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 向新行|梅州兴宁:奋力跑出苏区全面振兴发展“加速度”

南方日报 南方+

广东兴宁医疗器械产业园从无到有;梅龙高铁通车运营,跑进“高铁350时代”;两镇六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城乡面貌巨变,居民生活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幸福……近年来,粤北小城兴宁市的喜人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作为梅州市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兴宁市牢牢扭住实体经济、乡村振兴两大重点,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头号工程来抓,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奋力跑出兴宁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发展“加速度”。

今年上半年,兴宁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7.69亿元,比增4.4%;规上工业增加值13.61亿元,比增1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58亿元,比增2.1%。

回望“奋进路”,踏上“新征程”。乘着国家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东风,兴宁市紧抓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大时机,把握梅龙高铁开通的机遇,坚持产业为本、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向“高”而攀

做强两个主导产业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沿着笔直宽阔的工业大道,来到位于叶塘镇的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道路两旁厂房林立、布局合理、绿化完善。

在位于工业园的广东兴宁医疗器械产业园中,辰浩医疗科技(广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辰浩医疗”)组装车间内,工人们正熟练组装着助听器。辰浩医疗是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Ⅱ类医疗器械生产高科技企业,于2020年落户兴宁,2022年辰浩医疗搬迁至如今的新建厂房。

负责人梅文杰介绍,新厂区投产后,公司逐步扩大产能,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把控。“我们现有8条生产流水线,200多名工人,目前都在加班加点赶付订单。用工面临部分缺口,镇政府会定期帮我们到各村(社区)招聘,及时解决用工难题。”梅文杰说,今年上半年,辰浩医疗产值5210.4万元,同比增长89.6%;税收35.56万元,同比增长388%。

兴宁市在装备制造、精密仪器等工业产业方面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借力自身产业基础优势,瞄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风口”,2022年初,兴宁市提出建设医疗器械产业园的发展愿景。半年后,广东兴宁医疗器械产业园正式揭牌,从思路形成到落地,产业园的建设跑出了“兴宁速度”。

如今,瞄准百亿园区目标的广东兴宁医疗器械产业园已成为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梅州市人民政府、兴宁市人民政府三方合作共建的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吸引20家企业注册,30家企业意向入驻,成为全省唯一一个纳入省级创新服务名单的医疗器械产业园。

一直以来,兴宁市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以稳链补链强链延链为重点,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医疗器械2个主导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兴宁市举全市之力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兴宁片区),持续深化“放管服”等政务服务改革,精心谋划9类117个融湾项目。

同时,兴宁市强化用户思维,全面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打好增资扩产、招商引资、要素保障、政策兑现等“组合拳”,聚力壮大医疗器械、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在园区建设方面,兴宁市抢抓建设省级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重大机遇,积极盘活闲置低效土地,园投公司市场化实体化开始运营,做强医疗器械产业园、兴宁·天河创新产业园、互联网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兴宁产业园区提质增效。

2024年1—7月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5.92亿元,比增18.08%;规上工业增加值6.51亿元,比增25.3%;税收0.9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54亿元。

向“新”而行

带动三产融合发展 激发现代农业活力

今年7月,广梅预制菜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签约暨兴宁鸽“政企银村”项目启动仪式在叶塘镇北塘村举行。

根据协议,广梅预制菜产业投资基金将出资2000万元,用于金绿集团增资扩股,助力“兴宁鸽”品牌在产业升级、效益提升、联农带农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广梅预制菜产业投资基金是全国首支由园区引导成立,并重点为园区配套服务的预制菜股权投资基金,旨在通过金融杠杆赋能广梅预制菜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

“我们创新实施的‘政企银村’共建肉鸽养殖小区模式,通过党委领导、政府搭台、企业运营、银行融资、村集体入股、农户入驻共建养殖小区,大力发展现代肉鸽养殖,将进一步巩固提升兴宁鸽的联农带农效益。”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波说。

