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和副主任刘苏社、赵辰昕、李春临、郑备介绍“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 扎实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当前经济形势怎么看?增量政策有哪些特点?如何推动股市与经济共振?南方+对发布会要点进行梳理,邀请专家快速解读,以快问快答方式回答你所关心的问题。
Q1:当前经济的“稳”和“进”体现在哪?
答:从宏观全局看,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具体而言,“稳”主要体现在经济大盘上——
●生产供给稳定:农业生产稳定,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工业增长较快,前8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其中带动性强的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31.3%、26.6%;服务业增势平稳,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4.9%,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1.9%和7.7%。
●市场需求增长:投资消费持续增长,事关长远、支撑可持续发展、有利可持续发展的制造业投资增长9.1%,比整体投资高5.7个百分点,“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成效明显,近期汽车、家电产品销量回升较快,预计9月份主要厂商乘用车零售量比上月增长10%。前8个月,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长6.9%。
●就业物价稳定:就业形势稳定,前8个月城镇新增就业944万人,同比多增20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其中8月份上涨0.6%。
“进”主要体现在结构优化上——
●新动能加快成长壮大:前8个月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和7.6%,三大需求结构更趋优化。
●重点领域不断优化、不断突破: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经济大省有效发挥挑大梁作用。
Q2:当前经济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答:一方面,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3.2%,低于去年。主要经济体增长动能弱、债务负担重,近期普遍实施降息,国际市场波动明显,全球贸易保护加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这些都会通过贸易、投资、金融等渠道对我国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三季度以来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波动,有些行业“内卷式”竞争,有些企业还不适应优化升级或转型发展变化,有的增产不增收不增利,有的生产经营比较困难,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大。
Q3:一揽子增量政策有哪些特点?
答:这些政策体现了三个“更加注重”、四个“坚持”和五个“针对”。
三个“更加注重”,就是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支持实体经济和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更加注重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这些政策的谋划制定,也体现了四个“坚持”。一是坚持目标导向,锚定全年目标任务,用好用足政策空间,努力激发更大发展潜能。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经营主体和社会关切,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措施。三是坚持系统施策,统筹财政、金融、消费、投资、房地产、股市、就业、民生等各领域政策,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政策合力。四是坚持长短结合,统筹做好今明两年政策的衔接,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确保“十四五”顺利收官。
贯彻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是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要提高针对性和精准性,增强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具体来说有五个“针对”。
一是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下行压力,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各方面都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二是针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把扩内需增量政策重点更多放在惠民生、促消费上,积极发挥投资有效带动作用。三是针对当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助企帮扶力度,切实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四是针对楼市持续偏弱,采取综合性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五是针对前期股市震荡下行等问题,出台有力有效系列举措,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Q4:这一揽子增量政策并不只是着眼短期,更注重长远,怎么看这一揽子增量政策的特点?
答: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南京大学)副院长陈柳认为,一揽子增量政策主要是聚焦于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围绕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短期和长期结合,针对经济下行、需求不足、楼市股市信心不足等着力点精准施策。总体基调是改革与刺激政策并用,在政策力度上不应纠结于刺激政策的规模,相信一揽子增量政策将根据经济运行主要矛盾的化解情况持续发力,力争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完成,为“十五五”打下良好基础。
Q5:发布会上多次提到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尤其提到要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强统筹协调和系统集成。这是出于何种考虑?
答: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认为,面对经济运行中的下行压力,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加强,旨在通过政府干预,平滑经济周期波动,确保经济稳定增长。逆周期调节意味着在经济下行时采取增加公共支出、降低税收、提供信贷支持等积极措施,以刺激总需求、防止经济衰退。
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同时强调统筹协调和系统集成,是为确保政策效果最大化。统筹协调意味着各部门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要保持高度协同,避免政策冲突和重复,确保政策形成合力。系统集成则要求各项政策措施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政策合力,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强统筹协调和系统集成,对于稳定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逆周期调节可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防止经济衰退;通过统筹协调和系统集成可确保政策效果最大化,提高政策执行效率,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强调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加强逆周期调节以及统筹协调和系统集成,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方向。
Q6:专项债发行进度如何?接下来如何更好发挥专项债效益?
答:今年专项债用于项目建设的是3.12万亿元,到9月底已经发行了2.83万亿元,还有约2900亿元,目前国家发改委正督促各地在本月底前发行完。下一步,将重点用足用好、发挥好专项债的效益,确保专项债项目尽快开工,确保专项债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当前,国家发改委正与财政部研究优化完善专项债项目管理的新举措。(新举措)出台以后,将推动专项债在投资当中发挥更大作用。
Q7:如何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投资信心,继续改善营商环境?
