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看海热潮,东莞滨海湾何以接住这“泼天流量”?

南方+

“东莞海边绝美日落”“你可以永远期待东莞滨海湾的日落晚霞”“大海、椰林、日落……”等话题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升温,小红书网友不禁盛赞滨海湾是另一个“海南岛”……一连七天的国庆黄金周,滨海湾共接待游客约70万人次,创下历史最高游览人数,在人从众的假期出游胜地中稳稳占据了一席之地。

小红书用户@记录瞬间GH @还没想好名字

小红书用户@记录瞬间GH @还没想好名字

滨海湾为什么拥有如此高涨的人气?一直以来,提到去海边旅游,人们往往联想到的是惠州、深圳、汕头等知名的海滨城市。而东莞,一个不以滨海特色为人所熟悉的城市,近来却在社交媒体上频频因为“海”而火热“出圈”,打破了人们“东莞沿海而无海”的固有印象。

小红书用户@记录瞬间GH @还没想好名字

建设一条“网红”滨海岸线。在全东莞离大海最近的地方,坐拥超长海岸线的滨海湾十分懂得“拿捏”,通过修复生态岸线和湿地、高品质建设滨海碧道和亲海平台,规划打造一条长达42公里的东莞黄金海岸。

小红书用户@记录瞬间GH @还没想好名字

小红书用户@记录瞬间GH @还没想好名字

国庆假期,东宝公园二期、东龙段、龙涌人行桥全新亮相,7.5公里的海岸串珠成链,市民得以多角度亲近大海,尽享风光旖旎、美不胜收的一城山水。

小红书用户@记录瞬间GH @还没想好名字

小红书用户@记录瞬间GH @还没想好名字

桥因水而生,而水也因为有了桥梁,更添风情,水与桥成为社会连结、交往、沟通的文化纽带。

从“玉兰花开”的滨海湾大桥,到“湾区之眸”龙涌人行桥,滨海湾精心造桥,雕琢海洋地标,独具一格的桥梁造型与碧海蓝天、海上日落完美融合,一幅幅打卡美照让滨海湾“圈粉”无数。

小红书用户@记录瞬间GH @还没想好名字

如今,“滨海湾蓝”已成为东莞市民心目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最佳代言,也引领着出游风向标的转变,让人们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老牌”海滨城市,而是纷纷投向这座“滨海新城”,涌动的人潮也成了这条“蓝绿项链”最美的风景线。

小红书用户@记录瞬间GH @还没想好名字

打造一座“年轻人友好”的滨海城市。国庆假期,小红书上一篇“凌晨三点,决定到滨海湾新区看日出”的帖子,引发了不少年轻人的共鸣。

年轻人代表朝气蓬勃,也代表这座城市的“流量密码”。近年来,滨海湾在城市配套的规划建设上精准捕捉年轻人的需求特征和偏好,全面提升服务功能,不断满足契合青年对休闲、娱乐、观光等需求。

面朝大海围炉煮茶,与三五好友谈天说地;充满海岛风情的日落Bar里,悠闲的松弛感扑面而来;在藏身于生态廊道中的白色咖啡屋中,品上一杯特调……

小红书用户@记录瞬间GH @还没想好名字

小红书用户@记录瞬间GH @还没想好名字

年轻人到滨海湾“去班味”似乎成了一场集体联动。在繁忙的工作之作,来海边探索别样风采,赋予生活新的“仪式感”,在互联网的“打卡”、记录与分享中,滨海湾的青年活跃指数不断上升,青春活力的城市形象也愈发丰满。

作为仅次于深圳的全国“第二年轻”的城市,东莞人口的平均年龄仅33.4岁。为了让青年与儿童人群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滨海湾打造集体育、文化、生态三位一体的滨海湾文体公园、室外智能健身房、亲子乐园等多元化休闲场所,让“青年友好”“儿童友好”成为公园最鲜明的标签。

小红书用户@记录瞬间GH @还没想好名字

小红书用户@记录瞬间GH @还没想好名字

体验一种潮流好玩的滨海生活。近年来,随着音乐会、车展、游园会、缤纷消费节、集市、自行车挑战赛、定向赛等一系列文体旅商活动被“搬”到海边长廊、户外公园,滨海湾依托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将城建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珠联璧合,让短暂的“流量”转化为长期的“留量”。

小红书用户@记录瞬间GH @还没想好名字

在过去不久的“滨海生明月 湾区共此时”东莞市2024中秋文旅季中,系列活动线上线下流量高达1900万,就展现出滨海湾的超高人气与独特魅力。一场古韵今风交相辉映、宏大而瑰丽的中秋晚会,玩转国风的潮流东莞·滨海湾生态露营节,都让来自大湾区城市的宾客在大海和绿意环抱中感受别样的节日氛围。

小红书用户@记录瞬间GH @还没想好名字

而在沙角半岛和威远岛海岸,滨海湾则注重挖掘和保护本地历史遗迹、民俗文化及自然景观,推进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建设,以文化沉淀丰富拓展海洋城市的内涵,让年轻人在品味现代都市生活的同时,也能瞻仰炮台遗址、打卡游览博物馆,体验疍家文化,充分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深厚底蕴。

小红书用户@记录瞬间GH @还没想好名字

以海“出圈”,更要以海“造圈”。今年,滨海湾全新推出时尚文旅季特色文旅品牌,围绕“潮流文化”“活力赛事”“铭记历史”“绿美新区”四大主题,策划开展超10项文体活动,还推出“黄嘴白鹭”卡通IP,持续深化“滨海+文旅”的内涵,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滨海城市名片。

从籍籍无名“小将”跃升为新晋看海“顶流”,以海洋文化作为重要优势,滨海湾奋力书写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东莞答卷。

撰文:刘婉馨 吴碧彤 郭文君

编辑 黎晗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