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韶关市群众艺术花会(民间艺术)成功闭幕。
10月2日晚,由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韶关市文化馆、各县(市、区)文广旅体(文旅体)局承办的2024韶关市群众艺术花会(民间艺术)在中山公园成功闭幕。
本届群众艺术花会围绕主题“民间艺术”展开,前后历时两天。20支队伍,超1000名演职人员参加了首日的开幕巡游活动。10月1日—10月2日晚间,各县(市、区)选送的24个优秀节目在中山公园文化广场轮番上演。展演以民间民俗歌舞为主,表现出浓郁的韶州风情,同时彰显了韶关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0月2日晚 2024年韶关市群众艺术花会闭幕式 人山人海。
“表演很好看,我对客家婚俗的节目印象很深刻,才知道客家婚俗有这么多讲究。”市民张先生表示。展演的节目极具韶关地区的特色文化元素,如客家山歌、民间小调、民俗舞蹈和少数民族歌舞等内容,集中展现了韶关市丰富的山歌资源与民间民俗舞蹈资源,增进了广大市民以及旅客对韶关市本土文化、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的了解。“原来韶关除了瑶族还有畲族等少数民族聚居,民族服装太好看了,演员的舞姿都很优美,很有特色!”游客罗女士感叹道。
据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展演的节目积极挖掘非遗项目的内在潜能,将非遗传承和时代创新的需求紧紧结合在一起,探索古调新弹的可能性,实现了极佳的演出效果。粤北采茶戏是韶关市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韶关重要的地方文化艺术符号,原创歌曲《花开把妹背回家》充分吸收了采茶戏的特色元素,大胆创新进行创编,从年轻男女的对唱中,唱出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好生活,让这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在岁月的沉淀后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舞蹈《珠玑巷里故事多》灵感来源于“珠玑巷人南迁传说”,该传说于2020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韶关市民间文学的代表性项目;表演唱《歌祭》则是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瑶族盘王节”的创新艺术探索。
韶关市群众艺术花会是韶关市大型地方性群众文化艺术品牌活动。首届韶关市群众艺术花会于2015年举办,并按照民间艺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三大主题逐年轮办,至今已成功举办10届,在韶关各县(市、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城乡群众欢迎和喜爱。
本届花会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传统技艺展示展销体验区,各类产品琳琅满目,吸引大批市民、游客体验购买。一大批极具特色、品质优良的手工艺品赢得了群众的青睐,加深了市民与游客对韶关市地方特色文化和非遗项目的了解。
活动期间,韶关市群众艺术花会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韶关市文化馆视频号等线上平台,面向全国观众进行了全程线上直播。同时,本次花会还通过南方+平台发动市民游客为自己喜爱的非遗民俗表演投票,并结合展演现场情况评选出最受市民欢迎的民俗表演,活动一经推出累计获得超14万人次投票。截至目前,韶关市群众艺术花会累计惠及观众近50万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文/图:南方+记者 唐音 通讯员 钟玮 朱钰
视频:许玲 韶关市文化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