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农业更强 农民更富 农村更美——写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

南方+

秋粮丰收在望,水果挂满枝头,鱼虾蟹“游”上餐桌,茂名山海沃野尽是丰收景象。

应农时、忙农事、享丰年,亿万农民迎来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9月22日秋分当天,广东省庆祝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将在茂名化州举办,让农民群众共庆共享丰收喜悦。

2023年茂名粮食产量达近11年最高水平,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基本盘。图为位于茂名高州市的省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生产基地。苏奕阳 摄

希望的种子正在发芽,丰收的乡村从没停下脚步,茂名正在续写着农业大市的责任与担当。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茂名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持之以恒补短板,一心一意拉长产业链,努力把乡村产业做兴旺、把农民收入搞上去,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9月21日南方日报A08版报道。

   受访者供图

政策给力科技助力

粮食丰收底气越来越足

秋天的田野,收获的气息越来越浓郁。高州市马贵镇芹菜塘村,山谷间的块块稻田里,村民收割水稻已是一片繁忙。再过些时日,秋收将会在茂名广袤田间蔓延开来。

根据农情调度,茂名市今年晚造粮食面积181.5万亩,预计产量稳中略增,可达75.72万吨,同比增长0.51%。

丰收时节,茂名大地稻浪滚滚。

丰收时节,茂名大地稻浪滚滚。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来,茂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始终把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千方百计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茂名粮食产量连续5年超过150万吨,4次位居全省地市第一。

藏粮于地,一系列政策举措落实落细,粮食安全基础日益全方位夯实。

看政策,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政策体系不断健全,2023年累计下达种植类补贴约2.41亿元,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各级财政补贴资金4.95亿元……政策举措实打实,提振农户种粮信心、激发种粮积极性。

看田管服务,组建“百千万工程”农技特派员队伍,协调科技专家、乡土专家等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适时开展生产管理。除了现场“把脉开方”外,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围绕水稻播种育秧等关键技术开展培训,提升农户综合生产能力。

茂名把粮食的增产重心放在大面积提高单产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茂名把粮食的增产重心放在大面积提高单产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坚持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茂名把粮食的增产重心放在大面积提高单产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提高农田的产粮能力。目前,茂名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175.71万亩,其中在永久基本农田上建成面积占比72.95%。

藏粮于技,一个个新平台、一项项新技术落户田野,粮食安全支撑保障能力更强。

看装备,谷物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谷物烘干机、植保无人机等农机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茂名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发展到218.48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2%,被省认定的“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联合体达21个。

科技助力春耕。邹祥亮 摄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茂名强化与科研院所合作,建成国家级研究推广平台4个、省级研究推广平台11个,县级农技推广服务驿站8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72个,为乡村产业持续提供发展平台。

政策给力、科技助力的成效也逐渐显现。去年,茂名粮食产量为近11年最高水平,且全市平均亩产达到406.5公斤,超过全省、全国平均亩产值,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基本盘。

   受访者供图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特色农产品全线卖出好价钱

今年8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公告,将化橘红等4种物质纳入“食药物质”目录。这意味着,化橘红产品能够进入更多的销售领域。

今年8月,化橘红被正式纳入“食药物质”目录,产业迎来发展新空间。图为农户采摘化橘红满载而归。廖志略 摄

今年8月,化橘红被正式纳入“食药物质”目录,产业迎来发展新空间。图为农户采摘化橘红满载而归。廖志略 摄

同样的丰收,不同的欢歌。今年,茂名荔枝销售价格提高40%以上,龙眼收购价格不断走高,三华李整体价格比去年提升明显,罗非鱼塘头收购价格同比增长25.6%……茂名特色农产品今年全线卖出好价钱。

产业发展彰显的韧性,折射出茂名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非常之功。

农户采摘荔枝送往收购点,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李达 摄

农户采摘荔枝送往收购点,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李达 摄

近年来,茂名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以荔枝、龙眼、三华李、化橘红、沉香、罗非鱼、高凉菜等“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为抓手,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茂名农业优质高效发展、持续做大做强。2023年,茂名市“五棵树一条鱼”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527亿元,带动约60万人就业增收。

把兴产业和办盛会结合起来,茂名产业实现全面联动发展。

罗非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第八届中国荔枝龙眼产业大会、首届广东农事运动会、化橘红赏花活动……各方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八届中国荔枝龙眼产业大会聚焦科技创新,共促产业发展。刘栋铭 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茂名举办的第八届中国荔枝龙眼产业大会聚焦科技创新,发布荔枝龙眼十大品种与十大技术视频,设置“新质生产力”展区,推介我国荔枝龙眼生产在基因挖掘、品种选育、高效栽培、保鲜存储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为荔枝龙眼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需要通过开发农业多元价值,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这就要求从一产向二三产业延伸。

依托“6+18”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平台,茂名谋划农产品加工项目,全市1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工型子项目69个,有39个建成投产,全市产业园主导产业产值768.6亿元,较创建前增加29%。

