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爱心支教、科技助农、IP转化……今年,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60支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奔赴南粤县域一线,在田间地头洒下智慧和汗水。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陆璐明介绍,去年学校组建29支社会实践队,近400名师生奔赴乡村一线开展科技助农复耕、美丽乡村墙绘、电商带货直播等活动,获评全国、全省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在内集体、个人荣誉51项,并作为全省唯一高职院校代表在广东共青团贯彻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专题读书班上作主题发言。
“希望能充分挖掘学院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平台资源,在组织学生实践过程中根据地方需求和供给能力探索校地合作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陆璐明说,学校鼓励各实践团队师生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乡村一线练就兴农本领,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优化创新成果,以项目化助推兴农情怀开花结果。
来为你喜爱的队伍点赞吧!(可多选) 让“AI”留在乡村实践团(计算机学院) “星火·智向未来”实践队(智能工程学院) “油溪菌梦”实践队(智能工程学院) “智慧农业”社会实践团(智能工程学院) “启航·智培科技”实践团(智能工程学院) “艺术乡建”社会实践团(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创想”实践队(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介文化实践团(艺术与设计学院) “彩翼”文化艺术突击队(艺术与设计学院) 绿美心灵护航实践团队(学生处) 同心共“语”,爱心护航社会实践调研团(外语学院) “研学路上,‘语’你同行”社会实践调研团(外语学院) 花漾压花文化先锋队潮南陇田分队(图书馆) AIB英语沙龙云支教陇田东波分队(图书馆) “横心灿灿”实践团(商学院) 农粤同行助农小分队(商学院) “古韵古香”实践团(商学院) “文韵农旅”实践团(商学院) 心“连”心社会实践团(商学院) “心欣向农”实践团(热带农林学院) “苗”绘“篮”图实践团(热带农林学院) 青春筑梦突击队(热带农林学院) 智暖内莞实践团(智能工程学院) “农情农易”突击队(计算机学院) 淘“砂”掘金社会实践队(计算机学院) “计”忆青春,“乡”约盛夏实践队(计算机学院) 小红棉志愿服务队(国际交流学院) 小红棉社会实践队(国际交流学院) “与‘李’相约”实践团(管理学院) 乡约法治·禁毒“童”行(管理学院) 文绘实践团(财经学院) 经彩实践团(财经学院) 退役大学生红棉老兵国防教育先锋队(保卫处) 垦院科技小院菠萝助农实践团(热带农林学院) “耕读兴农”社会实践团(热带农林学院) “青媒先锋”实践团(校团委) “艺路彩迹”乡村实践团(艺术与设计学院) 农工商学生艺术团突击队(校团委) 提交
让“AI”留在乡村实践团(计算机学院)
让“AI”留在乡村实践团前往汕尾陆丰市潭西镇开展“智慧探索下乡村,AI赋能田园新景”主题活动。实践团发起线上直播“7×24h”行动计划,运用自主开发的AI数字人矩阵系统主持“村第一书记AI数字人直播间”,为当地红薯、赤米、咸鸭蛋等农产品进行了IP形象设计、农产品包装设计改良,并在直播间进行销售,农产品销售额突破5万元,助力当地农民增收。
“星火·智向未来”实践队(智能工程学院)
“星火·智向未来”实践队前往河源市忠信镇开展非遗文化传承推广系列活动。实践队运用新媒体技术,以“天光云影”“走进非遗花灯”为主题制作了系列宣传视频,还利用VR技术,打造云上花灯博物馆,让非遗花灯文化“活”起来。实践队还依据活动期间实地走访调研情况,为忠信镇撰写了基于忠信花灯助力乡村发展的调研报告,助力当地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双赢。
“油溪菌梦”实践队(智能工程学院)
“油溪菌梦”实践队深入河源市连平县油溪镇,以广东省科技厅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为依托,发挥团队专业优势,聚焦油溪镇产业发展、智慧农业推广、革命精神传承等领域,走进金龙村菌菇种植基地、新达粮油生产合作社及麒麟山葡萄园产区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并向当地推广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溯源系统,用科技赋能当地农业生产。活动期间,实践队累计创作了28个微视频作品,助力当地农产品品牌宣传推广。
“智慧农业”社会实践团(智能工程学院)
“智慧农业”社会实践团前往河源市连平县溪山镇溪山中学,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爱心陪护支教活动。实践团为当地学生设计了一系列课程,包含科技科普、绘画设计、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等内容,在丰富乡村孩子的暑期生活之余,为其送上知识和温暖。
