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是金融政策“组合拳”落地的第三个交易日。A股三大指数大幅拉升,沪指在多空博弈下积极反攻,一举收复2900、3000点失地。
当天成交持续火热,交易金额达到11624亿元,在9月25日的基础上持续放量。全市近5000只股票上涨,无一板块下跌,再现“牛”市的盛况。
截至收盘,沪指报收3000.95点,涨幅为3.61%;深成指报收8916.65点,涨幅为4.44%;创业板指报收1714.14点,涨幅为4.42%。此外,沪深300报收3545.32点,涨幅为4.23%。
从板块来看,领涨的是酒类(7.96%),掀起了涨停潮,老白干酒、金种子酒等近20只个股涨停;大消费板块表现都不俗,食品饮料板块(5.69%)也排到前五,有13只股涨停。
房地产相关板块也掀起了涨停潮,房地产服务(7.27%)、房地产开发(6.97%)、装修建材(5.73%)的30多只个股涨停。
多空博弈激烈,A股低开高走
事实上,今天的市场让绝大多数股民捏了一把汗。
开局并不利,A股三大指数集体小幅低开,上证指数开盘报2893.75点,跌0.09%;深证成指开盘报8524.19点,跌0.16%;创业板指开盘报1638.53点,跌0.18%。
多空博弈激烈,开盘十分钟内,沪市一度翻红,被拉升至2900点以上,随后又变绿了。此前领涨的多元金融板块出现回调。
开市45分钟开始,大盘震荡上行,午盘以微涨的态势结束。早盘的成交额也比上个交易日缩量2468亿元。
有不少股民此时发出了“幸亏及时下车”的感慨,但是很快他们就后悔了。
下午开盘,多头开始反攻,沪指走出约45度的增长曲线,一路上行,直到接近尾盘,标志性的3000点被升破。
对于今日的多头资金,一位资深市场人士认为,“不像国家队的出手,更像是外资的入场。”他认为,随着美联储降息,海外资金进入像中国股市这样的价值洼地有明显动力。
这一波“牛”市的节奏,是被9月24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带起的。一行一局一会密集发布力度空前的政策“组合拳”,大力提振了市场。
回顾这三天的行情:9月24日,A股三大股指齐齐涨超4%,沪指收复2800点失地,还创下4年来的最大单日涨幅。9月25日,三大指数呈现高开后震荡回落的态势,但均以超1%的幅度收涨,成交额重新站上万亿元的高峰。9月26日,三大股指低开高走,涨超3%,沪指回到3000点,交易额继续放量破万亿元。
这样的盛况能否延续?是否预示A股行情的拐点到来?期待的“牛”市要来了吗?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聊一聊——
市场逻辑发生了哪些变化?
事实上,从经济学家到券商、基金,再到市场交易人士、普通股民,很多人嗅到了牛市的味道。支撑他们做出这个判断的背后逻辑是什么?
一是货币政策的巨变。西京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健表示,是“整个货币政策和金融治理的框架正在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中国传统货币政策向现代货币政策——QE、预期管理、央行多面手、相机抉择等的巨大转变。
在他看来,央行虽未直接下场买买买,但搭建了两条管道——“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间接将水源连到了资本市场。推出这种结构性货币政策为股市服务,在他看来是石破天惊的举措。
此外,他认为,一个更重大的信号是,政策层正在构建中国资产的“市值管理”体系,通过改善资产负债表和投资者预期,发挥出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这为中国资产迎来修复期埋下伏笔。
二是周期的拐点。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官陈果表示,美联储降息落地只是开始,后续一定会连续降息,催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他认为,未来一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是美元指数和美债利率下行的周期,给我们的货币政策带来更多空间。
他分析指出,本身的盈利周期,加上海外流动性拐点,叠加国内政策发力,A股会形成“由守转攻”的变化。在9月24日的政策落地后,他旗帜鲜明呼吁,“回调即是买入时机。”
三是经济的拐点。任何资产的上涨都无法长期背离基本面,中国资产的上涨背后离不开经济这块“压舱石”。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在2024年中国与全球经济论坛上发言指出,中国经济正处于从秩序恢复向资产负债表修复转变的关键期,观察中国经济复苏状况的“五个20%”现象已发生拐点性变化,宏观经济复苏有坚实基础。
“这五个20%”分别涉及失业、工业、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前三项已经在今年上半年缓解,后两项成为近期政策落地解决的重点。都说股市是风向标,今天消费和房地产板块大涨不是巧合,而是市场预期。
哪些资金将在A股集结?
对牛市而言,增量资金是必要条件。未来,多股资金力量将在A股集结。
一是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引入的资金。“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 让金融机构持有的证券类资产获得流动性,这样他们就大幅提升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让银行为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融资“护盘”。
二是公募基金。比如最近新发行了10只中证A500ETF,接下来还有更多ETF产品在路上。
三是险资。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天然具有耐心资本的属性,目前监管正在全面落实3年以上长周期考核,为险资入市扫清制度障碍。据招商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李湛统计,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末,险资运用余额较年初增长9.62%,其中财险和人身险合计持有的股票、基金规模较年初增加3062亿元,成为今年市场难得的增量资金。
四是海外资金。人民币汇率的回升增强了市场信心,吸引了海外资金的关注和流入。外资的参与为 A股市场提供了额外的资金支持,也有助于提升市场的活跃度和投资者的情绪。
五是平准基金。央行行长在9月24日的发布会上表示正在研究平准基金。平准基金是政府通过特定机构如证监会、财政部、交易所设立的证券投资基金,引导大规模资金积极入场,发挥“定海神针”功效,能够平抑市场的大幅波动。目前,市场已经在呼唤这项政策的出台,这笔增量资金的金额预期在万亿级。
南方+记者 张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