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海!揭阳战略规划“谋变”滨海新城

南方+

位于揭阳市西南部的惠来县是揭阳唯一的沿海县,不仅拥有海洋资源和区位优势,还保留了众多具有潮汕特色的文化遗产,逐渐凸现出发展潜力。

9月23日,揭阳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介绍《揭阳城市总体战略研究暨滨海重点区域概念规划和核心区城市设计》(以下简称《规划》),聚焦惠来92平方公里的滨海新城进行谋划,找准国际先进、“百千万工程”、未来发展三个对标,打造海洋之城、创新之城、活力之城三个示范,落实基础型工程、支撑型工程、特色型工程三类工程。

《规划》借鉴了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世界各国先进规划理念,致力于打造传承山水格局、展现岭南特色、体现潮汕风韵的滨海新城,依山打造高校科技园片区、惠来老城片区,临海打造神泉风情民宿岛片区、黄金沙滩片区、神泉小镇片区,拥湾打造滨海CBD片区、高铁新城片区,在7个重点片区引领滚动式开发建设,加快推动《规划》落地落实。

背靠大南山脉、面向46公里海岸线、500年“龟背”古邑……《规划》遵循中国传统都城布局的“山川定位”立轴线理念,充分利用惠来本土特色要素,传承“山-城-河-海”生长轴,引导滨海新城核心区选址于河口和轴线交会地带处,形成新的动力节点,让惠来重回四河交汇处,形成“水城融、蓝绿汇、天人合”的山水格局。

凭借地理位置、滨海风光和原汁原味的潮汕文化,《规划》打造潮汕文化轴线和新城发展轴线,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发展融为一体。潮汕文化轴线依托南门大街,联动惠来老城、赤山古院、鳌头塔、高校科技园、神泉特色小镇;新城发展轴线以高铁城际站为核心,向北连接惠来老城,向南连接滨海CBD、神泉风情岛、滨海高端酒店群,串联大型公建、商务区等节点。

在神泉小镇详细设计中,重点彰显惠来渔港在地风情,建筑平坡结合、骑楼临街延展、院落从厝布局,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融合,吸取古城建筑及街巷肌理特点进行布局,大小尺度不一,变化丰富,增加在地空间的吸引力,塑造承载更多共同记忆与机遇的新空间。在神泉小镇内街的设计中,融入传统厝角头、廊柱、骑楼、坡屋顶等潮汕传统建筑元素,汇聚揭阳特色名店、惠来非遗文化,集合文化展示、休闲体验、特色餐饮于一体。

在高铁新城片区详细设计中,西侧打造新潮汕“从厝式”活力街区,借鉴揭阳传统“潮汕厝”布局形式,引入会客厅、传统骑楼街、滨水广场、艺展书院、惠来新天地等项目,植入英歌舞、观光游船等传统活动,传承水文化,延续现状鱼塘基因,打造中轴公园,营造植物丰富、水岸生态、活动多样并充满文化气息景观场地。

在滨海CBD片区详细设计中,整体风貌体现滨海风情、潮汕风韵、现代风格,以惠来“H形”金融双塔为引领,寓意滨海高质量发展惠来已来,内湾布局骑楼金融街,两侧布局潮汕特色风情街,引入星级酒店、总部产业园、滨海文化中心、滨海医院、滨海学校、游艇码头等服务配套。

在神泉风情岛详细设计中,通过对现状华埔村与金东村两个老村的微改造,引入海景酒店,稻田酒店,风情商业街等新功能,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民俗特色,打造红顶老厝,花海鱼塭,岛居漫游的神泉风情民宿岛。

《规划》积极发挥区域优势,着重展现岭南特色与潮汕风韵,以地方文化为切入口展现揭阳滨海新城独一无二的魅力,不仅在文化传承方面做出了努力,也在城市发展与自然景观保护之间找到了平衡。

展望未来,揭阳将在独具特色的山水格局、地方文化的基础上,持续推动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相互融合、互为促进,确保城市发展不与自然环境相悖。通过科学规划和持续落实,揭阳将在惠来这片土地上打造下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之都”。

南方+见习记者 刘明心

编辑 张会玲 何雪峰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