“启航·智培科技”实践团(智能工程学院)
“启航·智培科技”实践团走进肇庆市广宁县洲仔镇,走访当地的特色产业和本土文化,并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为洲仔镇制作了10余个宣传视频,有效提高了洲仔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调研之余,实践团在洲仔镇中心小学开设10余门科普教育课程,覆盖当地小学生约500人次。
“艺术乡建”社会实践团(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乡建”社会实践团奔赴汕尾市海丰县联安镇,与当地隐舍乡贤团队联动,深入挖掘海丰县历史文化。实践团通过调研、走访当地村民等方式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并以当地传统文化元素为设计灵感,运用于“海丰文化地图形象墙”的设计工作和隐舍创意园的布局优化设计中,在助力园区整体环境品质提升的同时,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创想”实践队(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创想”实践队走进河源市连平县田源镇,结合专业优势,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以独特视角为当地特色农产品、非遗文化、乡村文旅景点等拍摄宣传照和视频,用艺术和设计的力量为乡村带来新的生机活力,助力擦亮田源镇“农文旅”金字招牌。
艺介文化实践团(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介文化实践团来到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马鞍山村,运用艺术专业优势,将旧粮仓改造为海丰民俗馆,为莲花山茶园设计视觉识别系统,并组织了“染织录”非遗染织技艺活动,以艺术文化激活县域发展。实践团还同步开展了艺术摄影项目,记录乡村老人和小孩的生活点滴,展现乡村生活风貌和乡村振兴成效。
“彩翼”文化艺术突击队(艺术与设计学院)
为推进韶关市始兴县农文旅融合发展,“彩翼”文化艺术突击队在实地走访调研当地企业发展情况的同时,为村民开展直播带货培训,帮助当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增收。突击队还通过直播宣讲的形式展现当地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宣传推广始兴县旅游景点,助力提升始兴县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
绿美心灵护航实践团队(学生处)
绿美心灵护航实践团队前往河源市连平县元善镇,结合当地实际需求,组织元善镇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主题夏令营活动。实践队结合当地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围绕积极心理领悟、科普宣传、拓展训练、艺术疗愈和园艺实践五大主题设计系列课程,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实践队还为当地社工和家长提供了专业培训和咨询服务,增强其心理健康意识和应对能力,为乡村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同心共“语”,爱心护航社会实践调研团(外语学院)
同心共“语”,爱心护航社会实践调研团来到河源市连平县溪山中学,以“‘乡’约连平,筑梦青春”为主题,开展为期六天的支教帮扶活动,为乡村小朋友带来了知识和欢乐。实践队还走进连平县溪山镇、隆街镇等地,寻访红色印记,追忆峥嵘岁月,随后参观春牛舞传习室并采访春牛舞传承人,帮助队员们学习领悟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和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研学路上,‘语’你同行”社会实践调研团(外语学院)
“研学路上,‘语’你同行”社会实践调研团前往肇庆市广宁县,以广宁竹文化和特色美食为主题设计研学方案,帮助当地探索“研学”旅游新模式,并拍摄了广宁竹文化宣传片,以提升文旅影响力为切入点,助力广宁县经济发展。
花漾压花文化先锋队潮南陇田分队(图书馆)
花漾压花文化先锋队潮南陇田分队深入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东波学校,为当地学生带来集自然探索、非遗体验、劳动教育、手工制作为一体的综合压花艺术课程,在传播非遗文化的同时,向当地学生讲述红色革命故事。实践队还以“探寻指尖技艺,传播潮汕文化”“侨批文化”为专题开展实地走访调研,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胪溪壁画”传承人、“大寮嵌瓷”传承人、“铜器锻造技艺”传承人面对面交流,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
AIB英语沙龙云支教陇田东波分队(图书馆)
