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种兵式旅行”开始兴起,如何迅速玩“转”一个城市?或许很多人都想象不到,“逛”菜市场,居然会成为游客甚至是年轻人的一种主流选择。
深中通道后的首个国庆黄金周,中山“香山新街市”广迎八方客,游美食品鉴会体验非遗文化、打卡香山之品线下专卖店、寻味市场宝藏店铺……菜市场正逐渐成为中山旅游消费中崛起的新潮流。
“香山之品”聚人气
“这里有皮脆肉嫩的中山沙栏鸡免费品尝,好吃到流口水!”10月6日——10月7日,“‘扇’食香山 美食品鉴会”主题系列活动在中山环城市场举行,美食摊位前客流不断。
在美食品鉴区,来自深圳的张先生赞不绝口:“以前只知道石岐乳鸽,没想到中山菜市场里藏着这么多美味。这种美食品鉴+非遗制作的形式也非常有趣,让孩子品尝中山特色美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扇’食香山 美食品鉴会”主题系列活动。 南方拍客 梁敬贤 供图
能够获得市民认可,让外地游客不远千里来到中山菜市场,最重要的因素是好货——“香山之品”。“香山之品”沉淀着香山人文历史的丰厚底蕴,集合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价值。它们,不仅是中山本土特色食品的标签,也是湾区高品质食品的代名词。
原产于三角镇的沙栏鸡是中山名产品,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以其做成的白切鸡皮薄、肉嫩、油少、色靓,搭配简单的姜葱酱,令人回味无穷;“流量担当”石岐乳鸽以皮脆、肉嫩、多汁闻名遐迩,红烧的脆香入魂,药膳的裹汁肥美,盐焗的咸香入味;喜欢吃内蒙古牛肉的朋友再也不用打“飞的”去草原吃了,伊利旗下高端牛肉品牌——“伊知牛”入驻中山“香山新街市”,72小时排酸工艺确保牛肉最新鲜的口感。
石岐乳鸽。 南方拍客 梁敬贤 供图
最“靓”的鸡,最“卷”的鸽,最“鲜”的牛尽在“香山新街市”,中山安南龟、五桂山红茶、白石鸡蛋、黄圃腊味等各类“香山之品”琳琅满目,供市民朋友免费试吃。
另外一边的阅览室内,“香山新街市”环城市场的志愿者们早已精心布置好漆扇制作场室,水桶、大漆、搅拌棒、手套、纸巾、漂亮的扇子等各类物品均已摆放整齐。在志愿者们的指导下,市民游客们以漆为笔,以水为墨,小心翼翼地在水面上绘制图案,再将团扇轻轻浸入,绘制出一件件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近年来,环城市场打造了130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区,增设了文创区、母婴室、阅读室等,举办一系列菜市场邻里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游客的选择,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到菜市场之行的乐趣。
“活动的开展有效集聚了市场人气,更让人们进一步了解了‘香山新街市’的变化。我们希望菜市场不仅是买菜的地方,也成为满足民众精神需求、提升幸福感的载体。”环城市场相关负责人说。
游客涌入“新街市”
深中通道通车后,南朗市场“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之一。“国庆期间,南朗市场客流日均1万人,交易额比平日增长15%——20%。”南朗市场场长梁建强说。
走进南朗市场,醒目的“特色海味干货街”映入眼帘,赖尿虾干、新鲜红须海虾米、多春鱼干、蚬鱼干、泥孟鱼干等干货应有尽有,1700平方米的干货街可满足一站式采购需求。“自产鱼”销售区中有渔民在附近港口捕捞上来的水产,深受市民喜爱。
特色海味干货街。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我也是在网上看了攻略才来的,直奔特色海味干货街,看上去就很好吃,买回去尝尝。”从深圳来旅游的大学生谢小姐在崖口海鲜街饱餐一顿,又去南朗市场逛了半天,带着购买的各种美味干货心满意足地回了酒店。
栾樨饼 、金吒、角仔、南瓜叶仔、三棯包等等,隐藏在中山菜市场角落里的小吃摊唤醒了味蕾;冬阴功脆鱼片、石岐鸽伴手礼各种当地土特产成为销售爆款。一大批隐藏在中山菜市场的特色“好物”,逐渐装满了游客的行李箱,成为游客久久难以忘怀的“心头好”。
中山特色小吃。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深圳游客王先生表示,现在来中山买特产一定优先选当地菜市场,一来是价格便宜;二来是感觉很悠闲,各种吃的也会更正宗。
