拜 拜肉”,即手臂背侧肱三头肌部分的松弛脂肪上。

持续植入胰岛素泵的糖尿病患者,贴 片与胰岛素泵之间,要间隔7.5厘米以上。

清洁皮肤后再“贴”

可以用酒精棉片擦拭皮肤,进行清洁和消毒。注意,要等酒精完全挥发,皮肤完全干燥后,再按说明书植入传感器。

“贴”好后,尽量避免压迫、撞击、剐蹭到传感器,睡觉时要特别注意。

做影像学检查时要取下

由于传感器“贴片”中包含金属元件, 所以在做MRI 、CT 、X线检查时,需暂时将贴片取下;贴片的防水性一般仅限于水下2.5米以内,潜水等可能会让其失效。

(通讯员:张灿城 编辑:王若兰)

来源:《中国家庭医生》杂志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