兴宁市有着养殖肉鸽的传统。近年来,该市着力擦亮“兴宁鸽”特色产业品牌,积极推动肉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努力构建形成“优质种鸽繁育、肉鸽规模养殖、产品生产加工、品牌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让“兴宁鸽”区域公用品牌产品走向全国。

如今,兴宁肉鸽年出栏量高达5750万只,占梅州总量的68%,占全省总量的15%,成为了广东重要的肉鸽产地和集散地。

“兴宁鸽”的品牌打造是兴宁市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的一个标杆。

作为农业大县,近年来,兴宁市大力发展兴宁肉鸽、丝苗米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扎实推进油茶、预制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支持一批加工企业全面发展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拓展和完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与此同时,兴宁市坚持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大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改革,在黄槐、黄陂、合水、龙田、叶塘、径南6镇系统实施农用地整理、建筑用地整理、低效用地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全市取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624.78亩,解决水田指标181.72亩。

在引进项目破解农业发展困境,聘请社会能人为乡村振兴添“智”的同时,兴宁市还不断完善乡村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兴宁市持续抓好10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以“绣花”功夫做好“拆、改、建、管”四篇文章,大力推动道路提升、中小河流治理、农房风貌管控、生活污水处理等,因地制宜建设“四小园”,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向“优”而进

完善基础设施“硬条件” 构建优质生活圈

9月14日,随着梅龙高铁通车,兴宁南站也正式开通运营。

整体如同“大花灯”的兴宁南站站房,中间部分结合兴宁“大学校长摇篮”美誉,造型仿佛一顶博士帽,站房两侧则融合了客家传统民居元素,采用大面积白墙、小而多的方形开窗、微微上扬的青瓦屋檐等设计展示独特魅力。候车大厅点缀了花灯、围屋等元素的装饰,不少旅客在这里等待上车。

站前广场划分合理,四通八达的道路、全新的公交站场等一应俱全,绿植花木装扮其间,吸引不少市民游客“打卡”拍照。

梅龙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区域连接线龙龙高铁西段组成部分。新设立的兴宁南站是梅龙高铁的重要站点,其开通运营极大提升兴宁市的交通便利性,使兴宁市至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列车最快运行时间缩短至1.5小时左右,为市民出行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对进一步推动梅州兴宁老区苏区加速“融湾入海”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与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兴宁市近年来不断加快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积极主动融入大湾区1.5小时“经济圈”“生活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融湾发展“硬环境”进一步改善。目前,G35济广高速兴宁至寻乌段线位调整(复线)工程、梅河韶高速、梅州至汕尾铁路等一大批项目都在顺利推进中。

与此同时,兴宁市充分发挥文化、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今年4月,兴宁市人民医院新院区迎来首批住院患者。该项目是广东省重点项目、梅州市重要的民生工程,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建设,建有门诊医技综合楼、住院楼、传染科楼、核医学门厅楼等,装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是一座花园式、现代化医院。

新医院落成投入使用,不仅优化了兴宁医疗资源配置,更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近年来,兴宁市以办好年度“十件民生实事”为基础,健全城乡就业服务体系,优化县镇村教育资源配置,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建设,持续推动教育、医疗等惠民事业提质增效。

同时,兴宁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一体推进“零投诉”机关、“无信访”单位、“无信访”村(社区)创建,探索“智慧党建+全科网格”治理模式,积极推广径南数字治理“陂蓬模式”和永和、刁坊“智慧治理”经验,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兴宁、法治兴宁。在连续三年平安广东建设考评中获评优秀等次后,兴宁市获授2023年度“平安鼎”。

