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上午,位于广东韶关翁源县坝仔镇中洞村的核工业741矿红色革命教育馆暨核科普教育馆正式开馆。
2024年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六十周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核燃料制造从741矿起航。“741矿是中国核工业创建的初心地,浓缩了中国核地矿事业因国家需要而兴、为国家需要而行的光辉而艰苦的发展历程。”活动现场,中核铀业党委副书记李成城介绍,741矿是我国第一个花岗岩型铀矿床,也是广东省第一个铀矿,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提供了宝贵的铀原料,为我国国防建设和核工业的创建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核工业741矿建筑旧址的建筑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该批建筑物在建设时参考了苏联工业建筑方式,同时充分考虑了特殊时期的安全防护需求,建筑外观带有明显的核工业特征。
2021年,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各级部门大力关心支持下,韶关市争取专项经费会同核工业广东矿冶局对741矿建筑旧址进行修缮保护及陈列布展,建设核工业741矿红色革命教育馆暨核科普教育馆。
承建方中核韶关金宏铀业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馆通过图文、实物、模型、多媒体等相结合方式,展示核工业741矿发展历程和核科普知识。旨在将该馆打造成具有核工业特色的研学基地、工矿旅游示范点、国防教育基地、核科普基地,给人们提供一个缅怀历史、传承精神的重要场所,把核工业精神、核工业故事传播给更多的人。
南方+记者 范永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