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之下,位于佛山禅城张槎的龙湾华府小区广场上筵开百席座无虚席,美味的围餐、精彩的才艺表演,2000多名业主、物业、商家共聚一堂,大快朵颐……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禅城区内多个物业小区都像龙湾华府一样,举办了百家宴和中秋晚会。
在广东,逢年过节筵开百席,在乡村是常见的事情。而禅城的这些物业小区以行动表明,“百家宴”不再是独属于乡村的特有风景。
这背后离不开禅城在城市社区推进善治的探索。近年来,禅城坚持以党建引领打造“520善治小区”模式,让小区治理有组织、有资源、有机制、有平台,由此打造了一批禅城“520善治小区”。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多个物业小区的百家宴、中秋晚会,正是小区善治的成果,更是体现“最幸福”禅城的硕果。
龙湾华府小区中秋“千人宴”现场。 张槎街道供图
张槎龙湾华府:
一个小区善治样本
9月15日下午,刘宪国正和业委会的伙伴们紧盯着流动餐厅的作业:食材运抵小区、宰杀、烹饪,百家宴进入倒计时,所有环节都被监督得更严格。
“前期考察了许多围餐公司,选定一家后全程都要监督,确保鸡是活的,鱼虾是新鲜的,每个菜都是现做的。”作为龙湾华府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刘宪国对这场筹备略显仓促的中秋宴会感到“累并快乐着”。
当8月20日小区业委会发起举办中秋晚宴的征求意见通知时,报名人数之多、速度之快,出乎了刘宪国的预料。原来业委会预计报名需要10天,但实际2天半就爆满了,最终发出去的餐票有2016张。
“原以为新型的城市物业小区不像乡村是熟人社会,但想不到反应如此热烈。”刘宪国事后复盘时认为,大家都期待着聚一下,多认识邻居、多交朋友,举办中秋百家宴“一下子引爆了大家的心理需求”。
龙湾华府小区业主有此共同期待,其实是源于小区实行自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团结和默契。
此前,龙湾华府业主们也曾遇到不少物业小区的共性问题:物业费偏高,物业服务质量与效率有待提高,房屋漏水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小区绿化、消防安全设施维护不到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龙湾华府在所属的存院围社区指引下,成立了小区党支部,刘宪国任首任党支部书记。此后,他便与党员楼长们一起为小区公共事务奔走。
在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的积极推动下,逐渐地,业委会成立的条件成熟了。2023年5月,龙湾华府召开第一届业主大会,在“禅城智慧党建”小程序上选举出首届业委会。后者成立后便与物业公司协商,签订新的物业服务合同,成功把物业费从2.7元/平方米调整为2.18元/平方米。新的合同还约定物业公司三年投入100万元资金用于小区改造,包括增加文娱休闲设施、建设电动车停车棚、电梯维修、基础设施保养等。此外,存院围社区、小区党支部、业委会还协调解决了小区内大部分房子的漏水问题。
刘宪国介绍,2023年11月小区和物业公司签订新的物业服务合同。今年6月,小区在线上平台进行了物业服务满意度调查,业主的参与率很高,满意度也达到了82.24%。“小区软硬件设施改善了,物业服务效率和水平提高了,业主更满意了,这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正是这样的良性循环,才促成了广大业主欢聚中秋百家宴的佳话。
在中秋百家宴上,龙湾华府物业经理严华对广大业主的支持表达了感谢。存院围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刘爱兵则表示,这场百家宴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而在刘宪国看来,龙湾华府的善治是多方合力的结果:小区里有讲政治、顾大局的党员楼长,他们积极奔走赢得了业主的认可;在业委会成立过程中,存院围社区与区委组织部、张槎城建水务部门给予了专业指导,让业委会的成立经得住事实和时间的检验;业委会自始至终致力于找到小区的最大公约数,努力画出小区的最大同心圆。
禅城“520善治小区”:
为城市中心基层善治探路
这个中秋假期,禅城物业小区欢聚的快乐不单是龙湾华府业主拥有。在区内多个物业小区、城市社区都举办了精彩纷呈的欢庆活动。
例如,在南庄镇绿岛湖社区,保利翠雅花园小区开展中秋文艺汇演主题活动,融创湖滨世家小区开展“党群共融,邻里相聚”百家宴主题活动,誉雅花园开展“相聚中秋”主题游园活动。
融创湖滨世家“党群共融,邻里相聚”百家宴。 绿岛湖社区供图
这些都是南庄镇绿岛湖共享片区党委、绿岛社区党总支部、小区党支部联动片区党建共建单位与辖区内的商家、小区物业,联合开展“绿岛合伙人,家和共团圆”中秋佳节系列主题活动,也是“绿岛合伙人”治理模式下的生动实践。
这些物业小区自发商议、组织的活动,打破了城市社区居民原子化、邻里关系碎片化的既有印象。
这正是禅城创新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520”模式的成果。
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禅城常住人口超133万,人口密度大,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城市治理结构具有典型的原子化、碎片化的特点,为基层善治带来更多的挑战。
对这一治理现状,禅城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创新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520善治小区”模式,即:抓实强党建引领、强基层队伍、强资源共建、强协商共治、强成果共享等“一核多元”五强举措,夯实线上“禅城智慧党建”和线下党群服务阵地等“简约高效”的两大平台,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邻里互助零障碍、治理参与零跑腿、诉求处理零延迟、信访上访零发生等多个“零目标”。
目前,禅城全区已认定了6批共90个小区为禅城“520善治小区”。
城市基层之变:
有机治理正在生根发芽
禅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叶平表示,打造禅城“520善治小区”要在基层彰显“三大”作用,即凝聚“大党建”合力,破解“大治理”难题,提升“大服务”效能。
事实表明,“520”工作法行之有效。在实践中,有不少小区像龙湾华府一样,在强化小区党建的基础上顺利选出了业委会,并活用“禅城智慧党建”线上小程序议事表决。
更重要的是,许多小区“沉睡在账本上”的公共收益被成功激活了,用在小区实事上了。
位于石湾镇街道的文华花园小区就利用公共收益反哺实现了小区良性运作。在小区党支部的指导下,文华花园小区业主委员会创新性提出“公共收益343模式”,即30%由业主委员会统筹,用于召开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日常开支,40%用于本小区公共区域维修维护,30%用于每座楼栋共有设施、设备的维修维护,确保了公共收益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始建于2002年的石湾镇街道怡景丽苑小区,也在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的指导下,经业主大会表决同意,约120万元公共收益用于绿化改造、临停车位改造、车场道闸等八大提升项目。
数据显示,目前禅城全区93个小区已实现公共收益反哺,占全区小区总数的27%,占全区被认定为禅城“520善治小区”总数的67%。其中,反哺用于提升完善小区公共设施、微改造等有72个小区,占反哺总小区数77%,走出了一条小区善治“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环。
同是庆祝节日大排筵席,禅城物业小区与传统乡村两者背后的逻辑大不相同。
从前,逢年过节在村中祠堂前宴请全村,这是传统乡村社会“乡治”的风景线。维系着这种“乡治”的是血缘纽带,也是著名学者费孝通笔下的“差序格局”体现。
当社会进入现代城市社区的生活方式之中,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血缘纽带被大大弱化,社会结构更像是与差序格局相对应的“团体格局”。
新格局呼唤新的治理模式,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禅城以“520善治小区”探索出自治与共治经验,开辟出了一条新的治理之路。
采写:南方+记者 卢浩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