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佛山人才功夫④|数字工匠:百万技能大军撑起“智造脊梁”

南方+

近七年磨一剑的《黑神话:悟空》创造了国产游戏的“新神话”。游戏中,天命人手拿一根棒子,一路西行打怪升级,最终踏平坎坷成大道,还成为了国际“顶流”。

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勇敢前行,这样的人在现实中就能找到原型。

珠江西岸、制造名城,一群数字工匠坚守各行各业,数年磨一剑“打怪升级”——

佛山禅城,有人把发泡陶瓷做到极致,将产品优等率从50%提升到93%以上;南海,有人攻克前沿技术,让高精密机器火爆出圈,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顺德,为研发出最好用的微波炉,有人两年内烤了6000只鸡,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他们坚守匠心,磨炼技术,组成了一支128.8万人的技能人才大军,为佛山制造业强筋健骨,撑起智造脊梁。

佛山全力打造“匠才之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图为佛山城市鸟瞰。

佛山全力打造“匠才之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图为佛山城市鸟瞰。

老传承

匠心成就百业竞秀

“汾江船满客匆匆,若个西来若个东。”明清时期,汾江河上百桅千帆,商贾云集。彼时,佛山以冶铁、陶瓷、纺织等行业为主,发展起手工制造业和繁荣的商业、物流业,也因此成为名满天下的“四大聚”“四大名镇”之一。

靠生产、卖货发家的佛山人深知——品质决定江湖地位。手上的货不好,不可能活得久。

可以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刻在佛山人的骨子里。

自2007年加入广东金意陶陶瓷集团有限公司以来,戴永刚一直深耕企业研发一线。2015年起,戴永刚就带领团队研究陶瓷固废的综合运用,对发泡陶瓷发起挑战。然而在2017年迈入投产阶段后,他们研发的第一批产品的优等率却很难突破50%。

但戴永刚没被困难打败。他带领团队从原料、粉料加工到窑炉后段进行排查,甚至调整窑炉结构……经过不断实验分析,他们找到问题所在突破瓶颈,一举将产品优等率从50%提高到93%以上。

来自广西的“80后”杨杰,带着满腔热忱来到佛山,一头钻进汽车改装研发创新中,一待就是近20年。这些年,他主导研发“接力式”产品开发模式,助力企业每年研发新品超800款,新品销售贡献额超过3亿元;带领团队设计出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结构件和电控方式,一举突破了外国企业对关键核心专利技术的封锁。

技无大小,贵在能精。正是因为有戴永刚、杨杰等人精益求精、永不言弃、品质为先、追求一流的工匠精神,才支撑起百业竞秀、百花齐放的佛山经济发展面貌。

对匠才的重视,是佛山的老传统。2016年,佛山在全省率先命名大城工匠。此后,尊崇工匠精神、追赶工匠的步伐在佛山大地蔚然成风,日益深刻地塑造着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

2024年初,佛山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为“佛山大城工匠”“佛山卓越工程师”代表颁发奖章、证书。这样的高规格礼遇向全社会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佛山鼓励各行各业以大城工匠为榜样,以工匠精神筑牢制造业根基,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高地增添动能。

今年,戴永刚和杨杰双双被评为“佛山大城工匠”。

戴永刚(右二)奋斗在工作岗位,在今年被评为佛山大城工匠。受访者供图

杨杰计划着,未来进一步强化研发团队与各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让创新由被动变主动,还要建立起更系统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发挥传帮带作用,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高技能工匠型人才。

变化的是技术,不变的是匠心。在他们的传承下,新一代的工匠也在佛山成长起来。

新变革

数字工匠“批量制造”

从制造大市迈向“智造”强市,佛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先看看这样一幅画面:切削参数、刀具补偿、自行调整加工深度……一位身穿蓝色制服的工人,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加工精度最高达0.015毫米的零件,同时在电脑配合下完成零件加工编程。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一批掌握新技术、新技能的数字工匠脱颖而出,成为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力支撑。而这样的人才,正在“批量制造”。

佛山通过举办各种竞赛提升工匠职业技能。

2022年,季华实验室与佛山市技师学院合作开设的第一期“订单班”开班,19位年轻的技校学生走进季华实验室不同的研发团队,将自己的所学投入到高端科技的研发和落地中,技能人才们也穿上了研发实验的“白大褂”。

在佛山市技师学院,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加工、汽车新能源、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无人机应用技术等30多个专业不一而足。数据显示,每年90%以上的毕业生能够达到高级工水平。

为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佛山大力实施职业技能升级行动,全力打造“匠才之都”,以此破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好工匠从磨砺出。为发挥企业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佛山推动“一企一案”评价工作,近年来支持172家企业申报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资质,累计开展职工自主评价7.7万人次。

佛山各个区也动作频频。自去年起,南海区先后实施“百万技工引育计划”“南海区数字经济工匠种子计划”,并筹办“数字南海 工匠摇篮”系列赛事,不断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体系并搭建全方位的职业教育实训体系,把对数字工匠的渴求写在了纸面上。

政府、企业、学校……在全市重视匠才的背景下,截至目前,佛山共有职业技能培训机构92家,技工院校9所,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技能人才约128.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约45.1万人。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工匠应运而生。未来,他们必将以技术为“金箍棒”,一路“打怪升级”,成为行业“顶流”,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神话”。

年轻一代传承匠心,正成长为新时代数字工匠。


■观察眼

让“匠才之都”成为城市IP

十年如一日酿一壶酒,百年如一日传承一家店。

从古至今,以制造业闻名的佛山,因“手艺人”而精彩,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繁荣。工匠精神就厚植在这座城市的底色之中。

时至今日,城市竞逐愈发激烈,万亿佛山想要急流勇进,就需要更多优秀人才“加盟”,锻造一支与产业相匹配、相促进的技能人才大军。

在佛山的传统产业中,陶瓷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数百年来,南风古灶炉火不熄,佛山陶瓷产业也早已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良好的市场声誉。

随着时代进步,老“手艺人”没饭吃了吗?不,深厚的制造功底让他们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更具优势;新“手艺人”吃香吗?当然,陶瓷产业也在拥抱AI,发展新质生产力,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双向奔赴”是一个网络流行语,年轻人很喜欢用,用在佛山与匠才之间再合适不过。

佛山拥有“三五成群 十有八九”的产业格局,工业门类之齐全放在全国也不多见。佛山的长久繁荣需要匠才,匠才们的成长也需要佛山。

今年初,佛山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把工匠文化列为佛山十大传统文化之一。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弘扬工匠精神,培育更多“大城工匠”,打造“匠才之都”。这对打造与这座制造业大市相匹配的城市IP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者悦,远者来。随着佛山不断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物质和精神待遇,营造有利于工匠型人才培育成长的良好环境,更多新时代大城工匠有望在各行各业涌现。

采写:南方+记者 王蓓蓓

摄影:戴嘉信 廖明璨

设计:严经纬

阅读更多:

解码佛山人才功夫①|以产聚才:工业3万亿背后的“千里马”速度

解码佛山人才功夫②|以才聚产:万亿赛道上新势力扛大旗

解码佛山人才功夫③|创新聚变:“小试中试天堂”为双创造梦

聚焦2024年佛山市企业家日、人才日

编辑 杨晖桃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