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排如何让时间慢下来?传统文化空间导引请查收

东江石排
+订阅

=新石排·新青年·新文化=

在石排这座小城里

隐藏着无数文化宝藏

等待着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你我去发掘

让我们化身为文化探索者

一同走进这座城市的文化空间

感受那份独特的韵味与魅力

今天

我们探索传统文化和现代城市的碰撞

出发

— 石排文化空间 —

(传统文化篇)

塘尾古村落

专业·多样·古今交融·文化传承

⭐明清建筑、艺术展、公益艺术课堂

红石山公园

文化与自然的结合

⭐露营、集市、音乐会

中坑村王氏大宗祠

省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

⭐明德醒狮、暑期兴趣班

石排民俗文化活动

地方文化特色的璀璨展现

⭐康王宝诞、龙舟景活动

石排各村史馆

一村一馆,特色鲜明

⭐爱国主义教育和乡土教育

第一站

我们来到

被誉为岭南建筑“活化石”的

百年古村

行走在历史的脉络上

穿越时空的隧道

塘尾古村落

专业·多样·古今交融·文化传承

Tips

地址:石排镇塘尾村四巷1号

交通:驾车出行,可直接导航至“塘尾明清古村落”;乘坐310路、325路公交至塘尾古村落(公交站),步行480米可到达;乘坐520路公交至塘尾古村首末站(公交站),步行200米可到达。

是否收费:否

石排镇塘尾古村有800年历史,被誉为岭南建筑“活化石”,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保护与利用之间,石排找到了一条新路子。石排镇塘尾村在全市首创艺术家联盟,书法、绘画、摄影、音乐、陶瓷、潮玩等各类艺术家陆续进驻古村落,设计开发出了一系列“塘尾印象”文创项目,汇聚人文艺术英才。

左右滑动了解更多艺术家

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小巷深入

走过两旁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群

一转身

可能被琴声悠悠吸引

或为满墙书画驻足

黄同老师及其学生、好友书法作品展

古韵莲溪,翰墨薪传——黄同老师及其学生、好友书法作品展展出了黄同先生一家三代及其学生朋友的书法佳作,充分反映了石排镇各界人士对书法的研习与热爱,展现了本土书艺的水平与风貌。

塘尾村公益培训课堂

塘尾艺术家联盟进驻石排镇塘尾村后,不时开展书法、绘画、陶艺等公益培训班,艺术家们亲自授课,免费对村民开放,活跃文化氛围,提升古村落文化内涵,培养村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艺术进校园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塘尾艺术家联盟走进校园,与师生互动交流,搭建起连接古老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激发学生对文化艺术的兴趣与热爱。

更多文化空间&活动掠影

瓷园瓷园瓷园陶园古村巷道

看过古今交融的古村落

驻足感受了国学文化

下一站

到红石山公园燕岭古采石场遗址

来一次文化与自然的结合体验

红石山公园

文化与自然的结合

Tips

地址:石排镇石排大道红石山古采石场遗址内

交通:驾车出行,可直接导航至“石排红石山公园”;乘坐316路、705路公交至石贝路口(公交站),步行600米可到达。

是否收费:否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红石山公园燕岭古采石场遗址是东莞唯一的红砂岩采石场遗址,遗址以“十八房间”、“补天石”、“摩崖石刻”等为主要景观遗存,展现了特色红砂岩的文化及旅游价值。在这里,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了解采石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给您带来一次独特的文化与自然的结合体验。

▲“补天石”

相传,共工怒撞不周山,把天撞了一个大洞,女娲寻找五彩灵石补天,在南海边上循着一片红色瑞气来到东江边,只见江边一片连绵的红色小山,正是女娲补天所缺的红石。女娲于是在这儿凿岩取石,终于炼成五彩灵石把天补好了。

这片红石山就是现在的燕岭,人们把女娲娘娘炼石剩下的石柱就叫做“补天石”。住在这里的人们因为燕岭的红石色彩艳丽、坚固耐用、久经风雨都不褪色,而且又是补天的吉祥之石,于是也把红石采回去,加工成房屋的基石、梁柱。

