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深处融、向实处合,佛职院点燃产教融合“新引擎”

南方+

深化产教融合,佛山再出招。9月27日,“功夫工坊”联盟成立大会暨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下称“佛职院”)产教融合项目启动仪式举行。

在这场活动上,佛职院不但牵头成立了服务“职教出海”的新平台——“功夫工坊”联盟,也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一口气推出12个高质量的产教融合项目。项目合作方中,不乏理想汽车、欣旺达等名企身影。

佛职院党委书记管雪表示,学校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努力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更深程度开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局面,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功夫工坊”联盟成立大会现场。佛职院供图

为“出海”企业培养属地化人才

在匈牙利的“功夫工坊”项目中,佛职院与全球锂离子电池领域领军企业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通过落实国际订单班、推进学校国际化办学为其培养属地化的专业技能人才,并在职业标准开发、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输出职业教育力量。

伴随着新一轮的企业出海热潮,海外中资企业对于属地化技能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教随产出,产教同行。佛职院发挥其作为佛山职业教育基地总部单位、佛山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牵头单位作用,发起成立“功夫工坊”联盟,无偿把“功夫工坊”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兄弟院校和合作企业,并授权联盟成员单位可独自冠名使用“功夫工坊”标识。

在功能定位上,“功夫工坊”联盟将打造成为职业教育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以中高职衔接、大中小微企业结合的方式,服务已出海的中资企业,助力更多中资企业“走出去”。同时,参与开发职业、专业、课程等标准,助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实施路径上,“功夫工坊”联盟将重点关注高端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工业等领域,以“中文+职业技能”的发展模式,开发和建设相关专业课程,大力推进国际学生教师交流、国际标准认证和国际职教合作交流等工作。

目前,“功夫工坊”已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挂牌成立,已有77家省内外中高职院校和“出海”企业成为首批联盟成员单位。

拓展协同育人“朋友圈”

活动现场,包括先进激光加工、AI+工业机器人、氢能汽车技术在内的12个产教融合项目集中启动。

佛职院展示新启动的12个产教融合项目。  佛职院供图

佛职院展示新启动的12个产教融合项目。  佛职院供图

不难发现,佛职院引入的合作企业中,几乎都来自本土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作为全国工业第四城,佛山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亟须一大批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产业工人。

佛职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欧阳永中介绍,针对产业所急需的技术和人才,佛职院创新与企业合作的体制机制,以风险共担的形式,开展相关技术攻关和技能人才培养。

面向重点产业领域,佛职院增加与企业的“粘合度”,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职教育人水准。

佛职院是国内最早开设氢能专业和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开设氢能汽车方向的高职院校之一。在此次揭牌、签约的项目中,就包含了佛山飞驰汽车氢能技术产业学院、佛山氢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通过校企合作,佛职院氢能专业的师生将可以与佛山仙湖实验室、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飞驰汽车等业界领先的机构、公司深入交流合作,掌握产业一线动态。

校知企,企亦知校。通过佛职院搭建起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上,企业实际上参与到了技能人才的培养与评价中。

在此次签约的“国产AI+工业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项目中,佛职院与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发挥各自优势,瞄准机器人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地方产业人才需求展开合作。华数机器人将深度参与到佛职院对相关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管雪表示,佛职院将不断扩大校企合作的优质朋友圈,并精心呵护这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资源。

新签约的“国产AI+工业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项目。   佛职院供图

新签约的“国产AI+工业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项目。   佛职院供图

带动教学科研水平提升

活动上,佛职院还与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签约。双方将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共建实训基地、促进成果转化。

近年来,佛职院着力提高科技研发及成果转移转化能力。近期,佛职院更是迎来历史上第一个获批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在此基础上,借助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平台优势,佛职院将进一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产教融合不但助推佛职院教学、科研水平提升,同时也将助力学校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佛职院同步启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佛山分公司合作,将推进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

一方面,佛职院将采用华为最新无源分光技术,对全校29栋建筑物11000余个信息点进行全光网络建设,光纤直达每一间教室、宿舍和办公场所。同时,无线网络将采用WIFI7进行覆盖。

另一方面,佛职院将开展基于校本数据中心的智慧校园云平台建设,建立数据驱动的一体化云平台系统,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底座”和“数字引擎”。

采写:南方+记者 邱日华 南方+见习记者 高雨宁

请添加二维码

编辑 梁彩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