AIB英语沙龙云支教陇田东波分队在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东波学校开展了为期7天的乡村英语基础教育课堂。实践队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的同时,通过自然教育、红色双语宣讲和红色研学的形式,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地域文化自信,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英语学习体验。
“横心灿灿”实践团(商学院)
“横心灿灿”实践团在肇庆市广宁县横山镇开展助农直播活动。实践团成员化身农产品推销员,通过试吃、表演等方式,吸引网友互动、下单,累计收获点赞达7.5万次,助力打通生产、销售等各环节,促进横山镇农产品从“产得出”逐步向“品牌响”迈进。
农粤同行助农小分队(商学院)
农粤同行助农小分队前往肇庆市广宁县潭布镇,通过设计创意IP形象,助力打造潭布番薯干品牌。实践队走访调研了潭布镇番薯产业,结合当地特色文化,设计了IP形象“小潭”“小布”以及系列文创产品和剧本杀游戏,通过融入年轻人喜爱的元素,增强其在年轻群体中的吸引力,帮助提升潭布番薯的品牌形象。
“古韵古香”实践团(商学院)
“古韵古香”实践团针对江门鹤山市古劳镇实际需求,设计“文旅+电商”直播模式,拍摄古劳水乡宣传片,展现水乡美好风光。实践团在2024年鹤山市青年大学生调研大赛和江门市调研报告汇报大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三等奖。
“文韵农旅”实践团(商学院)
“文韵农旅”实践团前往河源市连平县大湖镇开展实地走访调研,根据当地实际设计大湖镇旅游规划方案,探索出具有大湖镇特色的农文旅发展模式。规划方案整合了大湖镇的红色文化、自然景观和农业资源,对旅游路线进行合理规划,并以拍摄宣传视频、制作宣传手册和直播宣讲等方式提高大湖镇的知名度,助力大湖镇农文旅发展。
心“连”心社会实践团(商学院)
心“连”心社会实践团来到河源市连平县上坪镇,对当地鹰嘴桃产业发展情况开展实地调研与走访,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提高鹰嘴桃销售率,并制作了一系列视频、推文,助力提高上坪镇鹰嘴桃品牌知名度。
“心欣向农”实践团(热带农林学院)
“心欣向农”实践团师生11人赴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针对老土豉油产业的实际发展需求,以电商直播的形式开展了2期直播推介会,吸引不少网友进入直播间,点赞量破11万人次。实践队在提升澳海老土豉油的品牌知名度的同时,助力古法酱油酿造技艺传承。
“苗”绘“篮”图实践团(热带农林学院)
为提升肇庆市广宁县洲仔镇撂荒地复耕的效益和可持续性,“苗”绘“篮”图实践团依托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洲仔镇的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开展助农复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图谱手册制作、酸性土壤健康检测、科技育苗、优质品种推广、撂荒地复耕情况调研等活动,助推当地农业生产工作。
青春筑梦突击队(热带农林学院)
青春筑梦突击队前往肇庆市高要区莲塘镇荔枝村,以“书香孕育莲塘,希望铸就荔村”为主题开展书香莲塘文旅发展现状调研,并策划拍摄了宣传片,帮助当地擦亮文旅金字招牌。突击队还开展了压花体验、植物拓印体验课堂、走访入户送温暖等活动。
智暖内莞实践团(智能工程学院)
“智暖内莞”实践团前往河源市连平县内莞镇,聚焦乡村儿童素质教育帮扶、老人健康服务、乡村文旅创新融合发展等领域开展活动。实践团前往内莞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乡村学校、敬老院等地,累计服务4个村、3所学校、1所敬老院、113名学生和20名老人。
“农情农易”突击队(计算机学院)
“农情农易”突击队前往河源市连平县,向溪山镇开味缘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九连山源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及紫薇农场等企业推广自主研发的“百果易”病虫害识别系统。截至目前,该系统已服务562名农业从业者,农药使用量降低35%,助力提升当地病虫害防治效率,为每户年平均节省农资成本约3300元。
淘“砂”掘金社会实践队(计算机学院)
淘“砂”掘金社会实践队深入肇庆市广宁县赤坑镇高文村、交赞村等村落,在实地走访调研参观砂仁种植基地和红色遗址后,设计了具有砂仁特色的文创产品。实践队还组织举办了砂仁文化节,并通过多语科普直播、互动式普通话法治推广以及砂仁知识科普活动等方式,在扩大当地砂仁产业影响力的同时,助力提升当地居民的普通话水平、法治意识和综合素质。
“计”忆青春,“乡”约盛夏实践队(计算机学院)
“计”忆青春,“乡”约盛夏实践队奔赴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开展主题为“探寻非遗文化足迹,新媒体‘绽’乡村魅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采用线下实地考察与线上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走进非遗”“AI支教”“新媒宣传”“非遗调研”等活动,以非遗文化推广助力打造当地文旅品牌。
小红棉志愿服务队(国际交流学院)
