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全会评论|顺德:闯将再出发,融湾当领跑

南方+

1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

9月29日,佛山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召开,提出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破除妨碍改革的思维定势、行为惯性和精神状态,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争当改革开放示范,立起大湾区极点城市的大担当。

回望四十多个春秋,佛山得风气之先,走出一条快速发展路子。改革基因植根血脉的顺德,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到大部制改革,再到率先建设高质量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验区,创造了县域经济的奇迹,连续十三年位居全国百强区之首。

争当排头兵,顺德推进产业再向“新”。图为顺德高新区。  戴嘉信 摄

争当排头兵,顺德推进产业再向“新”。图为顺德高新区。  戴嘉信 摄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新的时代呼唤新的作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建设的背景下,当佛山提出要着眼建设极点城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顺德必然要担起新的使命,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大胆、创新再突破,在融入湾区、融入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上争当领跑者。

时代给予了顺德机遇。今年6月深中通道开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加速融合,顺德是佛山对接大桥的“第一站”;9月,“黄金内湾”概念规划公布,要着力推动环珠江口三大都市圈聚势腾飞,佛山7个镇街拟纳入规划区,顺德占6个,包括佛山新城、陈村、北滘、伦教、大良和容桂。

“融湾入圈”,放眼佛山,顺德占据了区位和政策优势,加之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敢闯敢干的改革精神,让顺德能快速承接来自湾区的创新资源。但涌进来的资源如何更好承接?如何借湾区之力走向世界?将区位优势转化为资源胜势,是顺德需要思考的命题。

值得注意的是,经历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顺德的增长已略显疲态。过度依赖传统产业增量模式,停留在要素驱动层面,资源整合性不足,让顺德经济发展面临“失速”危机。湾区一体化进程加速的同时,顺德也面临着被虹吸的风险。

回归本源,改革是关键一招。刀刃向内,自我革新,顺德必须“跳出顺德,看顺德”,以开放之势聚发展之能,抢抓融湾入圈新机遇,再次吹响改革“冲锋号”。

争当排头兵,推进产业再向“新”。制造业当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关键着力点。作为万亿工业强区,“破与立,新与旧,取与舍”,是顺德必须面对的产业“成长之痛”,既要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也要为未来产业提供阳光雨露,才能与湾区创新协同有更坚实基础。

坚持企业为创新主体,截至今年三季度,顺德有3996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佛山市百强科技领军企业,占比超过佛山1/3;多家企业获国家和省级科学技术奖项,并成为全市唯一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地区。

做好“服务员”,营商环境再优化。两年前,顺德提出“打造最友好制造业强区”,一个“最”字,是自我批判,也是力求极致,全力推动服务理念、内容和方式变革,才能全面激发市场活力。

在要素支撑上做加法,在企业压力上做减法,今年以来,山姆会员店、光储充智能制造基地、世界500强企业京东相继“落子”顺德,本土环购总部、松宜电气等项目增资扩产,伊之密全球总部奠基,用“脚”说话的企业投去认可票,进一步巩固顺德在湾区产业中的地位。

发力“百千万工程”,建设高品质之城。一直以来,城市性不足和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是顺德发展的“短板”。直视问题,奋力追赶,今年,顺德提出攻坚“百千万工程”,扛起典型区建设大旗,激活和美乡村建设活力,启动三大片区建设,以水兴城,以城聚才,以开放姿态,吸引湾区创新人才到来。

风从海上来,潮涌大湾区。在向海而兴的湾区,水被誉为“流动的黄金”。顺德因水而生,依水聚财,开放改革造就了顺德经济的“底色”。当新的“黄金内湾”到来,当湾区各城市要素加速融合,顺德能否延续四十年的辉煌,增强改革锐气,构建更开放合作新格局?顺德的明天,值得期待。

撰文:蓝志凌

欢迎进入读者群。  南方+ 戴嘉信 拍摄

编辑 黄逸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