答:国家发改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持续用力,重点做到“三个进一步”。
一是进一步完善涉企的法律体系。一方面将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进程,从法律上落实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加快修订招标投标法,着力破解地方保护,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推动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的支付条例,促进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能够及时地支付中小企业的账款。另一方面对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法律法规政策,加快清理进度,破除妨碍企业公平竞争的制度壁垒。
二是进一步规范涉企的执法监管行为,推动加快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行政执法更多采取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方式,避免或者减少对经营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规范异地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健全异地行政执法的协助制度,防范选择性执法、趋利性执法,强化行政执法的监督,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行为坚决纠正,严肃追责。
三是进一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发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建好用好民营经济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强化国家、省、市、县多层级的常态化交流沟通,认真倾听企业的意见建议,推动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比如,针对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融资问题,在部际联席会议的框架下,推动扩大“无还本续贷”政策的覆盖面,阶段性从小微企业扩展到科技型、制造业、农业等领域的中型企业,提高续贷效率,降低资金成本。
面向外资,我国还将采取加大引资稳资力度,进一步扩大自主开放,推出新一批重大外资项目等5方面的举措,鼓励外资企业深耕中国、赢在中国。
Q8:在进一步扩大内需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为进一步扩大内需,在消费方面,重点是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实施提振消费行动——
●加大对特定群体的支持力度:向特困人员、孤儿等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提高学生资助补助标准并扩大政策覆盖面等。
●结合“两新”推动大宗商品消费持续扩大: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不仅有利于释放需求潜力,更有利于促进节能降碳、推动全面绿色转型。加大相关政策推进实施力度,推动商品消费持续增加。
●扩大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托育产业,抓紧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提高基本生育和儿童医疗公共服务水平。要培育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增强供给侧对中高端需求的适配性。
在投资方面,重点是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用足用好今年各类资金:目前7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已经全部下达,用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经全部下达到项目和地方。
●提前谋划并下达明年部分“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明年要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并优化投向,加力支持“两重”建设。将在年内提前下达明年1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和1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支持地方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先行开工实施。
●优化实施投资重大政策:尽快出台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的具体改革举措,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积极性,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Q9: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如何?接下来将如何改善就业问题?
答:扩大高质量就业就是推出一揽子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今年以来,我国各项稳增长、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就业形势总体保持平稳。今年前8个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劳动力从劳动生产率低的行业向劳动生产率高的行业流动,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技术进步在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同时,会催生许多新职业和新就业岗位。比如,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出了无人机操控员的新岗位。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目前这个岗位的就业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人。
接下来将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坚持依靠发展促就业。
一是扩大有效需求,创造新的就业增长点,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领带动作用,多措并举激发民间投资的合力,加快落实“两重”等重大举措,对吸纳就业效果好的项目大力支持。
二是增强新兴产业就业创造效应。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造更多知识技能型岗位。
三是拓宽生活服务性行业的就业空间,发展服务消费,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程度已经在逐年提升,一定要充分释放养老、家政、托育、物流等社会服务业领域的就业潜力。
四是发挥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对就业的促进作用,统筹多渠道资源,加大对技能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指导地方建好用好公共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平台载体,精准对接企业的用工需求,为广大劳动者开展订单式、定向式以及项目制的培训,使其能够以一技之长打通就业增收之路。
Q10: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后续将有哪些政策和举措?
答:接下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统筹扩大有效投资的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促进投资平稳有序增长。
一是抓紧提前下达2025年部分“两重”建设项目的清单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2025年还将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并且优化投向,“两重”建设仍将保持有力度的安排。
目前,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自上而下抓紧谋划储备一批“两重”建设的重大项目,并同步加快推进政策、规划、体制机制创新等“软建设”。国家发改委拟在本月底按程序提前下达1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和1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
二是加大“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的推进力度。102项重大工程涉及到的5100个具体项目,92%的项目到目前已经开工建设或者已经建成。下一步将推动尚未开工的409个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确保到明年底“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收官。
三是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督促有关地方到10月底完成今年剩余约2900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的发行工作;研究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范围,适当扩大用作资本金的领域、规模和比例,研究开展项目审核自主权试点,实施续建项目“绿色通道”等,尽快出台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管理的新举措。
四是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主要通过在线监测、实地督导、现场核查等方式加强项目的调度,督促指导地方、部门组织实施好各类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五是支持和鼓励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推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铁路、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筛选形成新一批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清单。
采写:南方+记者 黄叙浩 黄应来 唐亚冰
统筹:黄应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