国庆节前夕,一批香港游客涌入环城市场,每人都大包小包,主要采购了潮汕牛肉丸、青菜以及一批副食品。环城市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群香港客人大概一行20多人,总计消费了约两三千元。
中山南区环城市场。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笔者了解到,这批游客专程从香港出发来中山旅游,先是经港珠澳大桥自驾车到珠海,再到江门,中山是最后一站。当晚准备在荔苑隆都菜馆吃饭,饭后再开车回香港。
回香港前,一行人特意来菜市场“买餸”。“中山的香山新街市整洁又好逛,食材新鲜,价格又平,大家都好中意!”一名香港游客说。
“深圳人来中山喝早茶,最喜欢逛当地市场,总会发现一些从未见过的食材,有一种不期而遇的惊喜。”网络平台游览中山的各种攻略中,很多网友提及了“香山新街市”。甚至,不少博主还针对如何去南朗市场、沙溪市场、环城市场等做了单独的解说攻略,底下的讨论留言也是“干货满满”,互相交流着中山当地的各种美食和价格。
充满着浓郁烟火气和市井气的菜市场,从居民的日常消费场所晋升为不少旅行攻略中必去的打卡之地。在中山,“香山新街市”更是成为不少游客结束旅游的最后一站——在返程前买上当地颇具特色的心水特产、时令美味,满载而归。
市场供需拼“新”意
中山文旅热带火了“香山新街市”,有偶然因素,更有必然条件。从供给端来看,环境卫生、管理规范且基础设施完善,是中山菜市场“出圈”的硬性条件——
国庆前夕,位于中山火炬高新区的中山港综合市场全新开业,升级改造为“香山新街市”。宽敞明亮的购物通道,整齐划一的摊位布局,给市民购物带来了更多便捷和舒适。
在全新开业的中山港综合市场,只见各摊位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瓜果蔬菜、品种丰富的粮油食品,整洁舒适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市场升级改造后,更加干净卫生、便民惠民,好的环境能让顾客买得更放心。”猪肉摊档主陈先生说。
“改造后的市场功能齐全、实惠方便、品类丰富,下班后过来买菜还有很多菜品可以选择,更加便民了。”市民陈女士边购物边为焕然一新的市场点赞。据悉,如今中山港综合市场内部一层扩增至75个档位,主要经营各类果蔬、熟食、冰鲜、海鲜、粮油、副食等生活物资,让市民实现一站式采购。
同时,市场原有闲置二层引进2800平方米大型商超,可采购除农贸商品外的大多数日用百货,市场外围扩增至52个商铺。
中山港综合市场始建于1998年,位于康乐三街,占地面积10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47平方米。2024年3月1日,中山火炬城建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接管市场,并启动全面升级改造工程,在项目筹备阶段即践行“一场一策”,为中山港综合市场“量身定制”一套升级改造方案。优化内容涵盖农贸市场内外部整体面貌、智能停车系统、强弱电供应、供水设施、安保系统、消防配套等多个方面,营造整洁、有序、文明的市场环境,打造市民舒心的便民市场。
从消费端来看,中山农贸市场新业态不断涌现,选择多样且性价比高,使得游客在逛菜市场时感到既实惠又舒适。
9月26日,“香山惠购”首家香山之品线下专卖店在环城市场正式开业。专卖店结合公用云市场的服务平台体系、香山新街市智能冷鲜自提柜的投放,做到“到店、到柜、到家”的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满足市民对食材健康、安全、高品质的购买需求。
“香山惠购”首家香山之品线下专卖店。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与此同时,中山不少菜市场已分化出“市场+餐厅”“市场+专柜”“市场+展厅”等多种模式,更加有人文气息,更加智慧化、多元化的菜市场消费场景可以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获得年轻人的青睐。
“将‘香山新街市’打造为城市新地标,还需要从产品质量、人文关怀、业态布局等方面下功夫。”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香山新街市”在考虑设计和布局时,会更加注重打造年轻化、多样化、便民化的内容和业态,形成社区型社交平台,满足一站式消费需求,提升顾客黏度,持续燃旺市场人气。
撰文:杨慧荣
摄影:叶志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