22024年荔枝季,茂名荔枝销售价格提高40%以上。图为农户在种植园里采摘分拣荔枝。冯洁云 摄

22024年荔枝季,茂名荔枝销售价格提高40%以上。图为农户在种植园里采摘分拣荔枝。冯洁云 摄

茂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庄悦群表示,茂名坚持以工业化思维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立足资源禀赋,深挖发展潜力,大力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对接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本土特色农业企业,主动“走出去”敲门招商,全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受访者供图

实施“品牌兴农”行动

高标准打造茂名“信”字号公用品牌

在茂名信宜市大成镇北梭村,6000多亩甜柿开始陆续成熟,一箩筐一箩筐的甜柿从轨道上传送下来,经分拣后迅速发往全国各地市场。

“我们的甜柿纳入了‘信’字号体系,按照品控溯源要求种植,确保果实高品质上市。”信宜市大田山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丁永妹说,中秋前,合作社就有不少农户的果被提前预订。

茂名“信”字号公用品牌首次省外推介。

去年底,茂名提出全力打造具有茂名属性、代表诚信品质的“信”字号公用品牌,推动茂名优质农产品更好“走出去”,让消费者买得放心、食得安心。

别看“信”字号文化味十足,干起来却是一个科技活——用数字化的手段构建“两标一码一证一单”,形成优质农产品品控溯源体系。

“两标”是指“信”字号公用品牌商标和企业品牌商标,“一码”是指农产品品控溯源二维码或食品品控溯源二维码,“一证”是指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或食品产品合格证,“一单”是指企业自检报告单、委托检验报告单或抽检报告单。

消费者在钱排银妃三华李包装盒上扫码查询溯源信息。 王庆珍 摄

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的追求,是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茂名积极落实“12221”市场体系建设,实施“品牌兴农”行动,先后发布了茂名荔枝、龙眼区域品牌logo,有效推动荔枝龙眼卖出品质、卖好价钱。

目前,茂名拥有培育“粤字号”农业品牌94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34个,茂名罗非鱼、化州橘红列入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这些区域品牌为“信”字号打造奠定了基础。

打造“信”字号公用品牌是以高质量实施“百千万工程”为牵引,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的重要抓手。

茂名龙眼(上海)产销对接暨“信”字号品牌推介会在上海举办,茂名政企组团带着优质鲜果及深加工产品,向华东采购面对面推介。邹祥亮 摄

茂名龙眼(上海)产销对接暨“信”字号品牌推介会在上海举办,茂名政企组团带着优质鲜果及深加工产品,向华东采购面对面推介。邹祥亮 摄

今年7月,茂名龙眼(上海)产销对接暨“信”字号公用品牌推介会在上海举办,“信”字号公用品牌首次走出广东推介。华东市场采购商在与茂名政企团队洽谈时提到,通过政府牵线搭桥,与地方农企合作方便,农产品采购也更放心。

打上“信”字号公用品牌的农产品,将是高品质的保证,不仅能卖上好价钱,也更受市场认可。目前,茂名市共有43个品牌产品获得“信”字号公用品牌授权使用资格,包括荔枝、三华李、番石榴、花生油、大米、鸡蛋、茶叶、月饼等15个品类。

   受访者供图

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海洋牧场+渔港经济区”加快建设

秋风起,鲳鱼肥。拉网、装鱼、起吊、入舱……茂名滨海新区莲头岭南部海面上,早已是一派忙碌景象。

这是茂名市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一兜兜活蹦乱跳的金鲳鱼从深水养殖网箱出来,抵达千家万户的餐桌。捕捞现场相关负责人透露,第一期阶段性渔获量预计可达400万斤,目前售卖价为16元/斤,多为直供香港市场。

深水网箱养殖的金鲳鱼。金超群 摄

深水网箱养殖的金鲳鱼。金超群 摄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举措。

茂名是广东省渔业大市,仅辖区内千年渔港博贺渔港渔业总产值就达到63亿元,在全省所有渔港中位列第一。

近年来,茂名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和渔港经济区建设,助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目前,茂名已建成装备型海洋牧场养殖基地2个,海域使用面积103.84公顷,共有112口重力式深水网箱,今年已投放金鲳鱼苗420万尾。

茂名海洋牧场在中秋前夕迎来丰收。金超群 摄

沿着莲头岭蜿蜒的海岸线,一个个海上养殖网箱散布在茂名辽阔的海域里,成为一个个大食物观的具体实践。

茂名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雄飞在作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抓紧国家渔港经济区、海洋渔业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海洋牧场,建设“蓝色粮仓”。

今年8月16日,茂名博贺渔港经济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以博贺渔港为核心,项目将开展临港码头、渔船泊位、航道疏浚、港区照明、配套设施等升级改造工程,并建设渔港综合管理中心、国际水产品贸易中心、水产品加工标准化厂房等经营性配套设施,推动渔业全产业链发展。

当前,茂名正全力推动“海洋牧场+渔港经济区”融合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在近海做“减法”,腾出更多空间优化生态,让岸线使用更加集约;在中远海做“加法”,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拓展深远海利用新空间。

