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岭南“丰”景如画。一座座高效生态养殖小区里,自动喂养设备高效运转;一个个纤尘不染的车间内,鲜活的肉鸡经过高速运转的流水线“冰鲜上市”。
奔忙的景象,向上的气息,构成了温氏奋斗者的姿态。纵览四十年筚路蓝缕、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温氏首创的紧密型“公司+农户”模式构成了企业持续增长和壮大的主要驱动力,并与时代同频共振,迭代升级为“公司+养殖小区”“政银企村”等模式,在产业振兴、联农带农等方面交出企业的优秀答卷。
一个企业有其基因和核心优势,温氏“联农带农”初心不变,从传统养殖到现代化小区,从地方实践到影响全国,将千万农户和多元主体纳入产业链条和共建共享体系之中,为中国农业产业化和共同富裕作出积极的贡献。
温氏依靠文化、模式、技术和责任四大驱动力,加速实现“千亿企业,百年温氏,打造世界一流的农牧食品集团”的愿景。受访者供图
模式迭代升级
葆有变革的活力
2005年,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的农民黄志松与温氏开始合作养鸡,此后数次重建鸡舍扩大生产规模。19年来,黄志松从一个年出栏2.5万羽黄鸡的“小户”发展成为年产能13万羽的职业农户,累计上市超百万羽肉鸡,获得养殖收益超过330万元。“我把养鸡当做终身奋斗的事业!”黄志松不满足于自己致富,还积极带动亲友邻里加入温氏养鸡。
如同黄志松一样,全国4万多名农户投身温氏合作养殖,无论市场如何波动,稳定获取收益,一同书写了“精诚合作,齐创美满生活”的致富篇章。
故事从20世纪80年代讲起,彼时,温氏集团在养殖黄羽鸡过程中发展形成了紧密型“公司+农户”合作方式——在联动机制上,温氏统一为合作农户提供种苗、饲料、药物疫苗、技术、回收销售服务,农户负责饲养环节,公司承担市场风险。在上世纪80、90年代创业探索期,温氏开启了全员股份制,开启了与华南农业大学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开启了养鸡、养猪齐头并进的产业布局……温氏的业务模式、企业发展理念、企业核心文化,基本在这一时期形成。
2000年迎来跨越发展期,温氏产业加快布局全国,衍生了“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等多种模式。
如今,“政银企村”模式正成为适应新时代乡村集体经济发展需求的升级版模式。云浮从2022年5月起探索“政银企村”合作方式,温氏参与了16个养殖小区项目,涉及肉鸡、肉猪和肉牛。此模式中,除了企业、农户的参与外,还撬动了更多利益相关方的力量——地方政府、银行、村集体,由地方政府统筹各类涉农资金、提供规划指导,银行提供助农低息贷款,行政村做好土地整理流转、关系协调。在2023年底,项目涉及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收入已全部突破15万元。
目光进一步聚焦到自然村,养殖带动增收致富的故事持续上演着。通过“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企业+自然村+能人”共建美丽牧场,唤醒自然村的经济内生动能。
“政银企村户”共建养殖小区在云浮遍地开花,是温氏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带动更多的利益相关方实现共同富裕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此番由传统“公司+农户”模式再创新,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温氏的运营能力,共建的主体进一步扩大,为当地缺少资源的行政村、自然村提供了可持续造血能力。
技术赋能发展
诠释坚守的精神
2021年8月,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遭遇了一场大暴雨,商墓村生态肉鸡养殖小区的农户陈永平十分焦急,南浔温氏迅速派员响应,联系了多台大型抽水泵,解决了小区的“水患”,保险公司第二天就上门定损理赔;2023年深秋,多个台风给广东云浮带来持续的强降雨,新兴县簕竹镇家庭农场主张永红担心鸡舍积水小鸡受冻,这时,温氏服务部主任带着技术人员全体出动,上门细细指导,化解了他的慌乱。
无论是在农户大棚、家庭农场,还是在养殖小区,4万多合作农户安心发展的背后,始终有着温氏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愈加完善的服务。
在历年应对禽流感、非洲猪瘟以及各种市场风险挑战时,温氏总是以责任为行动核心。温氏掌握了畜禽育种、疾病防控、饲料营养、环境技术、数字化技术等五大核心技术。现代养殖强调集约化、智能化、信息化、节能化,温氏多年来发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创新,积累的畜牧科技成果广泛运用在畜牧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加工环节的精准化,营销环节的品牌化。目前,温氏累计拥有国家畜禽新品种12个,其中猪品种2个、鸡品种9个、鸭品种1个,品种培育技术行业领先。
