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佛山人才功夫①|以产聚才:工业3万亿背后的“千里马”速度

南方+

岭南秋日,既是收获的时刻,也是生机勃发的季节。

佛山文翰湖畔,碧水蓝天,绿意依旧。像鹭鸟逐水草而居一样,来自全国各地的1100多名人才在这里安居乐业,汇聚在“佛山科创最强大脑”季华实验室。随着优质项目、高端人才源源不断到来,一个欲与东莞松山湖比肩的“文翰湖国际科创合作区”呼之欲出。

这是这座广东经济第三城、中国工业第四城,上演着的孔雀东南飞的新故事。

实际上,千百年来,佛山汇聚能工巧匠,商贾云集、人才辈出,不仅作为全国“四大名镇”、天下“四大聚”之一的美名远扬,更孕育出陈启沅、詹天佑、康有为、黄飞鸿等声名远播的俊杰英才。

功夫传天下,英才聚佛山。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为人才设立专属节日,一年一度的企业家日、人才日,正是这座城市对重视科教、礼敬人才的历史传统的坚定传承。

今天的佛山,站在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的新台阶之上,乘着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东风,正在加速推动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产业与人才同频共振。

在这片人才乐园、产业热土上,越来越多企业、项目、人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强支撑

工业3万亿与245万人才

产业是吸引人才最好的磁石。产业强则人才聚。

放眼全国,围绕制造业展开的新一轮城市竞逐赛轰轰烈烈。

从京津冀到长三角,从粤港澳大湾区到成渝地区,一批“万亿GDP俱乐部”城市,包括天津、杭州、泉州、东莞、重庆等,近年来纷纷把目标瞄准了工业3万亿。

在如此激烈的卡位战中,率先撞线的正是佛山。

去年,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顺利跻身中国工业第四城,与深圳、苏州、上海共同位列全国工业大城第一梯队,也成为全国第二个、广东首个实现工业3万亿的地级市。

规上工业总产值,是衡量一座城市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的是工业规模,体现的是产业能级,印证的是综合竞争力。随着实现工业3万亿,佛山这座过去以传统产业名扬天下的制造业大市,再添城市新名片,又一次以实体经济在全国出圈,也再次凸显以产业聚人才的硬实力。

“佛山制造对新技术的需求很旺盛,我们的研发成果在佛山找到了很好的产品应用场景,营收增长非常不错!”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的丁克,博士后期间创办了佛山显扬科技有限公司,并获批成为佛山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其研发的技术成功打破相关国家在高端三维机器视觉领域的垄断。

像这样,被佛山良好的产业生态吸引而来的人才还有很多。

从院士大咖,到科创新星,再到高技能人才……无数“千里马”在这里竞相奔腾。

目前,佛山全市人才总量超245万人,其中领军人才超400人,博士超7000人,技能人才达125.8万人。

人才汇聚的背后,“三五成群、十有八九”的产业格局提供了强大支撑。

一方面是泛家居、装备制造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作为佛山制造业的“王牌”,借助“数改智转”,撑起了经济大厦的“四梁八柱”,也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蓬勃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佛山的“新牌”,为高端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以产为媒,佛山招才引智跑出新速度。

近年来,佛山领军人才引进也逐年攀高,2021年引进53人、2022年引进72人,2023年引进83人。此外,佛山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63家,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搭平台

“双十园区”的人才引力波

在佛北战新产业园,邦普循环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这家宁德时代的控股子公司,不仅在三水区接二连三增资扩产,更是斥资238亿元建设新项目。前不久,邦普循环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也为佛北的创新发展创造了新突破。

邦普循环何以做大做强?人才是重要密码。

该公司不仅与多个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保持深度合作,还不断引进和培育人才,拥有研发技术人员超过900人。截至6月底,参与制修订废旧电池回收、电池材料等相关标准共计387项,申请国内外相关专利5539件。

“邦普循环从一家只有一百平方米的小工厂成长到如今的行业头部企业,最大的动力就是创新。”该公司总裁李长东说。

作为佛山园区里跑出的一匹“黑马”,邦普循环“草根逆袭”是佛北战新产业园和“双十园区”为企业搭平台显成效的生动映照。

从北向战略到西进计划,从“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到“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近年来,佛山聚焦产业需求,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大平台载体建设,坚持一园一策“量身定制”,提供产业、人才、科创等“一揽子”保障政策,形成了汇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强磁场”。

特别是在“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高效联动产业格局之下,人才干事创业有了更多更大的平台。

人才灯塔,照亮城市。在佛山高新区的核心位置,规划约30平方公里的佛山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施工正酣。

这是佛山首个以人才为主题的产业园。它也有着雄心壮志,希望集科技研发、孵化加速、产业服务、产学研实践等于一体,并在集成电路(半导体)、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新兴赛道上驰骋。

梦想有多大,就能走多远。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人才发展环境,该区域目前已集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人才37名,博士人才超1000名。

一座人才荟萃的科创新高地,正在冉冉升起。


■观察眼

让以产聚才的金字招牌更闪亮

提到佛山,就绕不开佛山制造。

制造业早已成为佛山的重要标签和城市名片,也是佛山招才引智的关键依托。

提到佛山制造,又不得不说“有家就有佛山造”的超级IP。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佛山已拥有全国最成熟、全球最大的泛家居和建材产业链集群,泛家居产业工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佛山不仅是“中国家电之都”“中国燃气具之都”,还是全球最大的电冰箱、微波炉、电饭煲、热水器、电风扇、消毒碗柜、抽油烟机、陶瓷、铝型材生产基地之一。

在一些人的传统印象中,传统产业与高端人才引进似乎八竿子打不着,好像只有新兴产业才更加需要人才。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从佛山近年来的实践来看,通过“数改智转”激发老产业的新活力,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同样很大。而且,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领域空间广阔、大有可为。例如,佛山仙湖实验室联合相关企业围绕陶瓷行业的转型方向,由院士领衔,攻克关键技术,成功出炉全球首块零碳氨燃料烧制的绿色瓷砖。

以产业聚人才,是佛山的优势所在,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金字招牌。而传统制造业又是佛山的根基,非但不能忽视,反而要让优势变胜势。在此基础上,通过产业与人才政策支持与引导,有助于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强化佛山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人才吸引力。

一边重构老产业,一边竞跑新赛道,新老并举,双管齐下,佛山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更硬核,城市辨识度和产业IP才能更鲜明,对人才的吸引力、吸附力才会更强。

采写:南方+记者 周欢

摄影:戴嘉信 廖明璨

设计:严经纬


编辑 杨晖桃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