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励 名企新篇】温氏股份:赋能“百千万工程”,助农村集体经济腾飞

南方+

编者按

青春云浮,三十而励!

时针拨回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云浮设立地级市,从此掀开云浮发展史上的崭新篇章。为庆祝云浮建市三十周年,进一步展现新兴县作为云浮融湾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担当与作为,《南方日报•新兴视窗》将推出“三十而励 名企新篇”系列报道,带大家走读温氏集团、翔顺集团、凌丰集团、万事泰集团、祥利集团等新兴名企的最新发展,展现新征程上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激发企业员工和社会大众的奋斗激情,礼献云浮建市三十周年!敬请垂注。


总部位于云浮新兴县的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氏股份”),创立于1983年,现已发展成一家以畜禽养殖为主业、配套相关业务的跨地区现代农牧企业集团。2015年11月2日,温氏股份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300498)。温氏股份始终坚持“精诚合作,齐创美满生活”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与股东、员工及各方合作伙伴一道精诚合作,向“千亿企业,百年温氏,打造世界一流的农牧食品集团”的企业愿景持续奋进,为推进中国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截至2023年底,温氏股份在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拥有390家控股公司、约4.59万户合作农户(或家庭农场),总资产达928.95亿元。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7.39亿元,同比增长13.48%;实现归母净利润13.27亿元,同比增长128.31%。

温氏股份总部。资料图片

党建引领:先锋力量迸发“红色动能”

党建引领是温氏实现百年大计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公司早在1996年成立了党支部,1998年升格为党总支部,2003年升格为党委,是云浮市第一家成立党委的民营企业。温氏股份党委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两新”百强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是广东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

目前,温氏股份党委直管的基层党组织41个(党总支部3个,党支部38个)。温氏股份党委在册党员1187名,党员平均年龄40.3岁,本科学历531名,硕士研究生学历294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学历39名),党员干部369名,其中公司高管党员比例为52%。

温氏股份党委坚持把党的方针政策作为企业的决策导向,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公司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助力地方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司党委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对标对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通过主题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员先锋行”活动,带动基层党组织积极创新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活动形式,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先锋、履职尽责作贡献。公司党委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推进“百千万工程”紧密结合,通过设立“党员助农先锋岗”,汇聚技术党员先锋力量,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为乡村振兴注入红色动能。

模式迭代:助力“百千万工程”

1986年,温氏开创“公司+农户”模式,带领农民群体以轻资产方式,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致富。随着经济、政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温氏“公司+农户”模式也在持续迭代升级,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贡献温氏力量。近年来,温氏股份积极探索推广“政银企村”“政银企村户”等多种多方共建模式,助力“百千万工程”,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022年,温氏股份与云浮市、区、县各级政府紧密合作,首创“政银企村”四方共建模式。这一模式以政府投资平台公司为投融资主体,银行为融资机构,企业为经营主体,农民为联农带农对象,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通过这一模式,不仅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增长,还促进了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实现多方共赢。2023年,云浮市与温氏股份合作的16个项目已全部建成并投产。项目预计可带动云浮市超500个行政村实现固定收益超5000万元/年,平均每村增收超10万元,激活村集体“造血”能力。

2023年,温氏股份在“政银企村”四方共建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发展“政银企村户”五方共建家庭农场模式,以发展标准化家庭农场为抓手,推动市场经济进一步延伸覆盖到自然村,助力破解自然村经济弱的难题。该模式由农户作为投资建设主体,按照温氏标准建设畜禽舍,与温氏合作养殖生产,政府对项目进行统筹规划。银行提供低利率、长周期的政策性贷款,企业提供免息借款,盘活村级集体闲置、零散土地资源,巩固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如今,在前期成功探索后,“政企村”“政银企村”“政银企村户”等多方共建模式广泛铺开,有力破解村级集体和农户经济收入薄弱的难题,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蹚出了一条可复制的路子。

科技创新: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温氏股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技术驱动成为公司40多年发展的四大核心驱动力之一。

温氏股份现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截至2023年末,温氏股份共获批建设有5个国家级、15个省部级科技平台,组建和培养一支以20多名行业专家、70多名博士为研发带头人,超过360名硕士为研发骨干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并与全国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长期开展深度的产学研合作,通过科技创新,掌握畜禽育种、饲料营养、疫病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整体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近年来,温氏股份每年研发投入数亿元,用于畜禽育种、饲料营养、健康养殖、工程与装备、环保与资源化利用、企业信息化、食品加工等方面的研究。2023年,公司启动“强技提质”三年大行动,加强创新资源投入,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温氏大稳养殖小区。资料图片

热心公益:全力履行社会责任

温氏股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致力于与利益相关方共创双赢,共同回馈社会。公司通过北英慈善基金会、温氏志愿者服务队来开展慈善事业,并结合自身发展特色和资源优势,为社区提供基础设施投资与支持性服务,促进社区经济水平提升和环境改善,持续回馈社区、投身公益,为构建和谐社企关系贡献自身力量。

1996年,温氏原董事梁焕珍女士和温氏共同捐资成立北英慈善基金会前身,专注于慈善公益事业。北英慈善基金会成立以来,在捐资助学、公共事业、助力乡村振兴、疾病救助、敬老爱老、赈灾及生态保护等方面持续投入,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贡献。28年间,北英慈善基金会累计向社会捐赠金额达5.57亿元,扶助贫困学生累计7500多人次,超过6000个家庭受惠于北英慈善基金会的资助。

温氏股份积极引领员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温氏志愿者服务队伍进一步壮大,志愿服务累计时长大幅提升。2023年,温氏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长4211小时,涉及26个志愿者服务项目,包括慰问环卫工人、创文志愿活动、无偿献血志愿活动等,保障各项慈善活动顺利开展,向社会公众传递积极奉献的正能量。

温氏股份数十年如一日守护“三农”事业,通过模式与技术优势,搭建起农户连接现代农业的桥梁,用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未来,温氏股份将持续贯彻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理念,继续依靠文化、模式、技术和责任四大驱动力,担负起产业科技融合发展的重任,为我国“三农”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策划:方镇彬 何勇

撰文:南方+记者 方镇彬

通讯员:温氏股份

编辑 李卓
校对 罗健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