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红色革命遗址】庙仔岗农会遗址和赖松柏烈士故居

史志清远
2024-09-25 21:43
+订阅

清远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五四运动后,清远地区的进步青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积极投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在清远地区建立组织时间比较早、活动时间比较长、党员人数也比较多,在广东党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清远人民在开展革命斗争过程中,留下很多红色革命遗址,这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红色历史的见证,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为便于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系统深入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清远人民为民族解放事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谱写的光辉篇章,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我们连续推出清远红色革命遗址简介。

【清远红色革命遗址】庙仔岗农会遗址和赖松柏烈士故居

赖松柏(1901—1928),出生于庙仔岗村。1924年冬,石板乡农民协会正式宣布成立,这是清远县的第一个农会。1925年初,首先在县城公开建立清远县农民协会筹备处,以指导和组织全县的农民运动。1925年赖松柏参加第三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其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回到家乡积极组织农会,和赖彦芳等人先后发动家人及庙仔岗、灯盏岗、车公咀的农民,成立庙仔岗农会,农会机关和活动中心设在赖松柏祖屋。此后,太平、回澜、山塘、三坑、高田、珠坑、河洞纷纷成立农会。1926年初,清远县农民协会(以下简称“县农会”)正式成立,黄俊廉任执行委员长,赖松柏、刘清任执行委员。到1926年初,清远县有县农会,3个区农会,122个乡农会,会员9587名。其中,庙仔岗农会是3个区农会之一。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清远县建立起县、区、乡三级农会,农民运动蓬勃发展。赖松柏在担任执行委员和县农民自卫军常备大队大队长期间,多次带队打败反动民团的围攻与反扑。

1927年国民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清远党组织奉命应变、转移,组成“非常时期特别委员会”,赖松柏任特委委员。4月下旬,叶云龙、赖松柏奉命率280名清远农军骨干与北江各县农军集结韶关,组成北江工农自卫军北上,赖松柏任第三大队副大队长。8月1日,赖松柏参加了南昌起义,并在二十军三师六团先后任连指导员、中队长、营长。1927年10月15日,赖松柏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委员(第一个清远籍省委委员),并回清远组建清远工农革命军独立团,被任命为团长。12月3日,发动清远暴动,一度占领清远县城。1928年4月13日,赖松柏再次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当年春夏间,赖松柏在广州瘦狗岭石场以打石工作掩护秘密活动时,被叛徒出卖,为避免更多同志被捕,赖松柏主动站出来让叛徒指认而被捕,从而帮助3位战友脱险。不久,赖松柏被国民党当局枪杀于广州南石头监狱,牺牲时年仅27岁。

庙仔岗农会遗址——赖松柏祖屋位于清新区太和镇五星行政村,为赖松柏爷爷赖四公于清代时所建,为传统的三间两廊结构,灰砂舂墙,建筑面积110平方米。大革命时期曾被反动民团放火焚烧,遭到破坏,现已遗迹无存。

赖松柏烈士故居始建于清末,为赖松柏父亲赖北佑成家后,在祖屋后另建,赖松柏就出生于此。该屋坐北向南,原为三间两廊,灰砂舂墙,杉木结构瓦屋,占地110平方米。大革命时期,曾被反动民团放火焚烧,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又遭日军破坏,残破不堪,现只留下一个“井”字形房间,占地20平方米,墙脚墙身均保留着原始结构,为杉木瓦屋顶。

赖松柏祖屋——庙仔岗农会遗址

赖松柏烈士故居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