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出险222次骗保61万!碰到网约车“碰瓷”怎么办?

金融C计划
+订阅

各位车主,加塞有风险,变道要谨慎!加塞时不仅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还容易被一类不法分子盯上,让你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近日,湖北警方侦破一起车辆保险诈骗案,犯罪嫌疑人李某驾驶一辆网约车,专挑加塞车辆“碰瓷”,一年内竟出险222次,涉及21家保险公司,骗取车辆保险理赔金61万余元,被他“碰瓷”的受害者多达248名。

这是一种怎样的新型“碰瓷”套路?为何屡禁不止?如何打击这种行为?车主如果被“碰瓷”该如何应对?

钻规则空子:专挑加塞车辆下手

从案件结果看,李某的套路非常具有隐蔽性,一年作案200多起,直到一名被“碰瓷”的车主前去报案,才暴露出来

据这位车主回忆,当天他驾驶车辆,正瞅准一个原本足够空间的位置变道,就在快完成时,被后方的网约车追尾剐蹭。他作为变道车负全责。事后,他前往当地交警部门复核事故,监控画面显示,网约车在碰撞前有一个明显的轻微加速动作,这暴露了李某故意制造事故的嫌疑。

于是,交警部门调取车牌、录像查询惊讶地发现,李某的网约车一年内发生的交通事故多达222起,且事故情节基本雷同:在车流量较大、车辆排队行驶的路段,他故意留出和前车的距离让出变道空间,等待加塞车辆“上钩”,再撞上去导致事故发生。

明明是主动肇事者,李某却从中受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变更车道的机动车不得影响相关车道内行驶的机动车的正常行驶。因此,李某作为正常行驶的车辆免责,不仅“全身而退”,还让加塞车辆作为全责方承担事故损失,进而将其变成了谋利的手段。

负责车险理赔的保险人士告诉记者,除了车辆损失,像网约车、出租车这样的营运车辆,往往还会索赔因修车而导致无法营业的损失,一天300元左右。

警方查明,一年来,有21家保险公司为李某制造的事故支付了理赔金61万余元,李某的行为构成保险诈骗嫌疑,被警方刑事拘留。

加塞“碰瓷”危害大,为何屡禁不止?

事实上,受利益的驱使,这样的案件屡禁不止,在黑龙江、广东等地都有发生。

在多位专门处理车辆理赔案件的保险负责人看来,类似的套路并不高明,但充分利用了规则漏洞和人性弱点。

一方面,法规明确了类似事故的责任方,反而给这类钻漏洞的行为提供了“保护伞”,被“碰瓷”的车主往往自知加塞理亏,如果出险还影响未来三年的车险保费。正因为如此,有的车主会选择不报警、不出险,自认倒霉,赔钱私了;

另一方面,即使出险,这种事故属于小剐蹭,损失金额小,再加上赶在车流高峰期,车主往往为了省事,走保险公司的线上快赔,无需交警到场。原本为广大车主提供的理赔便利性,反倒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方便之门。

从金额来看,222起案件约61万元赔款,平均每起案件理赔不到3000元。以广东车险行业实施的“互碰快赔”机制为例,报损金额在1万元以下的无人伤事故即可实现快速理赔。

“这种行为,不仅增加了道路拥堵和事故发生的概率,对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构成威胁。”众诚保险有关负责人指出,“此外,保险诈骗行为导致保险公司支付不必要的赔偿,增加了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长期来看可能损害整个保险行业的稳健经营,同时,使得真正需要保险赔付的消费者可能面临更高的保险费用和更严格的理赔条件。”

警保联动,加大打击力度

如何防止和减少此类保险诈骗犯罪?各方均表示,要加强警保联动,实现信息共享。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商业保险研究分会会长王绪瑾指出,有时候不法分子面对的不一定只有一家保险公司,其中掌握信息最全的是警方,因此,交警掌握的信息和保险公司联动起来,如果发现事故次数很多,就要引起高度关注。

众诚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警保联动的机制下,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异常理赔行为进行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保险诈骗行为。

此外,一位律师则分析指出,还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第二十七条、一百七十四条关于保险诈骗行为的释义,针对的都是以自身为投保人,骗取保险机构保费的行为。要进一步明确界定保险诈骗行为的构成要件和法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

上述负责人还表示,做好相关法规的宣传警示教育工作至关重要,一方面提高像网约车等群体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提高公众对类似诈骗行为的防范意识。

他建议,车主在面对可能的“碰瓷”行为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急于私了或赔偿。及时报警,让警方介入调查事故真相。如果车辆装有行车记录仪,要保存好相关视频证据,以便后期警方取证和破案。最后一点,就是要遵守交通规则,避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南方+记者 张艳

编辑 钟展锋 彭奕菲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