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优质均衡创建①|年增公办学位3万座,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南方+

今年9月2日,在宝安区立新湖学校外,一年级新生刘无忧背着崭新的书包兴奋地与老师击掌,与她一同到校的还有自己读初一的姐姐。

从家到学校,刘无忧只知道路程不到十分钟,但她不知道的是,如今自己的上学路程比姐姐读小学时缩短了一半。

“我们已经来宝安十年了,虽然是非深户,但周边的几所学校也能申请,就是距离远了些。”

刘无忧的妈妈李女士说,自己家住宝安区福海街道稔田社区,年初还在为两个孩子小学、初中不同校而犯愁,五月份报名时便得知家附近的新学校今年开门纳新,于是毫不犹豫将两个孩子都送到了这所新建校。

作为超大型城市深圳中的人口大区,宝安全区常住人口超过450万,相当于每4个深圳人中就有一个生活在宝安,这也对宝安学位供需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随着以空前力度补短板,加速建学校、增学位,宝安直面群众“好上学”“上好学”等急难愁盼,与李女士一样,“送娃上学更近了,家门口就有好学校”成为越来越多宝安家长的共识。

今年,宝安区12所公办义务教育新校(9所新建校、3所原借址办学现迁回新址的学校)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5740座、公办学前教育学位4410座,持续大规模、高质量的学位建设让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色更高,市民获得感更足。

PART.
0 1

年均3万座

新增学位贡献值拉满

新增人口爆发式增长、学位高需求与可建设用地紧缺,这是几年前摆在深圳全市各区面前的难题。

教育体量占比全市1/5,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数就达37.4万人,这是宝安教育当下的的确确的区情。

37.4万人是一个什么体量?横向看,相当于大连市全市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这也使得宝安学校学位建设工作历来备受关注,每一年都高票入选宝安民生实事。

为此,宝安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第一战略”,全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仅2021至2023年,三年共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9.16万座,接近“十三五”总增量的两倍。其中新建学校广受好评,家长满意度高,真正实现建一所优一所,办一所优一所。

年增公办学位3万座,宝安如何端稳“学位供需”这碗水?在大规模的学位建设中,宝安注重顶层设计,强化投入保障,探索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制机制。

“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宝安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区委书记、区长亲自挂帅,对全区学位建设工作通盘部署。”宝安教育局规划建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保学位增量上,宝安区教育局牵头制定了宝安“十四五”学位建设规划,与发改、规资等部门加强联动,为项目的审批、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宝安区每年投入约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保障教育事业正常运转。

强有力的投入保障,得以让学位建设有效推进,大校额、大班额等问题在宝安正逐渐被缩小。

PART.
02

发力西北部

哪里有需求就在哪里建学校

今年9月,在宝安中学(集团)第二实验学校首届开学典礼上,初一学生罗含章作为新生代表在发言中难掩喜悦之情。

罗含章就读的学校正是位于今年宝安新建成学校中的最北部,坐落于学位需求旺盛的松岗街道,学校高标准规划建设3780个优质学位,一落成便成为周边居民心中的人气学校新校区。

哪里有需求就在哪里建学校,近几年宝安通过人口数据监测,持续让学位与需求精准匹配。

在宝安今年新建校(园)中,有11所新校、7所新园布局在新设街道和西北部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片区。11所新校中,航城、沙井、松岗、石岩四个街道各2所,福永、福海、新桥三个街道各1所。各街道瞄准核心矛盾,在加快学位建设供给上下功夫,让宝安区基础教育资源布局更加均衡,结构更加合理。

超常规兴建学位,衍生出更高效的建设模式。

在学校建设中,宝安区探索了一系列创新手段和举措。航城学校南校区、立新湖学校、宝安中学外国语学校(集团)博雅学校、会展实验学校等一批新校,借助EPC模式、装配式建筑等先进建造模式,仅用1年左右时间就建成并投入使用。

“我的学校是一所搭积木式的‘模’法学校。”位于宝安区福海街道的立新湖学校是宝安区首批永久性模块化学校,学生们对这所特别的学校赞不绝口。

何为模块化学校?模块建造是采用工厂制造的集成模块,在施工现场组合而成的建造方式,该项目与传统建造相比,不但可以有效应对地块狭小、容积率高,还可有效压缩整体建造工期30%~60%,建筑垃圾减少80%以上,从而实现快速建造、智能建造、绿色建造、品质建造。

也正是得益于高效的建校模式,新生刘无忧才能获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机会。

PART.
03

践行真集团

优质资源覆盖每个街区

持续的大规模学位建设,极大地缓解了宝安娃上学的压力,但宝安没有懈怠,在不断加快学位建设、满足硬件场地教学所需的同时,坚持向内涵要质量。

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公布,其中提出,“完善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管理办法及运行机制,促进校际间管理、教学、教研紧密融合,强化优质带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快实现集团内、学区内校际优质均衡。”

而关于集团化办学,宝安已经实施多年。

2015年以来,宝安区先后成立了宝安中学(集团)、新安中学(集团)、宝安职教集团和宝安幼教集团,四个集团成立后均取得了显著的办学业绩,形成了宝安区教育品牌效应。

9月24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第一批广东省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名单的公示》,宝安中学(集团)、新安中学(集团)、宝安幼教集团榜上有名,意味着宝安集团化办学已走在全省前列。

在学位狂飙中,集团化成为宝安推动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

2022年,为促进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宝安在原有四大教育集团的基础上,新增5个公办中小学教育集团,优化扩容2个原教育集团,实现了全区10个街道的全覆盖。

2023年,宝安区集团化办学版图进一步扩大,再新增4个公办中小学教育集团,公办中小学教育集团总数达11个,集团化学校共65所,集团化办学辐射带动成效日益凸显,全区优质教育资源布局更加均衡。

集团成立后,如何做到“真集团、真优质、真均衡”?2023年,宝安区率全市之先,对公办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进行督导,一方面针对新建集团校开展专项督导,推动基础建设和基本工作做到位;另一方面针对老牌集团,开展综合督导评估,以督导评估专业的视角指导集团高质量发展。

在新建集团校专项督导上,宝安从基础建设和辐射带动两个指标督促集团按方案办学,让“上好学”在集团化办学中得到落实。去年底在老牌教育集团综合督导评估中,分别邀请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长沙市天心区教育局参与开展对宝安中学(集团)、新安中学(集团)的综合督导评估。

深圳市教育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宝安区从区级层面对教育集团开展综合督导评估工作,既是对教育集团办学工作的整体检阅和有力推动,也是在教育督导机制方面富有示范意义的创举,必将为深圳市教育督导工作带来新突破。”

今年,宝安区继续通过名校长建新校、名校带新校、集团化办学等途径,让每一所新建校“建一所优一所,新校即名校”。一批新校成为宝安中学、新安中学、西湾小学等教育集团成员校。在新校筹建之初,便遴选筹建负责人,将办学理念贯穿设计、建设、办学全过程,加速助力了新校高起点开办,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让群众真真切切享受到教育改革的红利。

建设是基础,办学是关键。数量、质量双向攻坚毫无疑问是宝安促进教育优质均衡的明亮底色。

写好学校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着力锻造“宝安教育”金字招牌,宝安,正大步迈向教育强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统筹:陈树民 龙女

撰文:徐峰

编辑 孙梦圆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