小红棉志愿服务队来到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通过爱心支教、直播带货、宣传片制作等方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服务队策划了为期10天共34场次的爱心支教课堂,涵盖非遗传承、科技实践、生态美育等内容,累计服务儿童800余人次。服务队还携手国际学生开展荔枝助农直播,面向社会大众推广增城荔枝的“鲜甜多汁”,获增城直播短视频大赛三等奖。服务队获实践地颁发优秀团队称号1个、优秀实践个人奖12个。
小红棉社会实践队(国际交流学院)
小红棉社会实践队来到粤东潮南区开展全国关爱留守儿童“七彩假期”志愿项目,完成近30场次支教活动,累计服务1000余人次。实践队以“理论+美育”特色宣讲模式,组织系列贴近群众和乡村实际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法治中国行、资助政策宣讲10余场;选取有代表性的文旅项目,通过采风与取景,用镜头记录乡美色彩;通过网络传播潮南区绿美之音与红色文化;与非遗传承人对话,撰写调研报告,助力潮乐发展,将乡村一线开拓为“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大课堂,为推动潮南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农工商“青”力量。
“与‘李’相约”实践团(管理学院)
“与‘李’相约”实践团来到河源市连平县元善镇,通过实地考察、采访村支书、访谈当地果农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当地蜜李发展史和蜜李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并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具有针对性地开展连平蜜李包装运输技术指导培训、问卷调研、产业问题座谈等活动,帮助当地果农改变传统的种植、包装理念,促进农业增产和果农增收。
乡约法治·禁毒“童”行实践团(管理学院)
乡约法治·禁毒“童”行实践团来到广州市增城区荔湖街西瓜岭村开展了为期7天的暑期普法夏令营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采用“课堂+互动实践”的形式,为当地青少年提供了法律科普和禁毒宣传课堂,同时围绕美育、安全教育等多个主题设计了丰富的课程内容。实践队在夏令营活动之余前往了西瓜岭村的1号战斗碉堡遗址和红色文化展厅进行参观学习,通过走访调研、采访等形式,调研当地红色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情况。
文绘实践团(财经学院)
文绘实践团来到河源市连平县忠信镇,通过艺术墙绘和实地调研,推广红色文化和花灯文化。为宣传推广国家级非遗忠信花灯,实践团设计了文创形象“鲤小笼”,助力忠信镇文旅品牌影响力提升。
经彩实践团(财经学院)
经彩实践团来到河源市连平县大湖镇开展创新“红色+”系列活动。实践团在大湖镇红色革命旧址开展实地调研,走访了当地群众,打造了具有大湖镇特色的红色研学课程。同时,为了让红色元素贴近日常生活,实践团设计了“湖桃桃”IP形象和周边文创产品,助力提升大湖镇红色文旅品牌知名度,以推广红色文化为切入点,助推当地乡村振兴。
退役大学生红棉老兵国防教育先锋队(保卫处)
退役大学生红棉老兵国防教育先锋队奔赴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先锋队成员由退役大学生组成,有着丰富的军旅经验,为当地青少年设计了一系列丰富有趣的国防教育课程,涵盖枪械知识教学、国防科技宣讲、旗语操训练等内容,将“红色种子”撒进青少年的心田,助力增强青少年国防意识和爱国热情。
垦院科技小院菠萝助农实践团(热带农林学院)
垦院科技小院菠萝助农实践团来到湛江市徐闻县曲界镇,对当地农户、种植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剖析徐闻菠萝产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运用专业知识,面向龙门村村民开展了田间菠萝种植技术培训,助力曲界镇菠萝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耕读兴农”社会实践团(热带农林学院)
“耕读兴农”社会实践团前往河源市连平县陂头镇,开展水稻病虫害实地调研,结合专业知识,为当地存在的病虫害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意见。同时,实践团持续深入田间地头采收花生,为当地农户“解农忙”。
“青媒先锋”实践团(校团委)
“青媒先锋”实践团前往河源市连平县三角镇,发挥新媒体技术特长,为当地荷花节拍摄宣传素材,以镜头记录了荷花节的盛况与乡村的自然风光,展现出乡村的独特魅力与活力。
“艺路彩迹”乡村实践团(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路彩迹”乡村实践团队奔赴河源市连平县上坪镇古坑村开展艺术墙绘活动。经过实地考察,实践团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结合古坑村的美丽风光、特色产业、风土人情以及乡村振兴带来的新变化,设计了墙绘方案,共计完成四面墙约210平方米的墙绘作品,用艺术装点美丽乡村。
农工商学生艺术团突击队(校团委)
农工商学生艺术团突击队前往河源市连平县三角镇,为第二届荷花节准备了演出节目,在协助荷花节活动圆满举办的同时,结合当地特色,为三角镇拍摄了宣传视频,助力乡村文旅发展。
南方+记者 陈理 实习生 王妍程
通讯员 卢瑶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