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离开的阳江供销社,越来越好了

南方+

“有一段时间,身边的一些人都在问我,现在还有供销社吗?”阳江市供销社主任杨绿超感慨道。

曾经风靡乡村的供销社,随着时代的变迁,似乎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这让我深受触动。要赢得群众的信任和依赖,就必须通过实际行动,切实为他们解决问题。”杨绿超意识到,供销社要想重新被群众认可,唯有依靠真诚的服务和务实的行动。

近年来,阳江市供销社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部署,努力争取上级支持,通过一系列创新项目,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升级,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升,助力阳江乡村全面振兴步入快车道。供销社正以崭新姿态重新定义角色,用行动证明,供销社从未真正离开。

推进“社村合作”试点,探索助农增收新路径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供销社肩负着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社村合作”模式成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探索,旨在通过整合资金、技术和服务,助推农民增收,逐步形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村级供销社

在阳江市委、市政府和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的坚强领导下,市供销社积极统筹协调,组织了阳西县委、县政府以及阳西县供销社,全面推进“社村合作”试点申报工作。

8月25日,阳西县成功通过了全省“社村”合作试点专家评审,正式获批成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县。

根据试点方案,阳西县将获得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约5000万元,全部用作村集体的股金注入项目。同时,省供销社龙头企业天禾集团将配套资金约8000万元,加上阳西县政府配套3500万元,总投资达1.67亿元。

资金将聚焦于富硒农业、生猪产业及海洋渔业等阳西县优势产业,并建设3个农产品综合服务站,提供粮食生产、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一系列支持,优化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

整个项目覆盖全县8个镇、多个具有产业基础的村庄,通过构建一体化运营机制和服务体系,采用股份合作、土地流转、租赁经营等多元化合作方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增长。同时,试点引入股金轮换机制,对于未能有效推动产业发展的村集体,将进行适时调整,以确保村集体经济切实受益。

“社村合作项目的实施,突破了以往农村经济依赖土地出租的局限,探索出了一条村集体增收的新路径。”杨绿超表示,供销社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增强了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阳西县的农业产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农民收入稳步提升,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构建冷链物流网,打通“最后一公里”

“冷链物流可以作为仓库储存,也是国家战略保障的一部分。在农产品供需紧张时,能有效调节市场,确保粮食、肉类及其他重要农产品的供应安全。”杨绿超表示,冷链系统作为农业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不仅为阳江农产品的储备与错峰销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还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广东供销(阳江阳西)天业冷链物流产业园投入运营

依托省供销社和天业集团等的支持,阳江供销社构建了阳江的冷链物流骨干网,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的“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阳江市区、阳西及阳春三大冷链物流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

其中,阳西县天扬冷链物流产业园已于去年投产,容量达1.5万吨;市区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75%,预计明年6月投产,可容纳3万吨货物;阳春市冷链项目已报生态环境部门审核调整水源保护区用地,正在加快推进。此外,阳江供销社还获得了2024年省供销社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补助试点专项资金180万元,阳西冷链物流产业园已启动补助试点工作。

为降低农民储存成本,供销社依托惠农政策提供低成本冷藏服务,冷藏费可节省约30%,极大减轻了农民负担。

随着广大市民生鲜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冷链物流的完善不仅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也为相关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阳西县天扬冷链物流产业园的成功投运,供销社进一步提升了生猪和海产品的冷藏加工能力。

阳西县溪头镇生猪屠宰场产能过剩,而天扬冷链库具备空余容量,供销社将两者资源整合,启动了阳西天扬冷链生猪和海产品预冷加工项目。

“屠宰完的猪肉经过预冷排酸后,再运到珠三角市场,这样既能提升保鲜效果,也能让养殖户和农户的投入获得回报。”杨绿超介绍道。目前,该项目规划的预冷加工能力为生猪500头/天、海产品80吨/天,预计投资2700多万元。

冷链物流不仅仅是农产品储存的“硬件”,更是阳江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软件”。供销社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不仅解决了部分设施空置和产能过剩的问题,还为地方农业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推动了区域农业经济的整体升级。

社会化服务助力提升种植效益,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生产安全始终是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

为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阳江市供销社积极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技术支持、资金补贴,并打通销售通道,帮助农民降低种植成本、增加收入,全面提升粮食生产效益。

农业社会化服务

针对土地零散、种粮收益低的现状,供销社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多样化的农业服务。农民既可将土地全权交由供销社管理,获得租金收入,也可根据需要选择耕田、插秧、施肥、收割等生产环节的服务。此外,通过申请政府补贴,供销社还在每个环节设定了不同的补助标准。“比如耙一亩田,正常的服务费是200元,但通过补贴,农民只需支付170元左右。”杨绿超解释道。

今年,阳江供销社获得省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补助313万元,并争取到100万元用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示范体系建设。此外,通过省供销社和天润集团的支持,阳江市供销社新设夏粮收购试点,打通了粮食收储销售新渠道。

“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推动下,统一种植、统一管理大大提高了效率。如果同一片土地交叉种植不同作物,管理难度会增加,病虫害防治也不统一。而通过统一种植、施肥、喷药,供销社能够更好地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杨绿超进一步强调。

此外,供销社还积极推进农技培训和金融支持,帮助500多户小农户提升生产技术,有效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今年以来,供销社已为全市提供48.85万亩次的农业生产服务,并逐步推广“生产、供销、信用”综合合作试点建设,建成3个农产品综合服务站,进一步推动阳江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落地与发展。

打造农产品直供体系,让“漠阳味道”走向全国

除了为农民提供从耕种到销售的一站式服务,阳江市供销社还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的合作,打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形成了“订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模式,为农民的产品找到稳定的市场。

供销社放心农产品直供配送

阳江市政府生鲜配送点

通过天润粮油公司的收储服务,供销社解决了粮食收割后的流通瓶颈问题,让农民的产品顺利进入市场。此外,阳江市供销社积极参加省级农产品展销会,推动“漠阳味道”品牌建设。成立的春之鲜公司,更是将阳江本地特色农产品推向了省内外市场,为地方农产品打开了新的销售通路。

供销社不仅服务本地,还与珠海、汕头等地区的供销社紧密合作,构建了互联互通的销售网络,极大拓宽了阳江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通过供销社的平台,阳江的农产品不仅能够进入本地市场,还可以通过我们的网络销往珠三角、粤东西北等地。”杨绿超强调。

农产品直供配送体系的建立,不仅解决了农民的销售难题,还通过冷链物流、仓储补贴等措施,帮助农民实现增收。杨绿超透露:“今年以来,我们完成农产品直供配送量超过3000万元,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展渠道,打造更多元的消费平台,让阳江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阳江市供销社通过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持续释放内在潜能,以“敢想、敢闯、敢干”的姿态,积极融入“三农”工作大局,全面推动阳江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转型。

“新时代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杨绿超表示,未来,供销社将继续围绕服务“三农”的核心任务,深化机制体制创新,依托自身优势,搭建供销服务合作平台,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增强供销系统服务农业的能力,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共赢新格局。

撰文:赵强 陈凤

图片:阳江市供销社提供

编辑 牛攀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