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保持长期紧密合作关系,今年9月,省委、省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去年12月,省自然资源厅与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签订框架合作协议,不断深化资源配置和政策在粤倾斜支持力度。日前,广东省委金融办、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在广州联合举办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为新时期多方战略合作加力提速推进。
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印发《关于政策性金融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通知》(下简称“《通知》”),明确我省政策性金融资金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重点投向及支持措施。
新要求——统筹合力落实全域整治目标
《通知》提出,要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一是要服务大局、政银协同,助力实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到2027年的目标,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发挥土地、金融、产业、财政等政策红利,组合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地方预算内投资、社会资本等资金。二是要分类施策、精准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重点支持以耕地集中整治、耕地提质改造、农用地集中流转等为核心的“农地+”项目及农村风貌提升类项目;珠三角地区重点支持工业用地整合提升、产业用地连片综合开发等低效、闲置用地整理项目。三是要省级部署、“项目为王”。各地谋划项目应按照“创先、进位、消薄”等要求,以县域为统筹单元,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统筹谋划项目,按规定纳入整治区域。
新思路——锚定目标细化资金发力方向
《通知》明确,政策性金融资金的重点投向要围绕实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良田集中连片、村庄布局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健康优美”的整治目标,助力我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农用地整理方面,通过耕地集中整治区建设,“林耕置换”“小田变大田”“多田套合”综合整治等措施,实现耕地布局优化、提质增效,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建设用地整理方面,分类推进村庄用地集约集中布局,引导不具备保留价值的空心村、地质灾害隐患点周边村等开展整村搬迁;可局部优化的村庄整理拆旧,腾挪建设空间。结合留用地以及其他低效用地开发,推动产业用地集中连片。
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海洋生态修复、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开展,培养红树林碳汇、废弃矿山土地再利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项目(EOD)。
新举措——全周期构建金融服务模式
《通知》提出,经省自然资源厅批复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所列土地整治内容及关联产业项目,可依法合规享受政策性银行在贷款期限、额度、利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国家开发银行已出台服务广东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方案,建立总分行联动的快速响应机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安排3000亿元中长期信贷额度专项保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方面资金需求,农发行广东省分行审批权限全面满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信贷额度。
在贷款期限方面,国开行广东省分行提出项目根据实际可享受最长达30年贷款期限,还款宽限期与项目建设期保持一致;农发行广东省分行提出项目根据实际可享受最长达30年贷款期限,个别项目可一事一议,还本宽限期根据项目情况弹性设置,宽限期内只需付息无需还本。
贷款利率方面,国开行广东省分行提出项目可享受重大项目优惠政策;农发行广东省分行提出项目贷款利率对标当地同业,享受农发行最优利率政策。
审批程序方面,国开行广东省分行为符合要求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在资料完备情况下,两周内可完成授信审批。
融资服务方面,国开行广东省分行将利用规划合作贷款、项目前期贷款等,对项目前期谋划提供全程全链条金融服务;农发行广东省分行表示各分支行主动服务对接,在政策培训、项目策划、融资方案设计等方面提供优先支持。
《通知》明确,省自然资源厅将会同政策性银行省分行等单位组建综合服务团队,从方案申请、项目谋划、项目入库、推荐融资、项目落地等环节共同指导各地。政策性银行省分行及各分支行将密切配合地方政府及融资项目实施主体优化金融服务流程,持续提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全链条全过程金融服务。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各地应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依法合规开展投融资工作。
《通知》的印发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要求与政策性银行深层次谋划重点领域战略合作的具体举措,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与社会资本的协同联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广东、投向基层,加快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落地实施,帮助广东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