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佛山人才功夫③|创新聚变:“小试中试天堂”为双创造梦

南方+

张冠文带领团队在佛山成立广东中科谛听科技有限公司,实现油液光谱仪国产化以及产品和零配件的升级验证。这离不开广东省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研究院精密仪器中试验证平台的支撑。

奇遇科技的陶瓷3D打印设备从一个还没完全成型的高校课题项目,到如今能实现每小时打印700层的超快速打印速度。这也离不开以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为载体的电子信息与环境功能材料中试平台的帮助。

中试注定是今年佛山发展的一个热词,也是佛山人才工作的一个高频词。

从年初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首次明确“努力把佛山打造成为小试中试的天堂”,到年中专门召开全市中试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布相关政策,并提出打造“概念验证之都、小试中试天堂”……佛山发展的方向更加坚定、路径日益清晰。

如今,不同领域的中试平台在佛山加速涌现,推动越来越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场”迈向“应用场”,为双创造梦,也吸引各类科技人才和创新创业者汇聚佛山。

不同领域的中试平台在佛山加速涌现,推动越来越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场”迈向“应用场”,也吸引各类科技人才和创新创业者汇聚佛山。廖明璨 摄

不同领域的中试平台在佛山加速涌现,推动越来越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场”迈向“应用场”,也吸引各类科技人才和创新创业者汇聚佛山。廖明璨 摄

掀浪潮

“概念验证之都”的新舞台

如何打通原创技术走向产业化的重要一环?关键词就是中试。

一家南海化工制造类企业技术负责人曾坦言:“我们是制造业企业,而且是相对传统的企业,没有太多的钱用在与产品不直接相关的技术研发上,也没有太多的钱去养一批高学历的人才。”

其实,很多企业不是不想创新,而是怕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不敢轻易去尝试。如果有合适的中试平台,企业就可以用最低的风险、最少的成本,快速把样品变成商品,帮助企业实现新品研发、工艺优化、产品升级,让创新成本可控、风险可控。

换句话说,建设中试平台,就是搭建一个创新公共空间,集聚科研设备与科研人才,成为某个领域的科研高地。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团队项目就是一个良好佐证。“我们团队已与佛山科荟产业中心达成友好合作,开始布局建设广东疫苗新药中试基地,推动生物医药创新产品尽快在中国实现产业化。”巴里·马歇尔说。

中试不仅是市场所需,也是政策所向。

发力中试产业,正是佛山集聚科创人才的广阔天地,将成为人才创新创业的梦工厂。戴嘉信 摄

发力中试产业,正是佛山集聚科创人才的广阔天地,将成为人才创新创业的梦工厂。戴嘉信 摄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化布局,推进共性技术平台、中试验证平台建设。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并明确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

佛山的行动也紧锣密鼓。一股新的浪潮正在掀起。

今年初,佛山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强调要谋求成果转化之变,并提出建设开放式中试基地,提供概念验证、样品打磨、中小试制程等一站式服务,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努力把佛山打造成为小试中试的天堂。

今年6月,全市中试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佛山为首批5家概念验证中心、20家中试平台授牌。同时,佛山公布《关于加快发展中试产业的意见》,提出到2026年,佛山将建设具有公共服务能力的中试平台超100家;到2030年,拥有公共服务能力的中试平台超200家,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试产业高地,加快推动佛山打造“概念验证之都、小试中试天堂”城市新标识。

实际上,佛山在这方面已有较好基础。

目前,佛山建有概念验证中心17家、中试平台86家,总投资超100亿元,覆盖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佛山还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在佛山建立的实体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种子”。有研广东院、广东微纳院、佛山智能装备研究院等市级科创平台集聚研发人员超550名、引育企业207家,并建有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90家。

这些科创平台,为更多创新创业人才在佛山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外释放出招才引智的强烈信号。

频出招

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融合

一条中试生产线,串联起“试验场”与“大市场”,也让更多的科研人才在佛山写下自己的人生故事。

不久前,广东中科谛听科技有限公司举行全球新品发布会,两款新一代光谱仪器正式面世。

“我从2000年开始就在研究所跟随国内第一代、第二代科学仪器研发专家从事科学仪器的研发工作。”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分析测试仪器研究室主任、中科谛听董事长张冠文说。

油液光谱仪属于精密仪器,用来做大型装备故障预警与诊断,此前一直依赖进口,中科谛听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国产替代,价格也只有国外同等仪器的一半。

一条中试生产线,串联起“试验场”与“大市场”,也让更多的科研人才在佛山写下自己的人生故事。廖明璨 摄

一条中试生产线,串联起“试验场”与“大市场”,也让更多的科研人才在佛山写下自己的人生故事。廖明璨 摄

在来到佛山进行成果转化之前,张冠文也曾尝试将这项技术落地,但都不太顺利。团队懂技术,但是并不擅长工程化开发和可靠性验证等,做出来的产品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即使推向市场了,也并不擅长推广运营。

而在佛山产研院,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这也促成张冠文把公司设在佛山。

在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光晶能源100MW钙钛矿中试线正式投产并实现首片下线。这是佛山依托仙湖实验室加速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最新成果。

10多年前,该公司董事长黄福志和团队成员就在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程一兵的带领下,开始潜心钻研钙钛矿电池技术。2022年,光晶能源成为佛山仙湖实验室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孵化企业,由佛山仙湖实验室战略科学家程一兵院士担任公司首席顾问,推动实验室技术成果转化,建立起10MW钙钛矿小试线。

越来越多的团队也正在通过中试平台来到佛山,为佛山制造赋能。

今年7月,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的半导体微纳加工中试平台正式通线,并与华南师范大学工学部合作签约,与广东绿展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汇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广东鸿浩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分别达成产学研合作。

在佛山,政企频频出招,类似的案例还有不少。探索“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以高校资源赋能、以科研院所工程化能力支撑,加速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将促进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融合聚变。


■观察眼

让中试产业成为佛山集聚人才的梦工厂

今年初,佛山市委提出,佛山制造业当家的下一个目标是,到2030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由现在的3万亿元跃升到4万亿元。实现这一目标,不能做“3+1=4”的简单加法,必须走产业与科技融合聚变的发展之路。

中试产业,就是佛山走好这条路的重要通道。

高校集聚着大量人才,但相比其他万亿城市,佛山的优质高校资源相对匮乏,基础研究也较为薄弱。佛山制造业具有应用场景丰富、创新需求旺盛的优势,但能够“沿途下蛋”、实现裂变的企业不多,迫切需要在更大范围引进“鸡蛋”进行孵化。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搭建中试平台,就是为引才搭建平台,让人才汇聚佛山并施展拳脚。

根据《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6.7%,其中企业为48.1%,科研单位为13.3%,高校仅为3.9%。很多专利都“躺在实验室、锁在抽屉里”,转化率偏低,原因就在于科技与产业严重脱节,彼此融不到一块去。研究表明,科技创新成果经过中试,产业化成功率可以大幅提升至80%。

每一份专利后面代表的就是一个科研人员乃至整个科研团队,打通他们走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佛山有基础、也有市场。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产业链完备,为科研成果产业化提供了良好条件,发力中试产业,正是佛山集聚科创人才的广阔天地,将成为人才创新创业的梦工厂。

采写:南方+记者 肖霞

摄影:戴嘉信 廖明璨

设计:严经纬

阅读更多:

解码佛山人才功夫①|以产聚才:工业3万亿背后的“千里马”速度

解码佛山人才功夫②|以才聚产:万亿赛道上新势力扛大旗

编辑 黄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