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鼎湖区版图中,肇庆新区占据五分之一,日益开发建设成两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按照肇庆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鼎湖区、肇庆新区加快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产业新引擎、城市会客厅。
多年探索,两区一体化协同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从鼎湖区到肇庆新区,有两条大路正在向东延展——一条路在脚下,东进大道、肇庆东站、向东流淌的西江……交通线路让两区加速争当肇庆东进的“桥头堡”。另一条,在各类规划、方案、园区、项目中,两地聚焦“湾区所需、新区所能”蹚出一条协同发展、产城融合的新路。
引擎发动
百亿产业集群崛起
截至今年7月,两区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已连续1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主导+特色”产业产值突破百亿,这两个数据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注解,揭示着两区质的提升正稳步前进。
数据背后,有两股力量未敢停歇,它们点燃了两区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引擎。
一股力量是两区的招商引资团队。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聚焦“湾区所需、新区所能”,两区成立联合招商工作组,按照五大产业平台不同功能与定位,沿着“主导+特色”产业链,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探索实际可行的“精准招商模式”。目前,两区落地159个制造业项目,亿元以上项目146个,占比约92%。从项目的来源地看,大部分来自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地区和长春制造业之城,众多项目代表了“中国汽车制造”水平。从产业分类来看,新区所有落地项目中,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项目50个,电子信息项目48个,食品饮料等产业项目29个,百余个项目搭起肇庆新区向“大产业”战略转型的“四梁八柱”,以汽车产业为主的百亿集群在珠三角崛起。
位于肇庆的希音湾区西部智慧产业园施工航拍图。肇庆新区供图
另一股力量是肇庆新区的企服中心与两区的工信部门。他们像高级管家一样,将项目打理得井井有条。广东省魔丽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投产即上规,次年产值过亿;广东喜珍电路科技有限公司再增资4.5亿元,剑指高端PCB市场……去年以来,两区扎实推进制造业项目建设“大会战”、园区平台建设,坚持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三到”服务理念优化营商环境。
企业家都是用实际行动投票的。一体化发展前,两区在产业发展上确实存在一些桎梏;一体化发展后,两区在新建项目问题上充分沟通,创新发挥两区营商环境提升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鼓励信息共享互认,推动部门联合抽查,有条不紊地解决项目建设周期中遇到的问题。
如今,沿着永安大道深入肇庆新区东部,两侧皆是连片建设的高端产业园区。园区内,大大小小的优质企业星罗棋布,园区间,密密麻麻的交通路网相互通联,园区外,是两区高质量发展的广阔版图。
激活动能
产城融合提升品质
产业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
作为肇庆参与广州都市圈的前沿阵地,两区坚持“以人为本、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为切入口,推动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
教育是一座城市的竞争力所在。近年来,两区导入的湾区产业越来越多,高层次人才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肇庆市第十六小学正式托管新区华侨城小学,宣卿中学优质教育资源更多地向两区倾斜……两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三好工程”,市级优质资源跨区域均衡配置,区级优质资源促进城乡一体化,教育成为两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
文旅是各大城市争抢人气的手段。今年以来,两区不断创新文旅新业态,提升消费活力。鼎湖山“问鼎”持续火爆“出圈”,港星演唱会吸引观众超10万人,2024年全国体操锦标赛暨巴黎奥运会选拔赛、百里骑行等文体活动频繁出现在朋友圈和社交平台,许多外地市民因此认识两区,爱上肇庆。
高层次人才挑选“栖息地”,十分看重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现代化的肇庆新区产业园区。肇庆新区供图
在十二年大开发、大建设的基础上,两区持续补齐功能短板。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让市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湾区医疗资源;电子信息产业园公共服务中心、“TOD 城市综合体”等项目补齐城市功能,吸引更多企业家、科学家、梦想家扎根发展;在“百千万工程”推动下,两区紧抓永安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高质量融合,以园镇一体化发展满足产业园及周边配套服务需求,谋划建设科学家小镇、人才主题公园……两区拿出十足诚意,打造优质人才聚集地,推动产城深度融合。
鼎湖区、肇庆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两区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聚焦“九九融湾”行动向东看、向东赶,一体化推进制造业当家“十项行动”,打造产城融合主阵地,办好“民生十大工程”。
案例
两区深度融合一体化致力实现“1+1>2”的聚变效应
肇庆新区成立之初以经济建设为主要职能,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集聚了大量外来人口、具有了一定产业规模,就需要强化社会管理职能。
根据《关于支持肇庆新区减负减荷提升运行效能的有关措施》,两区共同探索“同规划、同建设、同管理、同招商”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鼎湖区承担肇庆新区范围内的社会事务。上至解决“幼有所学”“病有所医”,成立桂新、广新两个新社区;下至建设派出所维护一方治安,运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治理城市,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维护城市基础设施……12万新区居民的大事小情被鼎湖管理得井井有条。
轻装上阵的肇庆新区,正心无旁骛地发展经济。
进入战略转型后,跨境电商巨头希音、数字产业化引领者广东喜珍、省级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纷纷落户新区园区,发展动能不断上新,产业功能得到夯实,创新动能形成集聚。
除了社会事务,两区还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通力协作。一场肇庆新区企业的产业招商落地纾困会上,出席的不仅有新区部门负责人,鼎湖区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也同样到位。“过去,两区各管一方,给企业发展带来一些不便。”肇庆新区相关负责人说,如今两区营商环境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高效推动了两区项目的发展建设。
多年来,两区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十分亮眼。鼎湖区(含肇庆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10个季度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19个月两位数增长,“主导+特色”产业产值超100亿元。今年上半年,工业领域表现突出,工业投资增长28.6%,占全区投资比重55.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全市第一。
肇庆新区既是肇庆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也是产城融合的大场景。在“四同”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下,鼎湖区侧重城市建管、社会治理,肇庆新区侧重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二者正抱团发展,致力于实现“1+1>2”的聚变效应。
撰文:王焌鑫 陈健宗 李翠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