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育集成式改革,汕尾使出关键三招

南方+

今年以来,汕尾市聚焦教育强市目标,以落实“三项机制”“六项改革”“四项工程”为抓手,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内生动力,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新进步新成效。

建立“三项机制”是推动汕尾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

首先,汕尾建立市、县两级党委常委会听取教育述职机制,定期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及年度教育工作述职,进一步传导压力,高位推动教育工作。

其次,汕尾建立教育综合改革联席会议机制,通过建立会议、调查研究、督促检查、信息报送等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汕尾市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方案》8项20个具体任务落地落实。

最后,高效的工作执行离不开教育工作闭环管理机制,落实“亮任务”“听汇报”“抓督查”“严考评”“重问责”闭环,压紧压实各地各相关单位的教育工作职责。

有了高效的工作机制,还得抓教育改革。推进“六项改革”是汕尾激发教育内生动力的“组合技”。

“第一技”是推行领导体制改革,汕尾调整一名市委常委兼任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调整后,市委教育工委定期研究教育部门工作,要求市教育局每月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掌握工作进度,督促相关工作落实,协调解决存在问题。

“第二技”是推行教师编制管理改革,推进市属学校“局管校聘”“县管校聘”制度,今年汕尾全市轮岗交流教师693名,建立提前用编制度,契合教师招聘规律。

“第三技”是推行教研体制改革,完善教研员准入和退出机制、绩效考核制度、教研员定期到中小学任教制度等。

“第四技”是推行教学激励机制改革,开展中小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教师考核评价工作,从2023年秋季学期已统一量化评价教师,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第五技”是推行奖惩和绩效改革,“一县一策、一校一案”建立科学规范、合理高效的内部考核分配机制,推进奖罚机制与绩效工资挂钩。

“第六技”是推行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改革,推进“三二分段”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新增老年人服务与管理等11个专业,停招会计事务等4个专业,建立3个市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训中心(基地),发挥职业教育集团、技工教育集团“整合器”作用,推动职业院校与404家企业签订多项合作协议,助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有效衔接、融合发展。

教育发展不仅要有内在动力,还得注重提质增效,实施“四项工程”是汕尾的发力点。

第一个发力点是实施铸魂育人工程,建设2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学基地,组织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上第一堂思政课678场次;构建“四层次两通道”学校心理服务体系,协调华师大心理服务队进驻,定点辅导126所学校、开展10次心理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参训人数约2万人次,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第二个发力点是实施“三支队伍”建设工程,抓好校长队伍,建立300人的校长后备干部储备库,开展校长绩效考核(正副校长1407人),对连续两年考核结果排在所在县(市、区)末3名的予以免职;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组队深入省外高校等方式,招聘教师1385人,协调520名华师本科师范生和教育硕士到汕尾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争取深圳选派69名教师和管理人才到全市支教(其中19人挂任校级领导),组织教师参加培训36627人次;抓好教研员队伍,完善教研员准入和退出机制、绩效考核制度、教研员定期到中小学任教制度等,常态化组织开展教研活动130场,百所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学校教师送教活动320场次,参与教师达6800人次。

第三个发力点是实施优质学校工程,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管理团队6人已进驻托管深汕中心学校,正在协调推动佛山一中托管彭湃中学;在红海湾开发区设立林伟华中学白沙校区,今年9月开始招生办学;逐步打造一批优质学校,谋划建设华南师范大学附属金町湾学校。

第四个发力点是实施教育生态整治工程,聚焦整治教师队伍中“初心使命不纯、师德师风不正、跟歪风附邪气、担当作为不够”四方面12个具体问题,坚决查处了一批违纪违规教师,营造教育清风正气。

接下来,汕尾市将聚焦“西承东联桥头堡 东海岸重要支点”全新战略定位,纵深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重点推进集团化办学、“县管校聘”、奖惩和绩效等机制改革,深化教育对口协作帮扶机制,借力引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完善优质教育数字资源服务体系,发挥汕尾市职业教育集团作用,优化专业设置,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产业人才培育体系,切实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南方+记者 陈保良

通讯员 汕教宣

编辑 李恺莉
校对 罗健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