趁着清风到红石山公园

探寻远古神话的痕迹

倾听红石无言的诉说

偶尔还能在此邂逅现代艺术

色彩斑斓的现代画作与红石的沧桑韵味

交相辉映

悠扬的音乐在烛光中缓缓流淌

或来场灿烂的露营 or 运动

在自然而开阔的红石山

唤醒身心的节拍

感受自由与活力

众所周知

中坑村的“明德醒狮”

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也是石排一张闪亮的特色文化名片

一定不能错过~

中坑村王氏大宗祠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

Tips

地址:石排镇194县道与大园一巷交叉口西南140米

交通:驾车出行,可直接导航至“王氏大宗祠”;乘坐310路、325路、520路公交至王氏宗祠(公交站),步行280米可到达。

是否收费:否

中坑王氏大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是石排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宗祠之一,也是石排镇内面积和规模最大的宗祠。该宗祠面阔五间,三进布局,硬山顶,三进正脊均为岭南传统的船形,均有鳌鱼鸱吻,门楼挂着“王氏大宗祠”横匾是明代书画家、万历进士张瑞图所题,今门匾犹存。

始于明朝,世代相传

获得全国第六届“群星奖”广场舞蹈大赛

唯一特别大奖

入选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亮相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

……

中坑村王氏大宗祠里还藏着这样一支

声名远播的醒狮队——石排明德醒狮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017年-2023年

明德醒狮团通过醒狮在校园

开展第二课堂教学

并在暑期举办醒狮暑期兴趣班

凡是想学习醒狮的孩子都可以报名

不收取任何费用

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还深藏着诸多文化活动

不仅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还是地方特色的璀璨展现

每一场活动都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

每一次参与都将让你

更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独有的魅力

石排民俗文化活动

地方文化特色的璀璨展现

康王宝诞

Tips

时间:农历七月初一至初七

地点:石排镇塘尾村

康王宝诞是石排镇塘尾村盛大的传统民俗活动,有着近三百年的历史。每逢农历七月初一和初七,全村男女老幼在锣鼓喧天的阵势下,“抬大神”全体巡游,纪念北宋抗辽名将康王(名康保裔)的生日,祈求平安好运。

“康王宝诞”最主要的活动程序

包括初一解秽、出位、沐浴

更衣、壮行、巡游

初二至初六供奉拜祭

初七赞寿、出巡、答地头、安座

等一系列活动

龙舟景活动

Tips

时间:农历五月初六

地点:东江沿岸(石排镇田寮段)

在石排镇田寮村,端午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文化的盛会。在这里,“龙舟景”民俗已经有百年历史,每逢农历五月初六,就在东江举行“龙船拜会”活动。

“龙舟景”是端午期间最鲜明的民俗文化活动,各村约定时间扒着龙船互访、联谊,今天在这村,明天在那乡。前去探访的叫“趁景”,邀请其他村来聚会叫“招景”,兄弟村、老表村接到邀请后欣然接受叫“应景”。

龙船景维系着各个宗亲氏族之间的往来,水乡之间的友谊,承载着淳朴乡村风情。

村史馆是留住乡愁

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

最后一站

到各村村史馆

细品每一个村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

一村一馆一品

你将充分感受村庄的独特魅力

石排镇各村史馆

一村一馆,特色鲜明

Tips

地点:石排镇各村史馆

免费参观,具体开放时间以各村为准

近年来石排镇十分注重乡村村史馆的建设,利用特色建筑、闲置用地,精心规划设计,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底蕴、人文特色,提升打造了村史馆等村级文化场所,让村史馆成为石排人承载“乡愁”,凝聚人心的“加油站”。

传承文化看变迁

老物件中忆乡愁

对于远离故乡的人来说

乡愁

也许是故乡的一棵榕树、一条小道

一间老屋、一份小吃

当你走进石排会发现

原来乡愁是可以装进村史馆里的

各村史馆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及文字介绍等方式,形象地展示了各村的历史文化及传统习俗,过去艰辛的生活条件与现今安适的生活条件形成鲜明的对比,激发新一代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

一件件具有年代感的物件

述说着石排镇、村发展的变迁

一个个动人的历史故事

展现了石排人敢闯敢试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出品 | 石排镇融媒体中心

■文编 | 袁静怡

■校对 | 钟霖

■责编 | 刘鹏、刘少华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