 数读 

●2024年上半年,兴宁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7.57亿元,比增4.1%

规上工业增加值11.64亿元比增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25亿元比增2.8%

●2024年上半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1.89亿元,比增17.26%

规上工业增加值5.52亿元比增22.4%

税收0.85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

 案例 

兴宁市上半年招商引资项目数量位居梅州第一

招商引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今年以来,兴宁市充分抓好省直部门纵向帮扶、支援机遇,紧扣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突出发展医疗器械特色产业,聚焦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坚持“一把手”招商、探索委托招商等,汇集资源合力打好招商引资“组合拳”,上半年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8个,计划投资总额53.46亿元,在全市各县(市、区)中排第一;完成梅州市下达的年度任务84亿元的63.64%,超时序进度13个百分点。

上半年,兴宁市持续压实“一把手”招商责任,兴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共外出招商考察对接企业103家次、商(协)会13家次,促成中伟科技、恒泰精密、安普电气、丹旺医疗等13个优质项目落户。

同时,兴宁市积极抢抓三方共建医疗器械产业园机遇,进一步擦亮省药监局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服务重点地区品牌,强化沟通协调,在省医疗器械所、商(协)会等处设立专项宣传栏,提高广东兴宁医疗器械产业园曝光率、知名度,致力扩大“朋友圈”,拓宽“线索源”。

兴宁市牢固树立“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的理念,探索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为医疗器械产业园提供专项招商服务,精准聚焦招引目标、方向,大力招引医学影像与先进治疗设备、体外诊断仪器及试剂、高端医用耗材、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等生物医药项目,着力推动广东兴宁医疗器械产业园发展。

医疗器械产业园新增医疗器械注册企业4家。其中,嘉琪科技、君丰医疗、丹旺医疗已签约落户;丹旺医疗已取得Ⅰ类产品备案证6张,正在申报Ⅱ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至目前,共推动在兴注册医疗器械企业26家,共取得Ⅱ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13张、Ⅰ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证12张、生产许可证4张。

 亲历 

与小城结缘20余年

助力把漉菜打造成兴宁特色产业

“将晒后的芥菜,在76摄氏度的温泉水中漉2至3分钟,细胞壁不会被破坏,漉过后的菜就不会酸。”在兴宁市叶塘镇,陈伟正向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们介绍兴宁温泉漉菜的制作方法。

1972年出生的陈伟是河南人,但其与粤北小城兴宁结缘已有20余年。2003年因工作需要,陈伟从广州调派到位于兴宁的广东明珠集团,在参与国企改制的上市集团企业工作。

也正是在这期间,他与兴宁的农业企业家结识,开始以自身资源帮助农业企业发展。2015年陈伟转战广州工商学院从教。虽然已从事与农业完全不相关的教育工作,但陈伟始终惦记着兴宁农业农村的发展情况。

此前他曾为叶南渔村的经营出谋划策,让这家餐饮店逐渐从小店做出名气。餐饮店的老板想把口碑继续做强,便再次找到陈伟,谋划发展兴宁漉菜产业。

漉菜是兴宁客家传统特色菜,其生产食用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曾任兴宁县令的祝枝山在品尝过后,曾挥笔题词“齐昌漉菜闻名扬”,让兴宁温泉漉菜声名远扬。

每到冬天,兴宁市叶塘镇家家户户都会种些芥菜,利用天然温泉水,烫制成脆爽的漉菜用作佐餐之需,也有小部分农户制作成真空包装出售。

兴宁有如此好的特色产品,为何不利用起来?在陈伟的建议下,叶南渔村突出温泉漉菜特色,开发出多样化产品,在做强店铺口碑的同时,极大提升了温泉漉菜名气。

2023年7月起,陈伟又有了新的身份——兴宁市“产业村长”。“这意味着我身上的责任和担子更重了,将以此为新的契机,汇集资源,做好科技支撑帮扶与市场营销帮扶建设,从产业科技创新入手,积极融汇一二三产业,助力兴宁漉菜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陈伟说,他如今最大的心愿是助推兴宁成为“中国漉菜之乡”。

来源 南方日报、南方+

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钟思婷


编辑 马吉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