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创!广东专家:术前增加低剂量立体放疗可提升肺癌患者疗效

广东健康头条
+订阅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下称“中肿”)的一项新成果登上临床肿瘤学顶刊《柳叶刀·呼吸医学》(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该研究针对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在全球首次提出,术前开展免疫联合化疗和低剂量立体定向放疗,能明显提升疗效和安全性,为肺癌治疗提供新的参考方案。

研究在线发表。

肺癌是全球第一大癌症,我国每年新发病例数达106万。其中,局部进展期肺癌患者约占三分之一,非小细胞癌约占85%。手术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对于局部进展期肺癌患者,直接手术风险较大,且术后复发率高,部分患者需要全肺切除,影响生活质量。

为此,在术前,往往先对局部进展期肺癌患者进行放化疗。“不过,目前,传统放化疗提升的5年生存率约5%,疗效到达瓶颈期,亟需新的术前治疗方案。”该研究第一作者、中肿胸科副主任医师赵泽锐说。

近年来,免疫联合化疗已成为可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癌症患者的标准治疗手段,通过使用PD-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药物,能够重新激活人体免疫机制,进而杀死肿瘤。多项研究证实,术前进行免疫联合化疗,能显著提升疗效,患者获益明显。

该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现场。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疗效,该研究在开展免疫联合化疗的同时,增加了低剂量的立体定向放疗。传统放疗耗时长、手术相关并发症较多,与之相较,低剂量的立体定向放疗仅需三天放疗期,治疗次数更少、精确性更高、更有效且副作用小。

该研究入组46例可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先进行低剂量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再开展2个周期的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系统治疗结束4到6周后进行根治手术。

最终结果显示, 44例患者接受了完整肿瘤切除,无一例需要全肺切除,治疗后主要病理缓解率达76.1%,病理完全缓解率达52.2%。病理缓解指的是治疗疾病后,在显微镜下评估的肿瘤细胞消退情况。病理完全缓解意味着在显微镜下观察切除的肿瘤原发灶和淋巴结都没有癌细胞残留,治疗效果较好。

在安全性方面,该研究通讯作者、中肿胸外科主任医师杨弘介绍,该研究的放疗剂量偏低,放疗靶区较小,仅照射肿瘤原发灶,避免照射淋巴结,减少周围组织损伤与并发症发生的同时,保护了淋巴结内的免疫细胞,便于开展免疫联合化疗,更好地消灭肿瘤。

基于研究成果,目前,研究团队启动了Ⅲ期临床试验。杨弘透露,后续计划入组360例患者,进一步开展试验,希望能探索出更有效、安全的肺癌治疗方案。

文字:南方+记者 吴雅楠

摄影:南方+记者 许舒智

编辑 余佩 张志超
校对 马海铭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