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珠海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改革之举。
9月19日,在珠海市委九届八次全会上,珠海拿出了一份超600项改革任务的实施意见,并立下了一个必须全部完成的时间表:2029年。
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一笔粗账算下来:几乎每3天就要完成1项改革任务。
这并不简单,改革者必须全力以赴。
珠海是经济特区,这座城市的叙事起点就是改革,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标识和气质也是改革。
但曾经“勇立潮头”,不代表“永立潮头”。
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珠海提出将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胆略,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出经验、当典型、作示范,着力打造一批全国叫得响的特色改革品牌。
珠海革故鼎新的一页,将从此翻开。
攻 坚
珠海靠海。
在“珠海”这个名字载入史册之前,她原本叫“渔民县”。世居于此的人们以渔为业,出海、远航、与潮共舞是生计所在。
也因此,珠海人最擅长的一件事就是潮头踏浪。这种精神,始终涌动在珠海人的血脉里。
改革开放以来,珠海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乘风破浪“身姿矫健”,一往无前“出手不凡”,成为世界观察中国改革的一扇窗口。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潮奔涌,与潮共舞的珠海人率先感知。
这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珠海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担当作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样板”的目标定位,围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系统部署了超600项改革任务。
超600项改革任务背后,是珠海作为改革先锋特有蓬勃向上的朝气、敢想敢为的勇气、大刀阔斧的锐气。
与之相比,透过这600多项改革任务,我们更看到珠海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攻坚克难、开创新局的改革取向。
在这次全会上,珠海首次提出将4个攻坚发力:
——围绕“开放提档”攻坚发力,不断增强开放门户枢纽功能,立足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开放促深层次改革;
——围绕“创新提质”攻坚发力,主动在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中寻找机遇,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社会民生等各领域当好试验场,做到改革先干、举措先动、场景先用,推动形成新一轮城市发展的创新动力;
——围绕“改革提标”攻坚发力,持续推进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永葆“闯”的精神、鼓足“创”的劲头,破除小成则满的心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全力争一流、夺第一、抢率先,推出更多全国首创、珠海特色的改革成果;
——围绕“实干提效”攻坚发力,持续推进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充分调动全市上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改革“路线图”转化为落实“施工图”,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为珠海现代化建设挺膺担当。
攻坚发力背后,这座城市的改革之志清晰浮现——珠海是经济特区,必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让中国式现代化在改革开放前沿绽放出夺目光彩。
特 色
纵观珠海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部署,重点工作突出了珠海地方特色,着眼于珠海面临的形势任务以及特珠的区位定位。
比如,在大湾区体制机制创新中,突出深化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推动大桥口岸查验机制创新和通关方式改革、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等重点改革内容。
近年来,随着“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经珠港飞”相继落地实施,港珠澳大桥愈发车畅人旺。早在2022年8月,珠海便提出加快建设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旨在以跨境物流为主攻方向,利用港珠澳大桥的独特优势,促进珠西、粤西及内地西南地区与港澳经贸合作。
根据部署,珠海将推动大桥口岸查验机制创新和通关方式改革,探索珠港方向实施“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探索粤港澳物流园跨境查验新机制,探索港珠澳机场“空—陆—空”联运模式,增强对粤西及大西南地区物流集散能力。
2023年底,随着《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明确以珠海为核心,以中山、江门、阳江为增长极,构建“一核三极、两圈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
为做大城市规模、共建都市圈,珠海将加快推进珠西都市圈城乡统筹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珠西科学城、西部城市中心建设。
其中,珠西科学城以珠海高新区为核心区,将打造引领珠西科创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西部地区作为城市功能再造和能级量级提升的主战场,将构建未来城市空间形态新范式,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样板先行示范区。
珠海还将建设珠西都市圈城乡统筹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强化与中山、江门、阳江产业对接,打造全省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地。
“云上智城”“天空之城”,是近期珠海发展的热词。在健全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中,珠海提出健全“云上智城”“天空之城”建设体制机制,打造城市级全域数字域、构建基于RISC—V的开源产业生态、推进城市级应用场景开发开放等改革举措。
这些改革举措都与珠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两个重点产业有关——AI大模型和低空经济。未来五年,珠海还将加强低空交通建设管理,建设港珠澳低空空域互联互通先行区,加快建设低空经济核心城市。
此外,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珠海提出创新建设数字金融服务平台,打造跨部门跨领域数据归集、融资撮合和企业增信于一体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在建设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体制机制中,珠海提出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创新无人机和水上飞机等交通服务、实施海岛建设行动等改革举措。
“痛 点”
改革与开放,是珠海经济特区的根和魂。
44年来,珠海经济特区在改革大潮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然而,过去“敢”不等于现在“敢”,过去“先”不等于现在“先”,新的困难、新的挑战正在等待勇敢者的攻坚。
600多项改革任务中,亦有许多任务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決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和民生所急问题。深入分析珠海各领域存在的关键梗阻问题,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抓起。
比如,在科技教育创新方面,珠海有10所高校在当地办学,其中包括3所985大学、1所211大学,高校资源禀赋十分丰富。但高校毕业生留珠率不高,企业招才引才难的问题仍然存在。
聚焦破解人才领域短板,珠海锚定建设教育强市、创新之都、人才高地,提出推进高水平大学群建设、健全校地合作联合培养主导产业紧缺人才机制、探索推进与港澳高校学分互认制度、创新新产业新业态职业资格认证等改革举措。
珠海创新性地提出,支持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在全国首创师资互通、资源共享、学分互认的在珠部属高校发展共同体,深化与港澳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跨校区合作,探索珠海高水平高校与港澳高校学分互认。
当前,东西区域发展不平衡仍是制约珠海发展的短板弱项,东部与西部双轮驱动、协调发展的格局还远未形成,发展不平衡仍是珠海城市发展长期面临的核心问题。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推动乡村发展。珠海提出,完善强化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体制机制,完善镇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动力机制,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村企农”合作模式盘活闲置农房等。
在破解社会民生领域短板问题上,珠海提出加快建设研究型临床医院、试点开发“四化”新型住宅、探索社区养老和家政服务新模式、培育高水平社区建设和服务运营商、建设生育友好型城市等改革举措,突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
只有勇于追浪,才能收获江海的馈赠。
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不畏艰难向前走。“珠海2029”,我们拭目以待。
采写:南方+记者 蒋欣陈 林郁鸿
统筹:林郁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