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教育评价改革难题?广东这场研讨会上专家大咖齐支招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近日,2024年区域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成果交流研讨会在深圳技术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多地的400多名教育评价专家大咖齐聚,共同分享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前沿的教育理念、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探讨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热点难点问题的破解良方。

2024年区域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成果交流研讨会。

2024年区域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成果交流研讨会。

广东是教育评价改革试点省,目前已推动全省9个地区、39所学校、293个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先行先试。本次活动评选出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优秀论文、典型案例和试点区、试点学校,旨在为全省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来为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区、试点校点赞吧!

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区(可多选) 深圳市罗湖区 茂名滨海新区 提交


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试点校 深圳市罗湖外语初中学校 佛山市顺德区西山小学高新区学校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联和吴汉小学 佛山市冼可澄纪念学校 佛山市南山湖实验中学 佛山市顺德区成美初级中学 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江义初级中学 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狮山中心小学 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有为小学 提交


警惕掉入“学业过剩陷阱”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认为,当下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教育倾向功利化的现状并未根本改变。

过去二十年里,刘坚带着团队在区域教育质量测评领域探索,总结出目前教育评价改革面临的三大挑战,分别是学业过剩陷阱、评价功利化以及如何构建世界一流教育评价标准体系。

什么是学业过剩陷阱?

刘坚表示,学业过剩指的是以获取标准答案和高分为导向,以死记硬背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育和评价的总和。教育发展若掉入学业过剩陷阱,容易使得学生因过度追求学业成绩而负担过重,进而影响身心健康。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

在刘坚看来,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教育评价体系,要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教育相适应,能真实反映学校在德育、美育、体育等方面的教育情况。

“这套评价不仅针对学生,还应该体现政府、学校和家庭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责任和作用,促进各方更好地履行职责,为学生健康成长、自主发展赢得更多时间与空间。”刘坚说。

当前教育评价改革面临什么困境?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院长胡中锋认为,在教育评价领域有一个“前置性困境”,根源在于当前教育工作者群体尚未形成统一的价值观体系,“很多教师的价值观念仍然停留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教育评价改革步履维艰,当前提出‘破五唯’,正是针对这一现状的具体举措”。

近年来,教育评价体系出现一系列新发展趋势,如更加注重创新精神、强化了对德育的评价、倾向于通过智能化与大数据手段开展评价等。

“教育评价应该重视师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胡中锋说,要加入学生日常表现评价,包括平时学习中的表现、道德综合评定、健康评价等,同时开展多元评价方式,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等科学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

虽然教育评价改革正朝着科学的方向迈进,但当前教育评价机制容易出现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情况,缺乏可持续性,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利,为什么?

湖南师范大学测评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杨志明认为,家长依然普遍关注中学的升学率,“大部分中学最引以为傲的就是清北进了多少人、奥赛考了多少个,即便学校不宣传,家长也会搜集传播”。

此外,尽管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开设了“强基计划”“英才计划”等众多招生渠道,并非唯分数论,但分数依然是衡量学生能否进入高等学府的重要指标。

杨志明对近两年清北的生源进行估算。

杨志明对近两年清北的生源进行估算。

“我们关注升学率,却对高校成才率缺乏全面统计和分析,这些通过高分进入高等学府、热衷于考研和出国留学的学生,能否在各自领域作出杰出贡献、以自己的方式推动社会进步?这个问题值得探究。”杨志明认为,需要努力打破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拔尖创新人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评价改革迎来了发展机遇和挑战。

广东省评价科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评价专委会主任委员蒋家傅。

广东省评价科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评价专委会主任委员蒋家傅。

如何全方位把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多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多维度评估学生的学习体验? 如何科学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减少无用的作业、低效的课堂、多余的考试……人工智能技术能搜集并处理海量数据,为破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遇到的一系列难题提供了“解题工具”。

广东省评价科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评价专委会主任委员蒋家傅认为,人工智能、大数据为全面、科学、精准的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有利于实现评价过程隐性化、伴随化,评价数据科学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等,“我们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推动教育评价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助力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广东省教育厅事务中心(广东省电化教育馆)原主任唐连章表示,要运用科学、先进的监测方式,对市域、县域教育“把脉开方”,指导各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要完善德育评价,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德育目标要求,指导全省各地积极探索德育评价有效途径,开展多样化德育评价,将学生参与少先队、共青团活动情况和学生志愿服务等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附: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和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论文获奖名单

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获奖名单

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论文获奖名单(一等奖)

新时代基础教育评价改革论文获奖名单(二等奖)

知多D

广东省评价科学研究会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于2023年12月成立,致力于开展教育评价科学研究和数智技术赋能教育评价的实践探索,为区域、各类学校(含幼儿园)教育质量监测提供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由近百名高校专家、研究机构知名学者、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专家、中小学(幼儿园)名校长(名园长)、名师,以及教育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和行业组织管理人员等组成。

南方+记者 陈理

通讯员 肖坚

编辑 钟展锋 陈梅玉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