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袁崇焕诞辰440周年。为深入挖掘袁崇焕精神内涵、探寻其现代表达,大力弘扬袁崇焕爱国精神、打造袁崇焕文化IP,9月21日至22日,袁崇焕精神研究及现代表达学术研讨会在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袁崇焕精神内涵与现代表达,为先贤精神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研讨会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文物局)、南开大学故宫学与明清宫廷研究中心、暨南大学中外关系研究所主办,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承办。
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馆长孟穗东在致辞中表示,袁崇焕是从东莞走出的杰出历史人物代表,不仅是明末爱国典范,更是反映明末清初历史进程和岭南人文的一扇重要窗口。袁崇焕纪念园是传承和弘扬袁崇焕精神的重要阵地,有责任也有使命将袁崇焕的精神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举办袁崇焕精神研究及现代表达学术研讨会,是打造袁崇焕文化IP的重要一环,希望能为袁崇焕核心精神挖掘及袁崇焕与东莞城市精神链接提供有力支撑。
主旨发言环节,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部主任委员、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支平重点谈了袁崇焕的爱国精神。他提到,评价袁崇焕的历史功绩应回到他的时代,在明朝危急存亡之秋,袁崇焕毫无保留地奉献,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是当之无愧的爱国将领。
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开大学故宫学与明清宫廷研究中心主任何孝荣回顾了袁崇焕在辽东一带的征战经历。于国危难之时,袁崇焕敢于单骑出关巡查军情;满朝文武谈辽色变时,他敢于毛遂自荐戍守边疆,并在边关主动作为;高第主张弃城时,他敢犯上颜,坚持正确的军事主张,而后接连取得了宁远、宁锦大捷。何孝荣总结道,“担当”二字贯穿了袁崇焕一生。
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时龙从三个层次对袁崇焕精神深入分析。一是袁崇焕对自己的职责认知明确,袁崇焕初到辽东时曾言:“若罪过委之于人,任事之心非笃;成败听之于数,报主之念未坚。”二是他十分强调守土有责,“所守之地,即信也。信之不可渝,而死生以之也。所司之事,即其业。业若素之,而身命亲焉者也。”三是他做事成功不避讳毁誉,“凡有利于封疆者,俱不利于己身者也。”陈时龙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行为,剖析了袁崇焕在担当与职责等方面所表现出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貌。
袁崇焕精神研究及现代表达学术研讨会。
暨南大学原历史系主任,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正刚教授针对袁崇焕史料挖掘较晚、早期资料难以保存及其核心精神难以形成特色表达等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在刘正刚看来,有关于袁崇焕的史料挖掘始于乾隆时期,有赖于清末民初粤籍爱国志士的搜集梳理,文献资料的断层造成了袁崇焕精神文化传播中特殊的时代印记。然而,袁崇焕的历史地位是有史可依、毫无疑问的,对袁崇焕核心精神的提炼,除了要与当代主流价值观契合,也要注意把握其关键性时代节点,总结其军事思想理念特点,形成高度凝练的特色表达。
暨南大学中外关系研究所副教授王荣煌系统总结了袁崇焕历史评价的演变。乾隆时期以来,不管是学术界还是民间,袁崇焕的历史评价主要是正面的。东莞、平南、藤县三地之所以反复争夺袁崇焕籍贯属地,也是因为袁崇焕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文化名人。袁崇焕身上所体现的崇高道德品质,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文化强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上,东莞需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袁崇焕无疑是东莞应该重视、纪念、表彰和宣传的乡贤。
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党支部书记、市文广旅体局四级调研员余春桂表示,专家学者们的论述为袁崇焕核心精神提炼与主流价值观结合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将继续携手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深入挖掘袁崇焕精神丰富内涵。
会后,专家学者深入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文创及研究展示中心考察,调研纪念园学术研究现状,为纪念园文史资源梳理利用把脉问诊。
专家学者深入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调研。
南方+记者 马新杰
通讯员 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