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茂名罗非鱼迎丰收,“吊水”还能做鱼生,时长共22秒
国庆假期前夕,高州市石鼓镇丽山村罗非鱼养殖基地迎来丰收,起网、捕鱼、装货,一尾尾罗非鱼翻腾跳跃。“这个鱼塘有70亩,今天预计打捞10万尾罗非鱼。”基地负责人潘文伟说。
“罗非鱼行情一年比一年好。今年罗非鱼价格比去年上涨1—2元/斤。”潘文豹解释,茂名各级部门不断擦亮品牌,罗非鱼的含金量在逐年提升。特别是国内市场,茂名罗非鱼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内地喜欢用来做烤鱼。目前,罗非鱼活鲜远销四川、云南、东北地区等全国10多个省份,占总量的七成左右。
潘文伟和潘文豹是一对堂兄弟,年纪相仿,均为“90后”,两人的爷爷从70年代开始养殖罗非鱼,并且靠着养鱼成了村里的第一批万元户。如今两人一起上学、毕业,同时进入部队服役、退役,再到返乡接过父辈的罗非鱼事业。
近年来,茂名市把发展罗非鱼产业作为实施“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举措,先后出台了《茂名市罗非鱼产业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5年)》《茂名市罗非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着力推动罗非鱼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政策的推动下,罗非鱼国内市场也逐步扩大。“国内市场打开,价格也上来了,鱼不愁卖。”除开自家养殖场,潘文伟和潘文豹两兄弟每天还向周边养殖户收购五六万斤罗非鱼。
提到罗非鱼,市场上“吊水”罗非鱼是最紧俏的品质货。在“吊水”罗非鱼养殖场里,从养殖场捕捞回的罗非鱼,转到流动的地下水井水进行吊水暂养,其间不再喂养饲料。这种方式能促使罗非鱼排除体内的泥腥味,起到去腥减脂增加口感的作用。
“经过吊水一个多月的罗非鱼可以做成鱼生,每斤可以卖到十几元左右。”茂名市源丰渔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任雪洪介绍,经过吊水的罗非鱼会变得更加鲜猛,更加适合鲜活运输。
茂名是世界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罗非鱼养殖优势区域和出口加工基地,是“中国罗非鱼之都”和“世界罗非鱼产业优势核心区”。
依靠得天独厚的水质资源优势,茂名构建起种苗选育、养殖、加工、销售、研发等全产业链条,创建和推介“茂名罗非鱼”区域公共品牌,形成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地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2023年,茂名市罗非鱼养殖面积超26万亩,年产量26.22万吨,约占全省罗非鱼养殖总产量1/3,全国罗非鱼养殖总产量1/7;罗非鱼出口量8.1万吨,货值14.62亿元,出口罗非鱼总量稳居全国前列,全产业链产值约97亿元。
目前,茂名已建成省、市级罗非鱼标准化示范区8个、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罗非鱼生产主体)44个、规模化养殖场200多个,共有国家级良种场1家、省级罗非鱼良种场2家,规模罗非鱼种苗场20多家,建成罗非鱼种质资源库,保存优质种质50多个家系,年产优质罗非鱼苗约19.86亿尾;共有加工出口企业16家,有13家罗非鱼出口企业获得国外注册,年加工出口能力近48万吨,产品主销到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市罗非鱼养殖户超过1.6万户,罗非鱼及关联产业创造了逾10万个就业岗位,带动农户年收入增收3万多元。罗非鱼产业已成为茂名市出口创汇、就业增收的支柱产业。
南方+记者 邹祥亮
通讯员 钟孟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