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丰收节,广州看什么?

南方+

9月22日(农历秋分)是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以“学用‘千万工程’ 礼赞丰收中国”为主题。

今年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广州如何庆祝?

广州市庆祝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将于9月21日在白云区人和镇人和园正式拉开帷幕。从当日起至10月上旬,广州将延续“1+10+N”庆祝方式,即1个全市主会场活动、10个区分会场活动、N个镇(街)庆丰收活动,打造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丰收节系列活动矩阵,推动全民联欢庆丰收,共享城乡融合新成果。

广州主会场将邀请多位“三农人”代表分享丰收故事,发布一揽子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开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田园农耕文化体验、乡村特色美食品鉴等特色活动,展示广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取得的阶段性成就。

乡村大舞台,农民话丰收

丰收节,广州主会场有啥看点?

首先要看丰收。对于丰收,《辞海》做出的解释为:庄稼生长旺盛、颗粒饱满,尽归仓廪。了解涵义,更要眼见为实,需要五谷丰登、瓜果飘香、鱼虾满舱……活动现场将设置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全市11个区各设有1个展位,展示各区农业龙头企业产品和名特优新农产品。

尽管是寸土寸金的超大城市,广州也培育出一批“品种优、品质好、品牌强”的名特优新农产品,344个产品入选2023年“粤字号”农业品牌目录,数量蝉联全省第一;全市经农业农村部认证的绿色食品总数达到135个,数量全省第一。

感受农产品带来的满满的获得感,乡村大舞台自然也要由农民唱主角。农业丰收、农村变靓,哪一样都离不开农民。活动现场将邀请“三农人”讲述他们的丰收故事,开展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庆祝丰收联欢活动,打造吃喝玩乐一条龙的丰收盛景。

其中,活动的举办地正位于清河村,其入选了广东“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正是村民致富的鲜活案例。该村通过打造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白天该村成为农业科研的“试验田”,以稻鱼共生示范基地为代表的多个院士项目集聚在此;晚上又摇身一变为一片灯海,灯光秀让乡村夜游兴起。正是全村上下大胆创新,不仅带旺了人气,新的创新项目也纷至沓来。

丰收节也要展示农业新质生产力。今年主会场活动的一大特色正是智慧农机装备展区,广州的农业早早告别了“靠天吃饭”,如今是“靠科技吃饭”,每年的农忙时节都是各式各样的智慧农机装备大展身手。

农民也可以在现场“赶集”。广州于今年6月印发《广州市推动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方案》。同时,广州主会场、分会场都将设置农机补贴现场办理展位,开展农机报废更新政策宣介,有报废需求的农户可现场办理报废补贴意向登记,后续由所属区农机管理部门跟进办理。

丰收节也向农民发出邀请:除了申请农机报废更新,活动主会场集中展示无人机、无人收割机等新型农机装备,农户也能现场选购心仪农机,并进行农机购置补贴申请现场登记。

吃特色瓜果、听致富故事、换农机装备,农民期待着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再上一层楼。

区镇大联动,全民嘉年华

丰收节是农民齐聚庆丰收的联欢会,也是全民参与享丰收的嘉年华。

今年,在“1+10+N”庆祝方式的牵引下,广州各区将推出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其中白云区分会场活动与市主会场活动共同开展,其他9个区(除越秀区)将组织开展本地庆祝丰收节的系列活动。

各区都将通过一个个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热闹场景,向市民展现农业的蓬勃、农村的变化、农民的喜悦。

南沙区庆祝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南沙地理标志推介活动于9月14日率先举行。现场,“蟹王”“蟹后”“藕王”评选活动人气十足,6.37kg净重的莲藕摘得“藕王”桂冠,742g净重的雄蟹问鼎“蟹王”,“蟹后”不以重论英雄,而以《南沙青蟹商品蟹等级规格》为标准,一只黄油蟹凭综合表现笑到最后。

一只小青蟹,背后是大产业。农户、农业公司推荐、专家评选、群众喝彩,老少咸宜的活动,其背后的支撑是南沙形成了以水产养殖、现代种业、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优势产业集群。如今,该区已获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首批国家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区、“中国黄油蟹之乡”等“国字号”荣誉。

更多活动正在路上,从时间上看,各区相对集中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组织开展庆丰收系列活动。

不只是区,各镇(街)也将陆续开展特色鲜明、内涵丰富、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节庆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享受丰收节的喜悦。

公益“小黄鸭”漂流赛、幸福河湖徒步行、百里接力赛……9月15日、16日2天,长岭街道联合黄埔区农业农村局举办2024年黄埔区丰收节暨长岭好邻节活动。其中的公益“小黄鸭”漂流赛,也是长岭街道推进“民生微实事”工作的创新举措,通过认领公益“小黄鸭”,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助力民生项目。

从市、区到镇街,各地都优中选优,推出一批贴近“三农”、特色鲜明、韵味十足、农民喜爱的品牌活动,既结合丰收节也体现当地特色,让丰收节成为展现、促进城乡融合的盛会。

城与乡融合,未来有奔头

丰收节,收获显然不只在田野上,也不局限于作物丰收。

农民的丰收,带来一座城市的丰收。来看广州近年来的农业“成绩单”:连续3次获国家“菜篮子”考核优秀、连续5年获省乡村振兴考核珠三角核心区第一名,体现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百千万工程”、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等方面丰收的硕果。

丰收节,是展示成果的窗口,也是对重农固本的提醒。

广州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坚决守好“三农”工作基本盘,聚焦“稳面积、提产量”,实施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2021年至2023年,广州粮食播种面积每年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指标任务。同时,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结果连续8年全省第一,为粮食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端稳饭碗,也装满菜篮果盘。广州通过加快构建“1+6”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已创建2个国家级、2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近三年,广州蔬菜年播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以上,年产量超400万吨。此外,广州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活用市场的力量,也让广州市民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更有保障,

农业成为读懂广州的入口,让人发现不一样的广州。而区、镇、村近来也频频入围全国各种高“含金量”的榜单,凭借“三农”领域的新成就频频“出圈”:广州(南沙)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获农业农村部正式认定,派潭镇入选“2024旅游名镇创新发展案例”、瓜岭乡村振兴会客厅入选全国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过去一年,广州“三农”领域频频取得省、部级及以上集体和个人荣誉,再添一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国家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国字号”荣誉,广州乡村振兴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丰收节不仅是一场节庆、一场盛会,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直观体现。

走进乡村,随着民宿旺起来、“村晚”办起来,和美乡村也可以兼顾物质充裕和精神富足。数据显示,广州2023年省定美丽宜居村占比达94%,省定特色精品村198条。建成14条新乡村示范带,花都区“花漾年华”、从化区“生态设计”新乡村示范带获评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

农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0年增长23.5%,增速连续16年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生活既有“面子”也有“里子”,农民的笑容更灿烂。

随着丰收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农民的收入越来越富足,让人期待未来每一天都像是丰收节。

南方+记者 傅鹏

受访者供图

编辑 程钰琳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