温氏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组建了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猪禽种业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15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与全国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长期开展深度的产学研合作,人才队伍里有20多名行业专家、70多名博士为研发带头人,超过360名硕士为研发骨干,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8项,省部级科技奖项93项。
在这个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的历程中,温氏全力为农户提供生产要素、技术、管理与市场服务,一方面持续推进农业产业一体化、园区化与规模化发展,一方面培育合作农户转型为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现代技术为传统农牧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越来越多没有养殖经验的农户提供了增收机会。对于与温氏的合作农户来说,小到设备使用,大到肉鸡生病,所有问题都能寻求公司应对解决,“小白”也能变身“准专家”。
乘势而上,向“新”跃升。2023年,温氏股份启动“强技提质”三年大行动,在育种、营养、环保等领域已投入20多亿元技改资金,登上“全国工商联科技创新民营企业”“2023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2023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榜单。
朝气持续焕发
书写发展的新篇
1983年,广东新兴县七户八个农民凑了8000元,办了一家小小的鸡场;40多年后,小鸡场成长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市值超千亿元。
温氏从当年的“一叶小舟”变成一日千里的“万吨巨轮”,创造了中国农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传奇。
从精准扶贫到如今的乡村振兴,温氏从未缺位,一直以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带动强镇兴村富民。
作为以畜禽养殖为主业、配套相关业务的跨地区现代农牧企业集团,截至2024年上半年,温氏股份已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拥有控股公司387家、合作农户(家庭农场)约4.58万户、员工6万多名。2023年温氏股份上市肉猪2626.22万头、肉鸡11.83亿只,4万多户合作农户获得总收益超1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上半年,温氏实现营业收入467.39亿元,同比增长13.48%;实现归母净利润13.27亿元,同比增长128.31%。
一连串数字的背后,印证了温氏稳健经营的实力,洋溢着“精诚合作,齐创美满生活”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
温氏始终把联农带农作为业务主旋律。1986年,温氏首创“公司+农户”模式,自此持续把技术、资本、营销、品牌等优势资源链接广大农户,随着“政企村”“政银企村”“政银企村户”等共建养殖小区广泛铺开,更多主体融入了这条共富产业链。
“带富力量”也辐射到了更大的范围。从1996年温氏跨省发展向全国复制“公司+农户”模式开始,“带农增收、共创美好”的故事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虽然温氏“公司+农户”模式的内容在变化,但充分保障农户收益的核心价值却从来没变。
30多年来,温氏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以多样公益行动回馈社会,在捐资助学、公共事业、助力乡村振兴、疾病救助、敬老爱老、赈灾及生态保护等方面持续投入,北英慈善基金会28年间累计向社会捐赠金额达5.57亿元。2024年初,全国工商联发布了《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2023)》,温氏股份入选。
铺展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温氏正依靠文化、模式、技术和责任四大驱动力,担负产业科技融合发展的重任,以创业者和奋斗者的姿态,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加速实现“千亿企业,百年温氏,打造世界一流的农牧食品集团”的愿景。
■数读
截至2024年上半年,温氏拥有合作农户(或家庭农场)4.58万户;2023年,合作农户养殖收益达到108亿元
2023年,发展乡村振兴项目503个,投入乡村振兴项目资金达6.14亿元
截至2023年底,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8项、省部级科技奖项93项
北英慈善基金会成立28年以来,共奖励和扶助学生7500多人次
2023年获“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称号、“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称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项
撰文:崔洪铭 温氏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