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泡”占据大半个肺!这种微创治疗让他重新自由呼吸

中山一院
+订阅

专题合集

#典型病例#中山一院

“日常生活中也要吸氧,说一句完整的话都困难,晚上睡觉也没法平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的吴叔(化名),右肺的2/3被巨大肺大疱占据,左肺患尘肺病,肺组织密布粉尘……

几乎处于缺氧状态的吴叔从江西来到中山一院,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廖槐教授求助。廖槐教授团队创新性使用CT引导下的经皮经胸腔微创介入治疗,帮助他成功缩小肺大疱。术后的吴叔呼吸顺畅了不少,于近日得以顺利出院。

【视频】外地一例极重度慢阻肺患者,经治疗后出院

慢阻肺合并巨大肺大疱

几乎缺氧,喘息不止

64岁的吴叔是一名矿工,有20余年的吸烟史,每天至少吸一包烟。与吸烟史伴随出现的,是他20余年的慢阻肺病史,受职业影响,经常吸入大量粉尘的他左肺还患有尘肺病。近10年来,吴叔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近2年他又并发了右肺巨大肺大疱,导致他呼吸困难进一步加重。

睡觉无法平躺,每天只能直坐着,总是咳嗽喘不上气,就连吃饭都要吸氧……看着被疾病折磨的父亲,吴叔的儿子很是心疼。“我们老家在江西,自从我爸患病后,我就把他带到了我身边,因为他的生活起居需要人照顾。”从今年1月开始,吴叔已经在当地住院三次,儿子觉得不能再这样拖下去,8月21日,他带着父亲慕名来到中山一院。

“来到医院时,患者不停地喘气。通过CT检查,他的左肺密密麻麻全是粉尘。右肺有个巨大的肺大疱,只剩下1/3的正常肺组织。”廖槐教授说,对于长期接触粉尘烟雾等污染物的人群而言,一开始可能只是小气道的功能损伤,长此以往污染物会导致肺气肿,气体在肺组织中越积越多,形成巨大的肺大疱。考虑到患者情况棘手,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缩小这个肺大疱,否则可能危及生命。

▲介入治疗前,吴叔的右肺有巨大肺大疱

据廖槐教授介绍,重度肺气肿多见于慢阻肺患者中,因为肺组织受到肺大疱挤占,患者常常伴随着严重呼吸困难。仅有15%-20%的患者可以通过外科肺减容手术得到治疗,但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限制了其开展。

目前,针对这些患者,有单向活瓣技术和经气道热蒸汽消融治疗术等支气管镜介入手段,而CT引导下的经皮经胸腔微创介入治疗则是为一些无法经过气道治疗、心肺功能不好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的治疗新选择。

考虑到患者肺功能状态很差,气道狭窄,而且由于长年尘肺,右上肺支气管已经闭塞,专家团队认为无法为吴叔经气管实施肺减容计划。“我们马上组织了胸外科、放射科等多个科室进行会诊,经学科带头人谢灿茂教授查房后,最终决定采用经皮经胸腔微创介入治疗。”廖槐教授说。

微创治疗,让肺大疱成功“瘦身”

“我们愿意相信医生!”在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和支持下,手术如期进行。

廖槐教授团队于8月29日、9月3日分两次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诊断与介入治疗中心为患者实施了经皮经胸腔微创介入治疗,让右肺巨大肺大疱成功“瘦身”。

▲手术过程中

由于患者肺功能极重度下降,术后的吴叔在内科ICU(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区)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区接受严密监测,经过近两周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吴叔的病情显著改善。

▲介入治疗后,肺大疱成功“瘦身”

9月10日,胸腔引流管顺利拔除,吴叔呼吸困难症状得到缓解。“我现在能躺着睡觉了,讲话也顺畅多了!”吴叔说。两天后,他已经能摘下氧气罩行走一段时间了,并于当天顺利出院。

▲吴叔出院时,与专家团队合影

据廖槐教授介绍,慢阻肺早期诊断率低,很多患者发现时已经达到中重度,并且慢阻肺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中重度患者会丧失劳动力,生活质量降低,最终发展为呼吸衰竭和肺源性心脏病等。

他提醒,戒烟、避免过多接触粉尘污染物对于预防慢阻肺非常重要,此外,定期接受肺功能检查,及早发现疾病端倪也很关键。

对于慢阻肺患者,目前其治疗策略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对于重度和极重度患者,药物治疗非常有限。慢阻肺患者中常见肺气肿,重度患者以往只能选择外科肺减容术或是等待肺移植,但外科手术创伤大,肺移植风险大并且很难等到合适的肺供体,很多宝贵的生命只能无奈走向终点。“这种微创介入技术能给像吴叔这样的终末期慢阻肺患者多一个创伤小、恢复快的治疗选择。”廖槐教授表示。

来源:广州日报、中山一院

记者:徐依励

校审:廖   槐

初审:章智琦

审核:梁嘉韵

终审:彭福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