2023年,茂名市罗非鱼养殖面积超26万亩,全产业产值约97亿元。

2023年,茂名市罗非鱼养殖面积超26万亩,全产业产值约97亿元。

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茂名生猪、家禽、罗非鱼、禽蛋等重要农产品产量长期位居全省首位。上半年,茂名市蔬菜、水产产量均实现正增长,罗非鱼实现产量13.52万吨,同比增长4.8%,生猪出栏317.58万头,连续多年稳居全省第一,多元食物供给体系更加健全。

   受访者供图

“小切口”改革引领产业变革

推动村集体收入提升、群众增收致富

“我们经过诉讼协商,目前已清理一份租期过长、效益较低合同,原租赁合同涉土地总面积72亩,租金每年每亩9.4元,清理规范后,租金调整为每年每亩300元,并逐年递增100元,预计25年租期租金增加57万元。”连日来,茂名市电白区正全力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规范合同清理整治行动。在观珠镇合利村,当地清“旧”换“新”,收获颇丰。

摸排2000多份合同、协议后,电白清理出问题合同404份,并已整改近300份,助力盘活土地458亩,增加集体收入900余万元。

广东省首届农事运动会在茂名高州举办,市民群众在乡村体验农事的乐趣。

广东省首届农事运动会在茂名高州举办,市民群众在乡村体验农事的乐趣。

发展产业需要盘活土地资源,关键要在土地制度改革上下功夫,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让广大农民更多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增值收益。

茂名以“小切口”改革为抓手,通过深化农村承包地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权,推动农村土地加快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和农业经营效益。目前,茂名市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约146.89万亩,占全市农村承包地约53.20%。

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乡村微工厂”、强村富民公司、农村职业经理人……茂名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

杏花村盘活村闲置资源,打造了“杏花研学”,吸引了众多市民群众打卡,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

两年来,茂名聚焦发展富民兴村产业,通过组建强村公司,走出了组织化的农村市场化道路,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强筋壮骨”、镇域经济扩容提质。截至目前,茂名市已开设强村公司98家,其中12家公司聘请了农村职业经理人,成为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引擎之一。

“强村公司与农民合作社不同,其特点是通过向改革要思路、向市场要效益,以创新的模式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内生发展动力,推动村集体收入提升、群众增收致富。”茂名市副市长王小慧说。

化州在东方红村举办村BA,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带动乡村夜经济。邹祥亮 摄

化州在东方红村举办村BA,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带动乡村夜经济。邹祥亮 摄

农民的丰收,不仅是农产品的丰收,甚至也不只是收入的增加,还有宜居的生活环境、丰富的乡村文化、留得住的乡情。

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法、农房管控“二十四字”方针……一个个具有首创性的改革在茂名推广,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目前,茂名市“美丽宜居村”达标率74.97%,村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

   受访者供图

火热实践

加快培育十大百亿级产业

引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茂名是广东省农业第一大市,建成了粮食、水果、水产、畜牧、竹木、蔬菜、南药、蚕桑、蔗糖、油料等十大特色支柱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

在丰富的农业资源禀赋加持下,茂名围绕荔枝、龙眼、化橘红、沉香、三华李、罗非鱼、高凉菜等重点和优势产业,全产业链打造“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等特色产业集群,实现特色产业集聚成势、全链发展、高质高效。

农户采摘三华李。

“接下来,我们会着重调整产业结构,打造10个百亿产业集群,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茂名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车东耀介绍,根据茂名市主导产业的实际,选择产业较大、基础较好、链条较为完整的蔬菜、荔枝、化橘红、香蕉、龙眼、生猪、家禽、海洋渔业、罗非鱼、饲料等10个产业,全产业链打造10个百亿农业产业集群,实现农业产业一二三产联动发展。

在一产方面,重点抓好品种结构调整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种养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效益。

在二产方面,重点抓好畜牧、水产和种植业中药食同源及受季节性影响不大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三产方面,重点引导各类服务主体围绕同一产业或同一产品的生产,以资金、技术、服务、市场等要素为纽带,积极发展服务联合体、服务联盟等新型组织形式,打造一体化的服务组织体系,健全多元化食物供应物流体系,打造要素集聚、主体多元、机制高效、体系完整的农业农村新业态。

京基智农高州项目基地,现代化规模化养猪。

京基智农高州项目基地,现代化规模化养猪。

目前,茂名市农业农村部门已经完成对十个百亿产业的调研分析,后续将开展相应扶持。

根据规划,围绕“10个百亿产业集群”,茂名将扶持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种养基地型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生产能力强、加工技术精、品牌知名度高的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优质的农业生产服务类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优质的区域性农产品流通类龙头企业,培育一批集成创新实力强、行业带动能力强、市场开拓力强的农业科技领军型龙头企业,并通过强强联合、同业整合、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功能互补性强的旗舰型龙头企业和产业集团。

撰文:南方+记者 邹祥亮 通讯员 董春锋 戴玉仪 李艳玲

编辑 朱慧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