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出游“上山下海”?这些急救技能要掌握!

广东健康头条
+订阅

国庆假期进入第二天,不少“假期聪明人”终于走过拥挤路段,正式开始游玩行程。据相关出行平台统计,今年国庆假期“长途游”备受欢迎。其中,不少游客选择“上山下海”,前往户外徒步、登山、野钓,观赏秋景的同时一洗身上的“班味”。

出游选择千万条,人身安全第一条。户外出游存在哪些常见安全隐患?旅行途中突发意外该如何处置?哪些看似科学的做法实际上会加重病情?南方+邀请急诊领域专家,结合临床诊治经验,盘点国庆户外游途中可能遭遇的安全风险,分享必备急救技能。

【指导专家】

李文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副主任医师

李艳玲,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李晓婕,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摔伤扭伤:遵循RICE原则

在户外徒步、登山等活动中,如果发生摔伤和扭伤,可遵循RICE原则——即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压)、Elevation(抬高)。

具体来说,要避免继续使用受伤的肢体,以免加重伤势;同时可使用冰袋冷敷受伤部位,每次约15-20分钟,间断冷敷24-48小时。加压包扎则能够帮助减少局部出血;抬高患肢则可以减轻肿胀。但如果伤处有明显的畸形、异常响声、疼痛等,仍应尽快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擦伤割伤:使用酒精碘酒或刺激伤口

部分游客在户外游玩时误认为小的划伤或擦伤无需处理,只要等待自愈即可。但实际上,这些小伤口也可能出现感染,并诱发更严重的症状。

当出现擦伤、割伤时,可使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去除异物和污垢,必要时使用抗生素软膏。也可覆盖无菌纱布或创可贴以保护伤口。

需要注意的是,过敏者需慎用碘酒或酒精进行消毒,且酒精或碘酒可能会刺激伤口。

溺水:避免无保护下水救人

当发现有人溺水时,应立刻呼叫专业救援,并从岸上寻找和抛掷救生物品或使用救生绳索给溺水者。如果施救者会游泳且条件允许,可尝试接近溺水者,但要避免被其抓住而一同溺水。直接跳入水中救人而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的行为非常危险,可能导致救援者自身安全受到威胁。

救出溺水者后可检查其呼吸、心跳,若发生心脏骤停,必要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CPR)。

具体来说,救援者双手重叠交叉,手掌掌根置于患者双侧乳头连线的中点,双肘关节伸直,双肩正对双手,肩、肘、腕成直线垂直于患者胸部,连续用力快速按压,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需行人工呼吸2次。在清理气道分泌物或异物后,捏住患者的双侧鼻孔,贴紧患者的口唇外缘用力吹气1秒钟以上,可以看到患者的胸廓起伏即可。

烧烫伤:清水冲洗,不要自行涂抹油脂类物质

户外野营等活动中如果意外发生烧烫伤,应遵循“冲、脱、泡、盖、送”的方式进行处理。

即用流动的清水持续冲洗烫伤面15-30分钟左右;如无冲洗条件,可用湿毛巾轮流进行湿敷降温,但需避免使用冰块,防止局部冻伤使皮肤损伤加剧。

烫伤部位如有衣物覆盖,可用冷水充分泡湿后小心脱掉或剪开;如果衣物和皮肤有粘连,应先剪去未粘着的衣物,注意不要强行撕脱衣服。对于疼痛明显者,可将伤处持续浸泡在冷水中15-30分钟。

为减少外界污染,冲洗后可用无菌纱布、毛巾或者干净衣服包住伤处,并轻轻固定。完成以上步骤后,应尽快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要先完成冲水等局部降温处置后再去医院,以免错过烫伤处理的最佳时机。此外,不要听信偏方,在烧伤创面涂抹牙膏、酱油、黄油等物质等,以免加重感染。

意外出血:止血带使用不当或致组织坏死

当在户外旅行中发生出血情况时,应首先使用干净的布料直接压迫止血。出血停止,可进一步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等方式清洁并包扎。此前,曾有部分游客试图通过绑紧止血带来阻止出血,但因使用不当导致组织坏死。

骨折:不要自行移动或复位

户外出行意外发生骨折时,应使用夹板或临时固定装置固定受伤部位,但不要移动受伤部位或自行尝试复位,这可能会造成二次损伤。

高处坠落:避免移动,保持脊椎稳定

登山等游玩活动中如果不幸发生高处坠落,同行者应立刻呼叫紧急救援,并检查伤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及脉搏。除非处于危险环境,同行人在等待专业救援过程中不要移动伤者,必须移动时应尽量保持伤者脊椎稳定。

动物伤害:嘴吸毒液或致施救者中毒

遭遇动物伤害时,应首先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同时留意动物种类及行为,考虑是否存在患有狂犬病风险,并前往医院接种狂犬疫苗和破伤风抗毒素。

对于蛇鼠等动物咬伤,影视剧中常有用嘴吸出毒液的画面。这一行为非常危险,毒素可能会经此进入施救者的口腔和血液。正确的做法是清洗伤口,并尽快寻求医疗帮助。

出发前可准备急救包

针对户外出游常见意外风险,专家建议,游客可提前做好下列准备:

出发前确保身体健康,特别是患有心脏病、哮喘、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游客做好健康检查。

根据天气选择合适服装、鞋子等防寒或防晒装备。

徒步、野营等可携带指南针、地图、GPS定位器、哨子、头灯、多功能刀具、保温毯、紧急联系卡等。

准备急救包,内含碘伏、酒精棉球等消毒剂,创口贴、纱布、绷带、医用胶带等包扎伤口用品,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止痛退热药,氯雷他定片等抗过敏药,蒙脱石散、腹可胺片等抗腹泻腹痛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所需的长期服用药物。

南方+记者 陈子阳

通讯员 黄怡辛 许咏怡 李敏 游华玲

编辑 钟烜新 张茵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