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政策为何引爆股市?我们从这场发布会找到了答案

经济粤评
+订阅

针对中国经济,国家发展改革委重磅发声。

10月8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罕见地携4位副主任,共同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详细介绍“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 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有关情况。

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 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新华社发

8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 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新华社发

大众预期为什么迅速被扭转、市场信心为啥如此高涨?通过这场发布会,我们似乎可以找到答案,还能看到一些深层次的东西——中国宏观政策底层逻辑正在发生转变。

政策的“短与长”

坚持“长短结合”,坚持既看当下、也看未来的“长期主义”,是近年来我国宏观政策的鲜明底色之一。

发布会上指出,贯彻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更关注、更重视解决经济中长期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强化打基础、利长远、可持续、稳中有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范志勇指出,政策目标的制定具有显著的信号效应。从当前时点看,增量政策的密集出台,在短期内能够提振市场信心。不过由于政策实施存在时滞,中长期效果可能要到明年一、二季度才会充分显现。

范志勇对今年全年5%左右增长目标的实现持有乐观预计。“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落地生效,有望在2025年上半年带来前稳后高的影响。”他说。

“在政策力度上不应纠结于刺激政策的规模,相信一揽子增量政策将根据经济运行主要矛盾的化解情况持续发力,力争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十五五’打下良好基础。”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南京大学)副院长陈柳表示。

发布会上提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均体现了较强的连续性、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比如,在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方面,发布会表态: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和健康发展的政策不会停、不会少。对于即将到期的补贴、支持政策,相关部门将研究评估、加快明确政策是否延续实施。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也关注到,发布会上提到的不少政策举措并非首创,此前就已实施推进,在发布会上又进一步明确或加大力度。

比如,用于“两重”建设、“两新”工作的7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此前均已全部下达。接下来我国还将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两重”建设仍将保持有力度的安排。

“短期来看,相关项目的开工建设将对第四季度的经济乃至全年增长目标的实现产生有效带动;但长远来看,投资是‘慢热’的,任何政策的作用释放都需要过程。”白明表示,“我们可以期待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实现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政策的执行也应朝这个方向努力。”

这种“长期主义”在扩大内需的政策举措上也有所体现。

发布会指出,把扩内需增量政策重点更多放在惠民生、促消费上,积极发挥投资有效带动作用。新型城镇化是扩大消费的“倍增器”、拉动投资的“加速器”。

对此,白明建议,接下来可以进一步加大在地下管网等利长远的“里子”工程建设的投资力度,在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拉动投资的持续增长,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

政策的“表与里”

“问题导向”一词,在发布会上被多次提及。

发布会上指出,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经营主体和社会关切,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措施。

从问题出发也就意味着,当前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不是为了刺激而刺激,而是要针对关键问题,由表及里、坚定不移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这也正是改革迈入“深水区”后带来的必然要求。

比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发布会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涉企法律体系,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进程,从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

同时,还要加快清理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法律法规政策,破除妨碍企业公平竞争的制度壁垒

这就意味着通过法律、制度层面的变革,为各类经营主体打破桎梏、消除藩篱,创造更良好的发展环境。

发布会上还提到,接下来将加快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有利于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改革举措。其中包括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指引,发布新版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

对此,暨南大学南方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教授谢宝剑认为,接下来要在已有的“硬环境”条件基础上,向“软环境”着重发力。要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门槛、公平竞争、信用体系以及全国统一的市场规则机制等方面继续发力。

“制定统一规则至关重要,要确保规则的一致性,规范政府行为,在服务标准、行政干预、竞争政策等方面保持一致,形成公平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同时,还要通过统一搭建制度性基础,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避免地方形成封闭小市场和小循环。”谢宝剑表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还应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相结合,实现面向全球的大市场,通过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政策的“协与同”

发布会上“系统施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等表述也引发关注。事实上,自去年底以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就频频被中央强调。

据发布会介绍,一揽子增量政策坚持系统施策,统筹财政、金融、消费、投资、房地产、股市、就业、民生等各领域政策,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政策合力。

 在提问环节被进一步阐释为,加强财政税收、货币金融、投资消费、收入分配等宏观政策的统筹协调和系统集成,强化政策工具协同创新,把握好政策实施的时度效,放大政策组合效应。

宏观政策的协同性为何如此重要?

这是因为,宏观政策牵涉多个领域、方方面面,不保持相互协同及目标取向的一致性,就容易出现“政出多门”,相互扯皮、相互掣肘,甚至相互打架,从而影响政策效果。

我们注意到,“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首次出现在2023年12月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随后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展开了论述,提出“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了这一点。

怎么确保“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关键是要用好一致性评估工作机制,提升各领域政策目标、工具、力度、时机、节奏的一致性和匹配度。

发布会透露,政策出台前,要经过一致性评估进行充分论证;政策执行或调整时,要与宏观政策取向持续保持一致;政策落实后,要对政策效果及时检视评估,整个过程中与宏观政策取向不一致的要及时调整或暂停执行。

“强调统筹协调和系统集成,是为确保政策效果最大化。”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表示,统筹协调意味着各部门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要保持高度协同,避免政策冲突和重复,确保政策形成合力。系统集成则要求各项政策措施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政策合力,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专家认为,近期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密集推出,打出了一套漂亮的政策组合拳,大大改善市场预期,有力提振市场信心。通过这场发布会,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揽子增量政策有较强的针对性、精准性和系统性,既着眼当前,又谋划长远,既有助于稳住经济增长,又兼顾全面深化改革。折射出我国宏观政策底层逻辑正在发生转变,体现宏观经济治理能力正在不断提升。

撰文:南方+记者 黄叙浩 黄应来 唐亚冰

统筹:黄应来

出品:南方经济智库

编辑 钟展锋 张会玲
校对 何翠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